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明確奮鬥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依靠緊密團結進行的奮鬥才是最有力的奮鬥」。10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確立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書記還在報告中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行了擘畫。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書記強調,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全體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對歷史的最好禮敬。
航空發動機是國之重器,是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這些年,我國航空發動機研製戰線堅持自主創新,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不斷加快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步伐,為建設航空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拼搏奮鬥。圖為2023年5月26日,參展工作人員在2023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現場介紹國產cj1000a民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團結奮鬥向未來,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近代以後,由於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引,沒有先進政黨的領導,中國積貧積弱,一盤散沙,革命鬥爭屢戰屢敗。這一切,只有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後才得以根本改變。10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一步步走出漫漫長夜,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通過長期團結奮鬥站起來、富起來了,現在正在走向強起來。新征程上,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的領導為根本保證,集聚起萬眾一心、共襄偉業的磅礴力量。
團結奮鬥向未來,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人民群眾永遠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沒有人民,我們將一事無成;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走向失敗。新征程上,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察民情、聽民聲、順民意、解民憂,心繫群眾、情系百姓,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團結奮鬥向未來,必須堅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面臨的各種鬥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至少要伴隨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過程」。沒有矛盾和鬥爭,就沒有世界,就沒有發展,就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從來是在風雨中前行、在磨難中成長、在奮鬥中發展壯大的。「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秉性和品格。未來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新征程上,必須發揚鬥爭精神,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增強鬥爭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堅持有理有利有節,依靠頑強鬥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團結奮鬥向未來,必須堅持統一戰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對比是決定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關鍵,是最大的政治。統戰工作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解決的就是人心和力量問題。」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克敵制勝、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彰顯了強大威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而宏偉的事業,必須建立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起浩浩蕩蕩的建設大軍。新征程上,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正確處理好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係,不斷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最大限度凝聚起中華兒女的磅礴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更多內容,詳見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文章《用團結奮鬥開闢美好未來》
(策劃:周昭成 許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