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2025年06月16日22:50:25 歷史 8374

2025年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紀念日。

當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校慶日主題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共同慶祝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還發布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徵集公告,公開徵集黃埔軍校史題材相關的實物與資料。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打破閉館常規迎遊客

今年的6月16日恰逢周一閉館日,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打破常規,向公眾開放校本部。

館方表示,此舉旨在最大限度滿足社會各界在特殊紀念日來到軍校舊址追憶、祝福的共同心愿,讓更多觀眾有機會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參觀軍校。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活動當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裡人流如織。來自海內外懷抱共同家國情懷的參觀者匯聚一堂。

他們中既有蒼顏白髮的黃埔後代,也有風華正茂的年輕歷史愛好者,還有不遠萬里慕名而來巧遇開館的外地遊客。眾多觀眾懷著對軍校的情結與對先烈的追思而來,或駐足凝視,或低語訴說,或提筆感懷,以不同方式向黃埔英烈致以深切緬懷。

與特別粉絲共度校慶

值得一提的是,館方還舉辦了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主題活動「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邀請一批身份「特殊」的嘉賓——恰逢6月16日當天出生的特別觀眾以及關心支持黃埔軍校的幸運粉絲,前來黃埔軍校共同慶祝生日。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當天,在承載歲月滄桑的軍校舊址內,19位從上海、西安、南寧等地專程趕來的幸運粉絲欣然相聚。

點亮祝福的生日蠟燭、分享象徵喜悅的蛋糕、接受紀念館特別贈予的黃埔軍校主題精美紀念品……幸運粉絲參與了溫情洋溢的慶生儀式,收穫滿滿。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更值得紀念的是,館方還特意邀請專業攝影團隊為活動參與者拍攝紀念照片並製作成紀念相框,為每位幸運觀眾定格下這特殊而又溫馨的一刻。

徵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

在黃埔軍校建校101周年之際,館方建立了黃埔軍校歷史資料檔案庫,開啟黃埔軍校歷史資料徵集活動,讓散落的記憶重聚,讓泛黃的歲月發聲。

館方發布徵集公告,面向全球黃埔軍校師生、後代及親屬,收藏黃埔軍校歷史資料的社會各界人士,徵集與黃埔軍校史題材相關的實物與資料,包括:

與黃埔軍校辦學籌備、創建、發展等相關的實物或資料;與黃埔軍校人物或事件相關的實物或資料;與黃埔軍校在本部、分校、高等教育班、各訓練班、隊、各兵科學校等相關的實物或資料。

6月16日,他們赴黃埔軍校同慶生日! - 天天要聞

據介紹,目前「黃埔軍校歷史資料檔案庫」已收集「百年百人口述歷史專訪」資料100份;已收集個人提供的資料有3983份,範圍涵蓋黃埔師生130人,並為其建立了個人檔案;已收集各地黃埔軍校同學會、檔案館提供的資料有949份。

文 | 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鍾彩霞 夏怡然
圖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提供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像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著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