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意失荊州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咱歷史上的一句至理名言。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在離開荊州準備入川前,曾問關羽:「倘曹操引兵來到,當如之何?」
關羽答: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孫權,齊起兵來,如之奈何?」雲長曰:「分兵拒之。」
諸葛亮頓時頭大了,只得語重心長地告誡關羽:你要這麼做了,那荊州就危險了,我送你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其實諸葛亮的這八個字,就是「謀全局」。
關羽雖答應得很好,可最終如何?什麼羞辱孫權是「虎女焉能嫁犬子」,「單刀會」更是直接視江東群雄為「廢物」。因此關羽最終丟了荊州。
雖人們都習慣性說,關羽是「大意失荊州」。但實則關羽,卻自始至終都不知啥叫「謀全局」,這才導致了他「荊州一域」丟失的必然。
以史為鏡,可知今之興衰。這點放置於如今的世界,也是如此。
二、掀起「紅色浪潮」
美國本年的中期選舉,之所以會引發世界關注,其實就是「謀全局」的表現。起碼當今熱點地區,如俄烏衝突的雙方,必然高度關注。一旦美國中期選舉,特朗普的共和黨獲勝,俄烏衝突就有可能出現變局。
共和黨人麥卡錫在中期選舉前,就放了話:如果共和黨能在中期選舉中,領先於民主黨獲得眾議院的控制權,那麼該黨將停止或限制對烏克蘭的援助。
這話一出,俄烏雙方能不高度關注嗎?若烏克蘭失去了美國的援助,根本就打不下去了,這幾乎都是公認的。
同理,朔爾茨為啥非要在中期選舉之前,衝破阻力訪問中國?也是有這方面的考量,一則德國也好,歐洲也罷,被美國啃得有點撐不住了。
二則就是萬一特朗普領銜的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勝了,是不是又走回特朗普當總統時的「美國優先」?若真如此了,此刻的德國和歐洲,已不再是兩年前的實力了,因此這就要提前布局了。
這跟三國時期是一個道理:誰也不是孤立的,都是聯動效應。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之所以美國中期選舉讓世界關注,就在於很多人的判斷,都如特朗普所提出的那樣,會在中期選舉中「掀起紅色浪潮」。也就是,共和黨會在中期選舉中碾壓拜登的民主黨。
對此,特朗普本人是堅信不疑的,畢竟拜登的超低的支持率,就是最好的證據。但哪料,當中期選舉的部分統計結果出爐後,特朗普卻失望了。
三、大意失荊州,還是歷史必然?
共和黨在眾議院獲得207個席位,民主黨是187個。共和黨獲得參議院49席,民主黨竟然是48席。共和黨目前僅以微弱優勢領先罷了。更讓特朗普不解的是,共和黨還丟了兩個州的州長之位。
特朗普期待的「紅色浪潮」為何沒有出現呢?是大意失荊州,還是歷史必然?
先看共和黨內部的反思:面對失望的局面,他們內部有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認為:特朗普和共和黨之前的造勢太大,都太過樂觀了。雖各種民調證實,「出現紅色浪潮」的概率極高。卻忽略了,這些民調機構都掌控在民主黨手中。
因此搞得許多共和黨的支持者,以為閉著眼都能勝,便放棄了投票支持。所以投票率較低。反觀民主黨呢,卻擁有極高的投票率。
這個反思,之所以必須要說,是因像極了「大意失荊州」。先被事前的各種示弱給麻痹,隨後著道了人家的「白衣渡江」。大白話說就是,跟關羽丟荊州一樣,先被人家忽悠瘸,然後中了人家一記悶棍。
至於是不是這個原因?筆者不可能知道!卻能從歷史上,給出一個參考性的答案——這就是參考美國往屆的中期選舉的結果。
2018年的中期選舉,那時是共和黨的特朗普當總統。
參議院競選中,共和黨以54:41擊敗了民主黨。
眾議院競選中,民主黨以230:205擊敗共和黨。
特朗普丟了眾議院!
2014年的中期選舉,那時是民主黨的奧巴馬,連任總統。
這一次共和黨一舉囊獲兩院,讓奧巴馬當上了「跛腳鴨」總統。
2010年的中期選舉,奧巴馬當時正意氣風發時。
民主黨卻丟了眾議院,只拿下了參議院!
2006年的中期選舉,那時是共和黨的小布希,連任總統。
兩院全被民主黨拿下,小布希喜提「跛腳鴨」總統。
2002年的中期選舉,那時是小布希當總統。
媒體是用「大勝」這個詞,形容小布希和共和黨,壓倒性優勢舉拿下兩院!
先羅列數據到此吧,咱分析一下:
其一:奧巴馬和小布希,都當過「跛腳鴨」總統,都是在成功連任後的第二任上。
其二:奧巴馬和特朗普,都在各自的一屆總統任內,丟失「某一院」而受到制約。
唯一例外的是小布希在2002年,但深究一下,卻是有2001年發生「911事件」因素在裡面——屬於有特殊時期的「東風」。
從數據分析,特朗普期待紅色浪潮,有點不切實際。之所以全世界都被攪動,是借了「俄烏衝突」這個「東風」。
參考2002年,小布希能借「911」獲得大勝,拜登卻沒能在本年,借「俄烏衝突」這個東風拿下兩院, 這其實已經反向證明了,當今美國的矛盾和糾結,因此任何一方都沒法一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