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2025年05月11日12:03:05 歷史 1147

武廟十哲是有的,「七十二將」之說卻不準確,因為我們細看武廟「名將」名單就會發現,唐肅宗上元元年設立武成王太公姜子牙廟的時候,裡面有坐姿雕像和壁掛畫像的,除了姜尚之外還有七十四位,那就是「武廟十哲」和「六十四將」,後來名單又不斷變化,宋太祖趙匡胤把很多人的雕像和畫像都撤了出去。

不管武廟名將人員和人數如何變化,尉遲敬德都穩居其中,而與尉遲敬德並為門神的秦瓊秦叔寶卻一直沒有進去,這絕不是因為秦瓊的戰功不及尉遲敬德,而是歷朝歷代的帝王,可能都是只喜歡尉遲敬德而不喜歡秦瓊。

為什麼歷代帝王只喜歡尉遲敬德而不喜歡秦瓊,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如果武廟是唐太宗李世民所立,那麼他是可能把秦瓊放進去的,因為秦瓊的戰功確實比尉遲敬德大,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秦瓊的地位也比尉遲敬德高,尤其是秦瓊薨逝後,李世民給予他的待遇更是特殊:「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

貞觀十一年李世民下令,只有在戰場上立有大功的宗室王侯才可以在墓前設立石人石馬,時間剛過去一年,貞觀十二年秦瓊病逝,李世民就破例下令讓未賜李姓的秦瓊享受這個待遇,說明他對秦瓊的戰功是完全肯定的,甚至是認為所有大唐開國名將中,沒有一個人比得上秦瓊。

不管是秦漢還是隋唐,戰功制度和勛位爵位評定都極為嚴格且比較公平,不像後來的宋元明清那樣,有些帝王完全是隨心所欲。

唐六典》明確規定:「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司勛郎中、員外郎掌邦國官人之勛級。凡勛十有二等: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隋朝上柱國為從一品,柱國為正二品,上大將軍從二品,大將軍正三品,上開府儀同三司從三品,開府儀同三司正四品,唐朝上柱國降為比正二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轉為上護軍,比正三品……」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秦瓊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前就已經被李淵冊封為翼國公、上柱國,作為異姓功臣,爵位和勛位都已登峰造極,再進一步,就得賜姓封王了,但顯然李世民不會那麼「大方」。

秦瓊的翼國公爵位和上柱國勛位都是拿命換來的:「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

李世民當秦王、天策上將的時候,左膀右臂就是秦瓊和尉遲敬德:秦瓊負責衝鋒陷陣,尉遲敬德當貼身保鏢,所以秦瓊建功頗多,「討世充、建德、黑闥三盜,未嘗不身先鋒鏖陣,前無堅對,積賜金帛以千萬計」,勛位爵位都達到了頂峰,而尉遲敬德因為保鏢身份,沒有先登陷陣斬將搴旗之功,所以連九等爵位中最低的從五品「縣男」和十二級勛位中最低的比從七品「武騎尉」也沒撈著。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尉遲敬德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才一飛衝天:「及論功,敬德長孫無忌為第一,各賜絹萬匹;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拜右武候大將軍,賜爵吳國公。」

讀者諸君請注意,秦瓊和尉遲敬德獲得爵位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勛,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

秦瓊是正授和進封,而尉遲敬德是「賜爵」,也就是說秦瓊的地位是自己打拚出來的,而尉遲敬德的爵位是李世民賞賜的,至於勛位,不好意思,那沒法給,司勛郎中那一關過不去。

皇帝賜爵不需要經過司封郎中,但勛位是需要一轉一轉累加,尉遲敬德不像秦瓊那樣戰功有目共睹,玄武門之變又不能大書特書,於是就只好採用「賜爵」的辦法,這就跟科舉考試一樣:三鼎甲和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是不一樣的。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有人說尉遲敬德之所以能進武廟而秦瓊進不去,是因為尉遲敬德在貞觀年間再立新功,而秦瓊一「病」十二年再無建樹,但是我們看《舊唐書》和《新唐書》,就會發現尉遲敬德除了當著李世民的面「拳打李道宗」之外,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李道宗絕非像演義小說所描述的那樣,是個裡通外國謀朝篡位的奸臣,也不是「皇叔」而是「皇弟」,他是李淵的堂侄,比李世民小一歲。

史書中的李道宗「晚年頗好學,敬慕賢士,不以地勢凌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間王孝恭昆季最為當代所重。」

李淵對裴寂誇獎李道宗:「昔魏任城王彰(曹操黃須兒曹彰)有卻敵功,道宗似之。」

李世民對李道宗的評價也是極高:「賁、育(不避蛟龍虎犀能生拔牛角的孟賁和力舉千鈞的夏育)之勇何以過!當今將帥,惟李勣、道宗、薛萬徹。勣、道宗用兵不大勝亦不大敗;萬徹若不大勝即須大敗。」

兩唐書沒有記載尉遲敬德在貞觀年間再立新功,他打的李道宗也不是奸臣,為什麼後來卻作為名將進入武廟?看起來那是能是因為「玄武門之功」了。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兩唐書對秦瓊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一筆帶過,只是「從誅」或「從平」,至於他具體承擔何種任務隻字不提,「玄武門十功臣」中既沒有秦瓊也沒有程咬金,而尉遲敬德的表現卻是有目共睹:他帶著七十名騎兵橫衝直撞,親手射殺了齊王李元吉,又「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逼迫李淵下詔宣布建成元吉為叛軍,然後又提著建成元吉的首級展示給太子府和齊王府兵將。

按照傳統道德觀念,像尉遲敬德這樣參與別人家骨肉相殘的將領,應該很不受待見才對,但是他卻能穩居武廟安如泰山,這就是帝王心術的厲害之處了:在帝王眼裡,尉遲敬德和秦瓊完全是兩種人。

尉遲敬德心目中只有主公而沒有是非,這恰恰是歷代帝王最喜歡的無原則「愚忠」,「桀(暴君夏桀)之犬可使吠堯(堯帝),跖(盜跖)之客可使刺由(許由,上古高尚清節之士,堯帝要把君位讓給他,他推辭不受,堯帝讓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尉遲敬德唯李世民之命是從,這樣的臣子用著放心,而秦瓊之「病」,則病得蹊蹺,看起來就像是消極避世。

看武廟名將名單才知道:為何歷代帝王都喜歡尉遲敬德不喜歡秦瓊? - 天天要聞

我們細看兩唐書和《資治通鑒》,就會發現秦瓊不但個人武功極高,指揮能力也是超強:在瓦崗軍時救過李密性命,指揮殘兵擊退了宇文化及;劉黑闥幾乎打遍唐軍無敵手,又是秦瓊率五千騎兵將其擊敗。

三部史書對劉黑闥的勇猛和秦瓊的指揮若定都有詳細記載:「淮安王神通將關內兵至冀州,與李藝兵合。又發邢、洺、相、魏、恆、趙等州兵合五萬餘人,與劉黑闥戰於饒陽城南……神通大敗,士馬軍資失亡三分之二。李藝退保藁城;黑闥就擊之,藝亦敗,薛萬均、萬徹皆為所虜,截髮驅之;黑闥追擊世勣等,破之,殺步卒五千人,世勣僅以身免;劉黑闥引兵還攻洺水,癸亥,行至列人(縣名,屬相州,在今河北肥鄉縣東北),秦王世民使秦叔寶邀擊破之。」

秦瓊要戰功有戰功,要地位有地位,可他偏偏被歷朝歷代帝王挑選武廟名將時「忽略」,而「一飛衝天」後再無建樹的尉遲敬德卻榜榜有名,讀者諸君是不是也看出了其中的玄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 天天要聞

解放戰爭中,華野名將死於三個農民之手,粟裕怒髮衝冠

1948年2月的一個寒夜,福建寧德大窩村的山路上,一根木棍猛然砸向一名中年男子的後腦。他踉蹌倒地,三名黑影撲上,棍棒如雨點般落下。這名倒在血泊中的男子,既非國民黨高官,也非日軍將領,而是華東野戰軍第一師政委、閩東革命領袖阮英平。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 天天要聞

人民領袖|母親的愛

上世紀80年代初,習近平在河北正定縣工作時,就住在縣委大院的辦公室里。辦公室是老房子,有些潮濕,他常把褥子拿出來曬太陽。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 天天要聞

有個濱州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著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他是鄒平市碼頭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 天天要聞

延安初印象,寶塔山遠眺,延安大禮堂和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

人文旅行達人/小眾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買了最早一班從西安到延安的動車,開啟紅色之旅。上次到西安站,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早上來到站前廣場,仍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車站內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前廳兩側的一至二層,分別停放著東風4和復興號、以及前進蒸汽機車與和諧貨運電力機車,代表著我國鐵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