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政壇的風雲變幻真是讓人看花了眼,尤其是國民黨內部的一些人物,先後被被打上「親美」「賣台」的標籤。
今天聚焦一個被指為「美國在國民黨豢養的鷹犬」的代表人物——柯志恩。她不僅被說成是「賣台」的典型,還因為一些言論和行動被貼上「瘋狂攻擊大陸」的標籤。這事兒到底是怎麼回事?
柯志恩是1962年4月29日生在屏東縣潮州鎮的,家裡背景不簡單。她老爸柯文福是個老國民黨人,當過屏東縣縣長,還在台灣省政府和僑務委員會混過高層,算是個地方政治大佬。柯志恩從小就在這種政治氛圍里長大,耳濡目染,對政治那套門道自然不陌生。
她自己呢,學霸路線走得挺紮實。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畢業後,跑去美國拿了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教育碩士,又在南加州大學搞了個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
回台後,她先是在媒體圈混過一陣子,做過主持人,還拿了個金鐘獎。後來轉行搞學術,在淡江大學當教授,研究教育心理學,寫過不少書,名氣不小。
2016年,她正式跳進政壇,成了國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到2024年又連任,現在還是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和高雄黨部主任委員,手握實權。
這履歷看著挺光鮮,但為啥會被人罵成「美國鷹犬」?這就得看她在政壇上的表現了,尤其是她對兩岸關係和美國態度的一些操作。
親美、賣台標籤怎麼來的?
柯志恩「美國在國民黨內的代理人」這個標籤,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了。最早讓人覺得她「親美」的,是她在2022年佩洛西訪台那會兒的表現。
那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跑去台灣晃了一圈,大陸這邊解放軍立刻搞了個大規模「圍島軍演」,擺明了警告美國和台獨勢力。結果柯志恩站出來,公開批評解放軍的軍演。
她說什麼「威脅高雄安全」,還把軍演區域離高雄的距離說得特別嚇人。這話一出,島內輿論就炸了——你咋不說佩洛西跑來挑釁才是導火索呢?咋光盯著大陸罵?
更離譜的是,她在一檔電視節目里提到美國航母「尼米茲」時,脫口而出「我們的尼米茲」。這話一落地,網友直接開噴:「啥?『我們的』?你當自己是美國人啊?」
雖然她馬上改口說是「美國總統的決策」,但這口誤已經讓人看出了端倪。很多人覺得,她這不光是口誤,是心裡真把美國當靠山了。這事兒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直接給她貼上了「親美」的標籤。
再往後看,2023年她跑去美國訪問,又給這標籤添了把火。那次訪問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派她去的,具體談了啥沒公開,但島內普遍猜她是去拉美國支持的。
回來後,她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幾張在華盛頓的照片,笑得挺開心,輿論又是一片嘩然。有人說:「這不就是去朝聖嗎?擺明了跟美國眉來眼去!」從這幾次事兒看,她「親美」的形象算是坐實了,至少在不少人眼裡是這樣。
光「親美」還不至於讓人把她罵成「鷹犬」,「賣台」這個標籤才是關鍵。說她「賣台」,主要是因為她在兩岸關係上的立場和操作,讓人覺得她不光不幫著統一,還變相支持「台獨」,把台灣的利益往美國那邊推。
先說她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她不止一次公開講,大陸和台灣的體制差別太大,台灣人不會接受統一。比如2023年,她在一次演講里說,大陸人只要來台灣「呼吸一下民主自由的空氣」,就會覺得統一是「不可理解的錯誤」。
這話聽著挺聳人聽聞,但細想不就是變相說統一沒戲嗎?這跟國民黨傳統的「兩岸和平統一」立場完全不搭邊啊。國民黨老一輩,像連戰那撥人,多少還念著統一的大局,她這態度直接把這傳統給扔了。
更直接的證據,是她在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里乾的事兒。當時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本來還打著「兩岸和平統一」的牌子,畢竟他自己說過祖籍福建,對統一有點兒認同感。
結果柯志恩作為智庫執行長,在黨內會議上勸侯友宜改口,說「統一」這話題太敏感,不如只反對「台獨」得了。侯友宜還真聽了,競選口號改成了「反台獨、不提統一」,結果支持率從四成掉到兩成多。
黨內好多人急了,說她這是受美國指使,把國民黨的統一路線給賣了。這事兒直接讓「賣台」的說法傳開了。她批評大陸軍演,卻對美國挑釁一聲不吭,擺明了站美國那邊。
台灣的經濟靠大陸多緊啊,2023年數據顯示,對大陸出口佔台灣總出口的40%以上。大陸要是真生氣了,少點惠台政策,台灣老百姓日子能好過?她這態度,等於把台灣往火坑裡推,難怪有人罵她「賣台」。
除了「賣台」,「瘋狂攻擊大陸」也是她被噴的一大點。她這幾年沒少在公開場合 diss 大陸,從軍演到體制,逮著機會就說兩句。
比如佩洛西訪台那次,她把解放軍軍演說得跟侵略似的,完全不提這軍演是為啥起的頭。後來2025年,她又在一次活動里說,大陸經濟發展是快,但政治體制跟台灣差太遠,統一根本沒門兒。
這話聽著就是在挑刺兒,拿大陸體制說事兒,暗示台灣高人一等。網友直接開懟:「你咋不說美國體制也有問題?光盯著大陸噴啥意思?」
她還在電視節目里說過,大陸的軍演讓高雄人心惶惶,搞得好像大陸隨時要打過來似的。實際上,解放軍軍演更多是警告美國和「台獨」,壓根沒針對老百姓的意思。
她這說法,明顯是誇大其詞,給大陸扣帽子。時間長了,大家一看她老拿大陸開刀,罵她「瘋狂攻擊大陸」就不奇怪了。
為啥會被叫「美國豢養的鷹犬」?
到了2025年,柯志恩還是沒消停。她在立法會裡挺活躍,批評民進黨的政策,比如「普發現金」計劃。她說這政策是「掏空國庫、收買人心」。
她還說,2024年台灣稅收超征5283億元,應該投到長遠規劃里,不是瞎發錢。這話聽著有道理,但綠營反過來噴她是藉機炒作,政治意圖太明顯。
更麻煩的是,她家人的美國身份這事兒被翻出來了。2025年3月,有網友爆料她兒女18歲前就拿了美國公民身份。她趕緊開記者會澄清,說這沒啥好隱瞞的,合法身份而已。
但這解釋沒啥用,民進黨直接抓著不放,說她一邊搞「疑美論」,一邊讓家人跑美國,典型的「雙標」。這事兒讓她的「親美」形象更扎眼了。
兩岸關係上,她還是老樣子。她還說大陸體制跟台灣沒得比,統一沒戲。這話被大陸媒體報道後,兩岸輿論又吵翻了天。
有人覺得她這是故意挑釁,幫美國牽制大陸。她還在高雄忙著地方事務,比如大樹光電案場的防災工作,要求水利局修邊坡啥的,挺接地氣,但也有人說她這是刷形象,蓋不住政治上的爭議。
把這些事兒串起來看,柯志恩被叫「美國豢養的鷹犬」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她「親美」不是一天兩天了,從佩洛西訪台到訪美拉關係,再到家人美國身份曝光,樁樁件件都指向她跟美國走得近。
「賣台」這標籤,來自她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把統一路線改得面目全非,還變相支持「台獨」,讓人覺得她把台灣利益賣給了美國。「瘋狂攻擊大陸」就更明顯了,逮著機會就 diss 大陸,幫著美國渲染「大陸威脅論」。
當然,她也有自己的說法。她覺得自己是站在台灣角度,維護「民主自由」,反對大陸的「壓迫」。但這理由站不住腳——台灣經濟離不開大陸,美國挑釁台海又不真管你死活,她這立場看著更像是給美國當棋子。
國民黨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好多人看她不順眼,覺得她「藍皮綠骨」,表面是藍營的,骨子裡跟綠營一個調調。
柯志恩這事兒,其實是台灣政壇的一個縮影。兩岸關係緊張,美國插手越來越深,島內政治人物站隊就成了常態。國民黨本來是「統一派」的代表,但這幾年內部路線鬥爭不斷,像柯志恩這種「親美派」冒頭,搞得黨內亂七八糟。
民進黨那邊更不用說,鐵了心抱美國大腿,柯志恩被罵「賣台」,其實跟綠營也沒啥本質區別。再看美國,它在台海這盤棋里一直沒閑著。軍售、挑釁、拉攏政客,目的就是遏制大陸,把台灣當跳板。
柯志恩這種人,不管她自己咋想,客觀上就是美國的好幫手。台灣老百姓呢?夾在中間最倒霉,經濟靠大陸,安全看美國,日子過得提心弔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