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2025年06月17日22:52:07 歷史 1981

洪武七年,南京城裡,一代英豪方國珍病逝,他活得比所有反元先驅都久。

這位台州鹽販,1348年第一個扯旗反元,比韓山童、徐壽輝還早。

元末亂世,他帶著兄弟在海上殺出一片天,投機鑽營,最後卻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安穩活了七年。

別人死的死,抄家的抄家,他卻得到了善終,究竟靠的是什麼?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鹽販起義的火種

元朝末年,百姓的日子苦得像黃連。

蒙古貴族橫行霸道,漢人連活命都費勁。

1348年,台州黃岩的方國珍還在海上販鹽,帶著四個兄弟跑船為生。

他長得黑臉大個,壯得能攆馬,尋常三五個人近不了身。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方國珍本想老老實實過日子,可攤上個仇家蔡亂頭,徹底把他逼上了梁山。

蔡亂頭是個海盜,搶船搶糧,官府懸賞捉他。

他想著抓了這傢伙,領點賞錢,誰知蔡亂頭狡猾,投了官府,還賄賂了當官的,反過來收拾方國珍。

方國珍火了,心想你能當海盜,我為啥不能呢?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一氣之下,他帶著兄弟搶了幾艘官船。

元廷派人來抓他,方國珍正吃飯,抄起桌子當盾牌,右手掄棍子,幹掉來抓他的官兵,帶著兄弟逃到海上,劫糧船,堵漕運,正式反了元朝。

那是至正八年,韓山童、徐壽輝還在種地,張士誠還在運鹽,方國珍已經帶著人馬在海上折騰開了。

他的起義,算是元末反元的第一把火。雖說起因是個人恩怨,可元廷的壓迫才是真導火索。

方國珍這把火,燒得早,也燒得巧。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浙東水戰的梟雄

方國珍反了元朝,元廷坐不住了,派浙江行省參政朵兒只班帶五千兵來剿他。

朵兒只班覺得方國珍就是個海盜,沒啥能耐,結果一個上午就被方國珍活捉了。

元廷沒辦法,只好派人招安,許了糧食和官位。方國珍覺得划算,暫時歸順。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可元廷說話不算數,糧食沒給夠,方國珍一怒之下又反了,帶兵攻下溫州,把浙東鬧得天翻地覆。

元順帝急了,派大將孛羅帖木兒帶十萬大軍來收拾。

方國珍不慌,他熟水性,把元軍引到水面上,用火攻燒了戰船,又抓了孛羅帖木兒。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元廷沒轍,再次招安,封方國珍為樞密院判官。方國珍樂呵呵接受了。

可沒過多久,韓山童的紅巾軍起來了,元軍南下鎮壓,方國珍怕被順手收拾,第三次反叛,殺了台州的地方官,帶著人馬逃回海上。

方國珍為啥總有人跟著他?沿海的壯士看元廷不公,立功沒人賞,投了方國珍卻能當官發財。

方國珍的隊伍像滾雪球,聚了一堆江湖漢子,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活得像海盜王。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1353年,元廷又來招安,封他浙江行省參政。

他見官位給的這麼高,就又歸順了。

元廷讓他打張士誠,他帶著五萬兵,在崑山用蘆葦地設伏,七戰七捷,把張士誠的七萬大軍打到蘇州城下,逼得張士誠低頭。

元順帝一高興,封他太尉、浙江行省左丞,方國珍風光得不行。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首鼠兩端的投機

方國珍在浙東混得風生水起,慶元、溫州、台州全是他的地盤。

紅巾軍把江淮打得一團糟,元廷丟了內陸,靠方國珍控制的海運運糧,南北才沒斷線。

方國珍抓著這命脈,小日子過得滋潤。

他的謀士張子善勸他趁亂打江東,圖中原,方國珍卻擺手,說自己沒那心思。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他就想當個富得流油的山大王,喝酒吃肉,管他誰當皇帝。

可天下不是他想躲就能躲的。1358年,朱元璋拿下金陵,派胡大海攻到婺州,跟方國珍的地盤挨上了。

朱元璋派人來拉攏,方國珍掂量了一下,覺得朱元璋軍紀嚴,兵強馬壯,西邊有張士誠,南邊有陳友定,硬碰硬吃虧。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乾脆先送點金銀,表面歸順,暗地裡看看風向。

朱元璋得了黃金白銀,挺高興,讓胡大海別動方國珍,慶元三鎮名義上歸了朱元璋。

方國珍這人,骨子裡精明,他嘴上認朱元璋為主,私下卻跟元廷眉來眼去。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元廷封他衢國公,他照收不誤,還派人去表忠心。

朱元璋派人送官印官服,他裝病推辭,愣是不接。

1363年,朱元璋打贏鄱陽湖之戰,幹掉陳友諒,方國珍慌了,趕緊送三萬兩白銀,許諾等朱元璋拿下杭州就歸降。

可他轉頭又跟元將王保保、福建的陳友定勾搭,想左右逢源。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歸降明朝的抉擇

1367年,朱元璋的鐵蹄踏平蘇州,張士誠被困絕食而亡。

方國珍知道大勢已去,朱元璋沒歇口氣就派朱亮祖奪了台州,又命湯和、廖永忠水陸夾擊。

湯和陸路勢如破竹,廖永忠水軍橫掃海上,方國珍逃到海里還是被追上。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他沒辦法,寫信向朱元璋求饒,說自己沒稱帝的心思,只求活命。

朱元璋正忙著北伐,不想南方再生亂子,回了封信,說方國珍以前反覆無常,但既然真心歸降,過去的事就不計較了。

方國珍鬆了口氣,帶著人馬到南京,低頭認錯。

朱元璋當面問他為啥來得晚,方國珍嚇得磕頭謝罪。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1368年初,朱元璋稱帝建明,封方國珍為廣西行省左丞,賜了宅子,讓他去上任。方國珍卻不傻。

他知道自己是降將,朱元璋未必放心,去廣西天高皇帝遠,搞不好被猜忌砍頭。

他乾脆裝病,賴在南京不走,吏部催了幾次,他請郎中天天給自己看病。

朱元璋看他這架勢,准他留在京城,照發俸祿,不用上任。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南京七年的餘暉

方國珍在南京住了七年,日子過得低調得不行。

除了朱元璋召見,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舊部來探望,他一概擋在門外。

方國珍早年搶了不少金銀財寶,家裡美姬成群,關起門來吃喝玩樂,活得像個富家翁。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他為啥不出去晃蕩?因為他清楚,朱元璋對降將防得緊,自己這反覆無常的履歷,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掉腦袋。

留在南京,啥也不幹,朱元璋挑不出毛病,命才能保住。

洪武七年,方國珍得了重病,沒挺過去離開人世。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朱元璋親自去祭奠,承認他反元的功勞,還封賞了他的兒子。

方國珍從1348年反元,到1374年病逝,活得比韓山童、徐壽輝、張士誠都長。

他第一個舉旗反元,也是最後一個閉眼,亂世里,他靠腦子和算計,走到了最後。

第一個反元,最後一個去世,方國珍裝病7年,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西漢敬武公主:一生3嫁,與繼子私通,王莽以太皇太后令將其賜死 - 天天要聞

西漢敬武公主:一生3嫁,與繼子私通,王莽以太皇太后令將其賜死

宋朝之前,對於女性的禁錮相對較弱,尤其是在漢朝時期婦女之風氣相對開放,選擇的權利也相對較大。於是,便有了二婚的王娡能成為帝妾,坐上太后之位,更是有了武帝的姐姐可以3嫁,為自己爭了一個衛青。離婚、寡婦似乎成了炙手可熱的角色,女性的地位雖然低,
事發湖北荊州!130頭「二師兄」中暑,相繼癱軟...... - 天天要聞

事發湖北荊州!130頭「二師兄」中暑,相繼癱軟......

熱҈ ҈熱҈ ҈熱҈最近荊州持續高溫天氣烈日炎炎不僅讓人酷熱難耐這不,數百隻「二師兄「 也扛不住了「我的豬中暑了能不能請您幫忙澆水降溫?」7月8日上午9點多荊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收到張先生的求助警情他運送的130頭生豬在沙公高速沙市服務區出現了虛弱、癱倒的中暑癥狀消防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迅速啟動高溫應急救...
妻子5年間向「道士」轉賬94萬,得知真相丈夫瞬間崩潰 - 天天要聞

妻子5年間向「道士」轉賬94萬,得知真相丈夫瞬間崩潰

近日,江蘇市民張先生向警方報案稱,其妻子王女士在五年內向一名自稱"泫棋道人"的林姓男子累計轉賬達94萬餘元,其中包括30萬元彩禮、裝修貸款及多筆借款。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律師表示該行為可能涉嫌詐騙。據張先生介紹,他是在偶然查看妻子手機時發現這一情況的。王女士聲稱因長期失眠,在朋友介紹下結識了"泫棋道人"林...
春秋戰國時楚人吃什麼?武王墩「梅子與豬」等菜肴遺迹中有答案 - 天天要聞

春秋戰國時楚人吃什麼?武王墩「梅子與豬」等菜肴遺迹中有答案

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通訊員 何胤達7月12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張良仁教授做客長江講壇,以「食物中的楚魂」為核心,通過墓葬文物解碼楚國飲食文化與禮制內涵。講座伊始,他拋出三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墓葬中的古代飲食作為有機物,為何能保存至今?春秋戰國時期楚人的飲食體系是什麼?飲食與禮制又有何關聯?」引領...
湖南湘潭不簡單,扛起江南軍工大旗,實力不容小覷 - 天天要聞

湖南湘潭不簡單,扛起江南軍工大旗,實力不容小覷

一提中國的軍工重鎮,大伙兒腦袋裡冒出來的多半是東北的哈爾濱、瀋陽,或是西南的重慶、成都吧?這些城市工業底子厚實,名氣也響亮得很。可你曉得不?在長江以南,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曾經扛起了中國軍工的大旗,還被叫做 「長江以南最大的軍工製造基地」。
鄒家華:我的父親鄒韜奮 - 天天要聞

鄒家華:我的父親鄒韜奮

1933年鄒韜奮全家在萬宜坊54號家門口合影父親(原名鄒恩潤,韜奮為其主編《生活》雜誌時所用筆名)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韜奮精神是偉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的偉大,包含著他誠摯而廣大的愛。他不僅愛家人,愛朋友和同仁,更愛他的
錢理群:父親是我償還不清的精神債主,母親卻終日織作無他語 - 天天要聞

錢理群:父親是我償還不清的精神債主,母親卻終日織作無他語

這一兩年,竟不斷地寫起追悼文章來——每一篇都償還一筆精神的債務:給老師,給亡友,給…多少次,我努力地想從記憶的墳墓里,挖掘出你的形象,但收穫永遠只是印象的碎片:1948年的冬天,南京中山東路一家小吃店裡,一個穿著長袍的沉默的中年人,帶著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