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2025年06月17日22:52:06 歷史 1289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甚至後世子孫出了5個皇帝。這是怎麼回事呢?

楚漢爭霸中,項羽兵敗垓下。面對滾滾洪流的烏江,踏出這一步,他便可逃出生天。但那又如何呢?他自覺再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揮劍自刎。在這之前,為了除掉項羽,劉邦曾下了一道命令。誰能得到項羽的屍首,便可封侯,享萬戶、賞千金。這讓手下漢軍有了巨大動力。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

項羽自殺後,漢軍一擁而上,爭搶他的身體。一番激烈的爭搶和撕扯中,數十人因此喪命,一代梟雄項羽也被分成了數塊。其中,都尉王翳搶得項羽的首級,呂馬童搶得屍身,餘下呂勝、楊武砍下項羽的四肢。其中還有一小兵楊喜,他冒死和這些將領們一起搶,獲得了項羽的一條腿。他死不鬆手,闖出了人群。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

五個人同日封侯,楊喜被封為赤泉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漢軍小卒,到封為王侯,食邑1900戶,位列開國功臣第103位。真可謂有史以來,以「抱大腿」成功上位的第一人。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

楊喜實現了華麗轉身,從此之後,楊家如同開了掛一樣,開啟了顯赫之路。他的爵位子孫可以世襲,後代人才輩出。他的曾孫楊敞,依附權臣霍光,歷任西漢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農等高級官職。而且還是司馬遷的女婿。從楊敞開始,楊氏一族形成了綿延千年、影響深遠的家族——弘農楊氏。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

漢朝到宋朝的千餘年時間裡,楊喜的後代中名人無數。東漢名相楊賜,三國文人楊修,西晉權相楊駿,隋朝權相楊素,大將楊玄感,唐朝權相楊國忠,唐玄宗的寵妃楊玉環,「初唐四傑」之一的大詩人楊炯,宋朝時期岳飛手下大將楊再興等等,均屬弘農楊氏。除了這些,弘農楊氏甚至還出了5位皇帝。

項羽死後一小兵砍下他一條腿,從此封侯拜相,子孫常出宰相皇帝 - 天天要聞

素材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就是結束了五胡亂華局面,統一南北,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以及隋煬帝楊廣,恭帝楊侑、皇泰帝楊侗、天壽帝楊浩5位皇帝。雖說楊侑、楊侗、楊浩都只是傀儡皇帝,但畢竟也都做過皇帝。

誰能想到,當初楊喜一個抱大腿的舉動,造就了一個名門望族。家族不僅人才輩出,甚至還締造了隋朝,如此榮耀,當真令人難以想像。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 天天要聞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馬屁

俗話說得好:千穿萬穿,馬屁不穿。你要求人辦事、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拍馬屁往往特別管用。 江湖上有一個人,那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他特別喜歡別人拍馬屁,因為他屬於威權型人格,特別享受那種君臨天....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抗戰紀念館展出趙一曼遺書:親愛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曹雪嬌7月7日,《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辦。8日,該展覽面向公眾對外開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恢復開放。趙一曼犧牲前給兒子的遺書(圖源:記者拍攝)據了解,本次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將展出照...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 天天要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著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