《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2025年05月22日14:50:24 歷史 6249

繼藏海(肖戰 飾)成功首殺楊真,順利「二殺」瞿蛟之後,他在侯府的地位水漲船高,面臨的危險隨之增加。

從上帝視角看,藏海苦心修鍊十年,跟著高明師父學縱橫之術,跟六初學了半天的情緒管理,在仇人面前本應做到面不改色,為何會衝動利用燃香「刺殺」平津侯?
不僅恩公面具人不理解,想必很多觀眾也不理解,而拿走香爐機關里的人,是不是管家?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第9、10集,藏海悲喜交加。

暗室里被刺骨扒皮的父母,那一夜平津侯「滅口」從父親身上拿走的銅魚證據,陰差陽錯中認回「失聯」的師兄觀風,刺殺侯爺失敗,「喜提」2個新仇人……

原以為殺了平津侯,大仇得報,就能從曾經的悲傷中解脫,誰知等待藏海的不僅僅是一個仇人,還有背後更殘忍的真相:

不僅平津侯沒殺死,一夜之間還多出來2個仇人,現實太讓人崩潰!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衝動的藏海,能承擔起複仇的重任么?

或許是前面兩殺順利,或許是見到父母被刺骨扒皮刺激到,藏海開始沉不住氣了。

其實從藏海踏入京城開始,他一直在衝動中,只是他比起仇人來說,多了份幸運和不怕死的加持。

這份幸運並非只是老天眷戀,有藏海苦學十年的成果,有仇人著急露出的破綻,有面具人背後的「守護」。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有人會說,在「滅門案」當晚,在皇陵「斷龍石」那一刻,老天對藏海都是「仁慈」的。

若是這樣算說,似乎有一點點道理,但個人認為藏海以鐘聲和燃香與高明師父配合,主要靠得是藏海和高明師父十年的默契。

藏海原本的打算是置死地而後生,他站在皇陵門口一直在算香燃燒的時間,作為一個會機關,學心術的人,時間的算計則是他們拿手本領之一。

所以,這一局能贏,人的因素比「天」更大。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說到藏海「刺殺」平津侯(黃覺 飾),出乎很多人意料,但這是藏海的真實反應。

當他成功入駐侯府內園,不止管家明裡暗裡提示他的特殊,枕樓香老闆(張婧儀 飾)散播「謠言」的推波助瀾,禮物里的毒藥,都在催著藏海往前走。

仔細想想,能進的了侯府的禮物,肯定是經過管家等人仔細篩查的,一把帶著「蠱惑」的扇子+毒藥,能到藏海手裡本就很讓人懷疑。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漏洞百出的試探,為何卻偏偏能蠱惑到藏海?

假如,這一切都是藏海故意而為之的呢?
從楊真死前透露貞順九年的「信息」,瞿蛟被殺,父母的人皮,到單個銅魚,侯爺莫名其妙的信任,成功進入內園,香老闆的拉攏,加上觀風的出現。

藏海應該是察覺到父親死因背後牽扯到不少人,所以才會在冒被管家「發現」的情況下鋌而走險。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個人有個大膽的推測,香爐「刺殺」本是藏海自導自演的一齣戲。

一、藏海可能早就猜出侯爺給的毒,才會將計就計演這出「戲」,好讓侯爺打消對他的懷疑。

二、藏海在香爐里不一定藏的是「刺殺」,還可能是獻上「武器」。

三、藏海在香爐的小動作,除了「刺殺」、「獻寶」,還可能是誘敵。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寫到最後,藏海雖然衝動,但他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聰明。

如果說京城是一場對藏海的「圍剿」,那麼藏海則在努力從「獵物」變成「獵人」中。

就像平津侯對瞿蛟說的:「你是覺得本侯不能掌控,還是你不能掌控!」

遊戲還沒到最後,誰是獵殺高手,誰又在扮豬吃老虎,都說不準。

因此,對藏海的人設:聰明、衝動、深沉、還是愚笨,切不要太早下定論。

《藏海傳》父母被剔骨扒皮,平津侯不僅沒死,一夜又多2個仇人,藏海「綳」不住了? - 天天要聞

關於《藏海傳》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裡,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希望您可以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著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