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2025年07月04日12:23:09 歷史 1085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梅嶺惠安橋

惠邑古驛道橋樑之一

梅嶺惠安橋坐落於泉州台商投資區洛陽鎮梅嶺村土厝仔自然村,南起洛陽橋、北至塗嶺白水橋,是惠邑古驛道十六座橋樑之一。這座橋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由邑令彭良稷倡導募捐,中憲大夫陳元椿主持建造。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梅嶺惠安橋仍是民眾出行的重要通道

橋呈東西走向,為雙洞單橋墩石橋。橋面由三跨六板構成,橋長35米、寬3米,全部由長條石板組成。其中,橋板長7米,寬0.5米,前後兩跨橋板豎向排列跨越兩岸及橋墩,中間一跨橋板則橫向排列,與橋墩砌築方向一致。橋墩設計為舟形,採用條石砌築,船尖呈方形且朝向上游,這種設計能夠有效減少水流對橋墩的衝擊。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舟形橋墩能有效減少水流的衝擊

儘管歷經歲月滄桑,橋面變得光滑,西側橋面還有三塊橋板出現損壞,但它至今仍是行人往來的重要通道。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考察認為,惠安橋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其船型橋墩是宋代以來泉州造橋技藝的重要延續,為研究古代泉州造橋技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

關於惠安橋為何沒有橋碑,還流傳著一個傳說:曾經有一位來自泉州以南地方的秀才租轎前往惠安,講好價格後便上了轎。當轎子走到惠安橋時,四位轎夫便停步不走了。秀才詢問原因,轎夫回答說「已到惠安」,雙方因此爭吵不休,皆因當初沒有明確說好要在城內停轎。秀才看著惠安橋的橋頭碑,只能滿腹怨氣地吃了這個虧。後來,秀才上京赴考金榜題名做了官,歸途時想起當年的事怨氣衝天,便叫隨從廢除了惠安橋的橋碑。

上侖石塔及水尾橋

承載村民美好願望

上侖石塔及水尾橋位於泉州台商投資區東園鎮侖山村上侖自然村。石塔採用花崗岩砌築,共有三層,通高2.33米。石塔的須彌座為方形,上面雕刻著獸中足。底座為方形,高1米,兩面雕刻著花卉,一面雕刻著麒麟。中層為六邊稜柱體,正面刻有「水尾橋1956」及其他人名,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另一面裝飾著輝綠岩雕的祥花瑞草,上面覆蓋著六邊形翹脊塔檐。最上層是四方體石塊,有四邊翹脊塔蓋,沒有任何雕飾。塔蓋上原本有一個鯉魚形石雕塔剎,但如今已散落在附近,不見蹤跡。整座塔構築小巧精緻,雕飾可圈可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上侖石塔及水尾橋

石橋橋面呈西北—東南走向,由花崗岩條石砌築而成,長2.5米,寬1.8米。橋的兩邊用花崗岩條石砌築成橋墩,還有外伸的條石作為台階,方便人們上下橋。

據上侖自然村村民介紹,由於地勢,整個村子的排水大多往上侖自然村的「下深水尾橋」排出,然後流往靈溪村地界。當時村裡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水往靈溪流出,「財氣」也會跟著外泄,於是村裡集資在「水尾橋」處建設了一座攔水橋,並在上面修建了一組石塔,希望以此留住整個村的「財氣」。

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有關負責人表示,上侖水尾石塔、石橋承載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它們為研究近現代閩南鄉村公共建築的社會功能提供了實物坐標。

新聞薦讀現金買黃金超10萬元將需上報

◆來源:東南早報◆融媒體記者:張素萍 邱豐 蔡紫旻 趙偉 許小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