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字虎臣,隋文帝楊堅的兄弟弟,隋煬帝楊廣的叔叔,爵位是「鐵肩靠山王」,職位是「天下都詔討兵馬大元帥」!
在《說唐》裡面,一開始說楊林是楊堅的叔叔,後來又成了楊廣的叔叔,故此楊林的身份存在著爭議。而在《興唐傳》和評書《隋唐演義》裡面,則明確表明楊林是楊廣的叔叔。
以我個人來說呢,我更傾向於「楊林是楊堅的兄弟,是楊廣的叔叔」這個說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楊堅字表「鼎臣」,楊林字表「虎臣」。從他們的字上來看,這二人應該是兄弟,而不應該是叔侄。
不管怎麼說吧,楊林是楊堅的叔叔也好,是楊堅的兄弟也罷,總之是皇室宗親,大隋重臣。
為什麼我今天想說一說楊林呢?因為我挺敬佩這位靠山王的。
說他是忠心也好,愚忠也罷,總之是為了大隋朝的江山社稷,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楊林的功勞
楊林的功勞可太大了!
想當初楊堅打天下的時候,楊林官拜三十六路行軍都總管,整日里,不是東擋西殺,就是南征北戰,立下功勞無數。
別看楊林身為三軍統帥,但每次作戰皆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
他胯下一匹獨角金睛獸,掌中一對水火囚龍棒,力猛棒沉,勇猛絕倫,敢說縱橫天下難遇敵手。
我們知道,在隋唐十八條好漢之中,楊林只是排名第八,好像也算不上頂級的猛將。但您別忘了,那個時候的楊林已經年過七旬了。
常言道,人老不講筋骨為能!七旬的老人尚且如此能打,他年輕之時更是可想而知。
楊堅打天下的時候,楊林正值壯年,打了無數個硬仗惡仗。
像「智收魚俱羅」,像「恩收楊義臣」,像「血濺馬鳴關」,等等等等,哪一次不是楊林親力親為?
楊堅為什麼那麼看重自己這個兄弟?無它,只有兩個字:功勞!
這麼說吧,大隋朝的萬里江山,至少得有一大半是楊林打下來的。
楊林的權勢
楊林的權勢可太大了!
在大隋朝的開國功臣當中,有九個人立的功勞最大,號稱「開隋九老」,分別是:
第一老:忠孝王,太師伍建章;
第二老:齊國公,大丞相高熲;
第三老:靠山王,大元帥楊林;
第四老:宋國公,上柱國賀若弼;
第五老:安國公,大都督魚俱羅;
第六老:昌平王,邱瑞;
第七老:平南王,上柱國韓擒虎;
第八老:定國公,大將軍丁彥平;
第九老:越王,楊素。
別看在這九老之中,楊林排名第三,但功勞絕對是最大的一個,同時也是權力最大的一個。
伍建章和高熲一個太師一個丞相,雖然官位在楊林之上,但權力可比楊林差多了。
楊林坐鎮登州府,擁兵二十餘萬,麾下戰將超過百員,可謂是位高權重,勢力龐然。
你以為這是楊林所有的兵力嗎?
錯了,這只是他的嫡系部隊,直接聽命於他。除此之外,他還有四位心腹愛將,號稱他的「四大天王」。
分別是:潼關總兵「花刀大帥」魏文通;虎牢關總兵「四寶大將」尚師徒;虹霓關總兵「八馬將軍」新文禮;汜水關總兵「金刀殿帥」左天成。
這四位總兵每一位都統帥著十萬兵馬,而且都對楊林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這四十萬兵馬再加上楊林的二十萬登州軍,兵力超過了六十萬。
俗話說得好:人上一萬,無邊無沿;人上十萬,徹地連天!
更何況是大軍六十萬,那是多大的勢力?
但是,你以為楊林所能調動只有這六十萬兵馬嗎?
錯了,您別忘了楊林的官位,他可是官拜大隋朝的天下都詔討兵馬大元帥。
也就是說,大隋朝所有的兵馬,都得任由他調動。
只要楊林的大令一到,大隋朝九省十八關所有的總兵太守們,都得聽令而動。誰敢不聽,輕則丟官罷職,重則開刀問斬!
除非你脫離大隋朝的體系,起兵造反,那樣楊林就管不著了。
楊林的責任
楊林的責任可太大了!
大隋朝的江山千斤重,楊林獨挑八百斤還掛零!
為了大隋朝的江山,老頭子那真是操碎了心,磨碎了嘴,身板差點兒沒累毀。
那麼大的年紀了,依然是腥風血雨,四處征殺。
沒辦法,誰讓你是楊廣的叔叔,誰讓你的侄子那麼混蛋加三級?
為了大隋朝的江山,為了你們楊家的社稷,這份重擔你不挑誰挑?
再說了,要是別人挑,楊廣還不放心呢。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要說了,楊林那麼大的權力,楊廣能放心嗎?
當然放心了!楊廣雖然昏庸無道,但他可不傻。他知道誰是真正的對他好!
楊廣繼位以後,對那些開國功臣們,不是殺就是貶,唯獨對他這個叔叔尊重有加。不僅僅是尊重,甚至說楊廣對他這個叔叔畏懼三分。因為楊林真敢訓斥楊廣。
可饒是這樣,楊廣也不會把楊林怎麼樣?
因為他知道,自己這個叔叔就是自己的保護神,就是自己的主心骨,就是大隋的擎天白玉柱,就是大隋的架海紫金梁!
說得再直接點兒:楊林在,大隋朝的江山在;楊林亡,大隋朝的江山亡!
楊林對大隋朝的江山社稷如此重要,試想你是楊廣的話,你會對楊林起疑心嗎?那不成了自掘墳墓嗎?
楊廣不僅自己敬重叔叔楊林,而且他也容不得別人對楊林不敬。
有一次,奸相宇文化及向楊廣進讒言,說靠山王楊林擁兵自重,而且言語之中對皇上頗有微詞,恐怕會有謀反之心。
宇文化及自恃是楊廣的寵臣,以為這樣吹吹陰風就能離間他們叔侄之間的關係。
結果楊廣聽了以後氣極反笑,不僅沒有對楊林起半分疑心,還把宇文化及給狠狠臭罵了一頓。
楊廣罵宇文化及的原詞我記不住了,但大致上就是這麼個意思:
放屁!純粹是大放狗屁!宇文化及,你要說別人有謀反之心倒也罷了,居然敢污衊朕的王叔?王叔自少年之時就跟隨先皇打天下,縱橫沙場多年,立下戰功無數,可以說大隋朝一半的江山都是他老人家打下來的。沒有他老人家,哪有大隋朝的江山?沒有大隋朝的江山,哪有我楊廣的皇位?為了打天下,他老人家一生未娶,心中所想所念,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大隋朝的江山社稷!如此一位賢王,如此的忠心耿耿,你居然敢污衊他老人家謀反?我看你純粹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再敢對朕的王叔不敬,罰你三天不許吃飯,餓死你個挑撥離間的老東西!
好傢夥,楊廣這頓臭罵,把宇文化及罵了個狗血噴頭。
宇文化及萬萬沒想到就因為自己這麼幾句話,楊廣居然會這樣痛罵自己。
也正是通過這一罵,宇文化及切身實際的感受到了楊林在楊廣心中的份量,絕不是自己能比得了的。
後來因為楊廣下揚州之事,楊林指著鼻子大罵宇文化及,為什麼宇文化及連個屁也不敢放?
因為他知道,雖然自己位居丞相,雖然自己權傾朝野,但卻惹不起這個靠山王。
楊林的結局
楊林的結局挺悲慘。
楊廣繼位之後,由於殘暴不仁,昏庸無道,致使天下大亂。
什麼十八路反王,三十六道煙塵,七十二條好漢,紛紛揭竿而起,稱王稱霸。他們攻城的攻城,掠地的掠地,佔山的佔山,落草的落草。一時之間,大隋朝的九省之地,到處都是戰火,到處都是狼煙!
看著大隋朝的江山在風雨中飄搖,不僅楊廣著急,楊林更急。
因為這大隋朝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打下來的,他對大隋的感情甚至比楊廣還深。眼看自己辛苦多年的勞動成果要被別人給奪去了,他能不著急嗎?
於是乎,老楊林開始玩了命的守護江山。
為了剿滅各處的反隋勢力,他是絞盡了腦汁。
楊林有沒有能力?
太有了!
沒有能力,他能打下大隋朝的萬里錦繡江山嗎?
沒有能力,楊堅、楊廣兩任皇帝能那麼重用他嗎?
但是,大廈將傾,一木難支!
楊林縱然能征善戰,縱然能力非凡,但終究還是無力回天。
揚州城奪魁大會結束以後,戎馬一生的楊林,最終還是死在了羅成的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