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2年,隋朝開皇二年,本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3歲的「晉王」楊廣娶了12歲的蕭氏。而後他們一起生活,一直到了618年的春天,隋朝大亂,隋煬帝被部下逼迫,自縊身亡,而蕭皇后便落入了當時的權臣宇文化及手中,成為了戰俘,飼養在宮中。根據《隋書?列傳》中的記載,這場婚姻被寫為:「化及於是入據六宮,其自奉養,一如煬帝故事。」
蕭氏再次落入男人的手裡,這次她雖然選擇了自盡,但卻被竇建德的部下搶救了過來,竇建德自稱是楊廣的擁護者,對蕭氏一直以禮相待,在《舊唐書?列傳》里說:「建德入城,先謁隋蕭皇后,與語稱臣。」
雖然如此,但蕭氏也並未獲得真正的自由,她一直在竇建德的軍中,雖然歷史中並未記載她曾被竇建德強行霸佔,但從一些古代文獻中,似乎也可以對竇建德與蕭氏的關係作出一些推斷。
在《舊唐書》中有過一段記載:「建德每平城破陣,所得資財,並散賞諸將,一無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脫粟之飯。其妻曹氏不衣紈綺,所使婢妾才十數人。至此,得宮人以千數,並有容色,應時放散。」
從這段歷史中可以看出竇建德是個正人君子,他不會去霸佔他人的妻女,而且最主要的是,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十分彪悍,對竇建德看管嚴格,絕不允許他與別的女人有染,而且蕭氏留駐時間並不長,約摸兩三個月後,她又轉到了突厥人的手裡。
突厥對於中原人來說是個心驚肉跳的辭彙,突厥人粗狂豪邁,而且突厥人的「胡俗」更是令從小受儒家教育的中原人無法接受:在沒有血緣的前提下,兒子可以繼承父輩的女人,弟弟能夠再娶兄長的妻妾。在突厥,女人就好像是牲口一般,被人接管,毫無感情可言。蕭氏之所以會去突厥,是因為突厥的義成公主,從竇建德手上要走了她。
這位義成公主0年前被楊堅嫁給了,啟明可汗。後來,她的丈夫死了,她便又改嫁「兒子輩」的始畢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對於這段歷史,《隋書》一筆帶過:「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於虜庭。」
不論蕭氏當時是否情願跟義成公主去突厥,總之她一個毫無依靠的寡婦只能聽從別人的安排,沒有自己做主的權力,去到突厥後,她隨同義成公主一起納入了處羅可汗的寢帳。後來,處羅可汗死了,姑嫂兩個又順理成章地嫁給他的弟弟——頡利可汗。
在突厥生活的蕭氏早就斷了回中原的念頭,一直到公元630年,突厥大敗,義成公主死了,頡利可汗遭擒。她這才回到長安,但此時的她依然是「戰俘」的身份,回到長安後,雖然受到了大唐的禮遇,但她卻深居簡出,獨自生活了18後,孤獨終老。
《資治通鑒?唐紀》里說:「庚子,隋蕭後卒。詔復其位號,謚曰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蕭皇后死後,她與隋煬帝合葬在了一起,夫妻二人也算是最終相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