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2025年05月15日20:12:07 歷史 1050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上世紀初的中國文壇佳人輩出,既有筆鋒犀利、憤世嫉俗的魯迅,也有冷眼看紅塵的張愛玲,亦不乏兼具才情與風骨的林徽因

而在這其中,有一位特立獨行的女子——冰心,她不寫哀傷,不談時弊,只在文字中反覆書寫「愛與美」。

但這位本應被眾人敬仰的才女,卻屢屢遭遇文壇同仁的冷眼:林徽因贈她一箱老陳醋,張愛玲言辭犀利,魯迅更是譏諷她「惜羽毛」。

那麼,為何在那樣一個充滿亂象的時代,冰心偏偏成了群口相譏的對象?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文壇一股清流

20世紀初的中國,社會變革翻湧如浪,各路文人亦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各自揮舞手中的筆桿,或悲憫民眾、或抨擊制度、或怒吼時代。

而在眾多筆桿中,一個寫「母愛」的女子,卻顯得像是跑錯了舞台,她就是冰心。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在那個「文以載道」的年代,大多作家的文字是沉重的,是用來「震聾發聵」的。

他們在貧民窟里搜集故事,在兵荒馬亂中尋找題材,他們願意將自己攪進泥沼,也不願寫一個不疼不癢的夢。

冰心的選擇,則像是逃離,她不忍將孩子眼裡的世界染上灰塵,不願讓讀者看到悲劇中的撕扯與鮮血。

她始終在講「愛」,講「自然」,講「希望」,她筆下的世界有花、有月、卻少有憤怒與刀光。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於是,在眾人追求沉痛與激烈之時,她的安靜與溫和,反而成了一種「異類」。

但她不是不懂時代的疾苦,只是選擇不寫,對別人來說,這是一種迴避,對她來說,卻是一種堅守。

她不肯把筆染上苦難的顏色,更不願把憤怒賣給讀者,可這在戰火紛飛、家國飄搖的背景下,顯得太柔軟,甚至有些「不合時宜」。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另外,文壇不是慈善堂,許多作家看不慣她這種「寫白日夢」的風格,且對他們而言,文字是要承擔責任的,不能只是「哄小孩」,他們在戰鬥,而她在吟唱。

這樣的分裂,使得她在文人圈中變得越來越孤立,也就有了魯迅以及張愛玲、林徽因等人對她的種種評價。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魯迅的評價

說來也有意思,魯迅和冰心並未有過劇烈的正面交鋒,也未見過激烈的論戰,卻總能從魯迅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他對冰心的「不以為然」。

若說近代中國文壇最具殺傷力的一支筆,那非魯迅莫屬,他的文字從不拐彎抹角,不做修飾雕琢,而且「刀刀見血」。

他批舊制度、罵假道學,連同行都常常不放過,而且,魯迅的目光犀利,最擅長從人群中挑出「偽善」的面孔,毫不留情地揭開面具。

而冰心,恰好就站在他極不喜歡的「溫良恭儉讓」一側。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他對文字的期待,不是溫情脈脈的撫慰,而是電閃雷鳴的警鐘,他認為寫作,是為人「治病」的過程,哪怕要割開皮肉、飲血療傷,也必須如此。

他最忌諱的,就是那種「粉飾太平」的言語,而冰心,恰恰給人一種「不願看丑」與「執著於美」的感覺。

她用極致柔軟的目光看世界,即使身處動蕩,也總能從某處拾起花瓣,寫下希望,她對母親的歌頌,對童真的守護,對自然的親近,在魯迅眼中,幾乎等同於「無用」。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在魯迅看來,這樣的反應,不但小題大做,還近乎做作,他不能理解,為什麼在那個山河破碎、人民飽受壓迫的時代,還有人能寫出「陽光溫暖」的詩句,能對著「母愛」反覆吟唱。

他懷疑這種風格是否只是對現實的逃避,是不願直面苦難的自我安慰。

更重要的是,魯迅對「文人」的身份有極強的使命感,在他看來,文人不該只做「說好話」的人,更不該只做「講故事」的人。

他希望作家要有膽量戳穿假象,要敢於揭露真相,要能在沉默的社會中發出不合時宜的吼聲。

所以,冰心的溫和與剋制,魯迅是無法共情的,這或許也是魯迅不肯稱讚冰心的原因。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他敬重有鬥爭精神的筆,不太容忍過於「潔凈」的文風,他要的是「鋤奸匕首」,而非「安神香料」。

所以,他可以罵郭沫若,也能懟胡適,但對冰心,更多的是避而不談,只在夾縫間寫下一兩句諷刺,留下的是一種冷處理的「邊緣態度」。

可也正因如此,這段「批評關係」才顯得意味深長,冰心並未因此改變風格,魯迅也始終沒有直接對她「開炮」,兩人的沉默與冷淡,本身就是最強烈的對話。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張愛玲的評價

民國的文壇,是一張四方桌,桌上坐著的不是溫吞的說書人,而是一群鋒芒畢露、各懷乾坤的筆者,而在這張桌子上,張愛玲和冰心從未真正「坐」在一起。

外界常誤以為,只因兩人都是女性作家,便應有共鳴、有惺惺相惜,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張愛玲從不認為她與冰心是一類人。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張愛玲的文字,像一面打磨得極致的鏡子,照見了人心最深處的斑駁與裂紋,她冷靜,甚至冷酷,從不迴避生活的沉重與醜陋。

她擅長描寫女性如何在家庭與社會雙重壓力下掙扎生存,那些看似綿軟的句子,卻藏著尖銳的鉤子,直戳人心。

而冰心,則彷彿活在另一片天地,她描繪的母愛,是聖潔無瑕的;她歌頌的童真,是一塵不染的。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兩人風格上的巨大鴻溝,也註定了她們難以彼此認同,張愛玲更願意與蘇青這種「敢寫、會寫」的女性作家並肩同行。

蘇青的作品有市井氣,也有銳氣,她能寫小人物的悲歡,也敢諷中產的虛偽,她和張愛玲一起被稱為「海上雙璧」,兩人互賞、互挺,文字氣味相投。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冰心被張愛玲看作是「溫吞水」,不是因為她不寫實,而是她「不敢深」。

張愛玲眼中的冰心,是那種只願寫桃花不寫落花的人,只愛講撫慰不講撕裂,她覺得冰心的文字太過潔白,以至於讓人覺得虛幻,不可信。

這種看法並非出於嫉妒,也不是惡意中傷,而是審美與思想的根本不同,前者冷靜分析,後者情感主導;一個在冷色調中找真相,一個在暖色調中講希望。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張愛玲也許從未公開「攻擊」過冰心,但她幾次談話中提到「不要拿我和冰心比較」,已道出她的態度。

所以,她寧願和蘇青在塵世中摸爬滾打,去體察市井百態,也不願走進冰心那一方凈土。

這樣的立場,並非張愛玲的偏執,而是她對文學功能的深刻理解。

她要用文字拆掉虛偽的面具,不是堆砌美麗的窗帘,而冰心筆下的一切,總是太完好,反而像一出過度排練的舞台劇。

最終,兩人如同兩道平行的光束,在文學史上留下各自的軌跡,卻永遠不會交匯。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林徽因的評價

在民國文壇的眾多女子之中,林徽因與冰心,既是光芒萬丈的存在,也是一對彼此看不順眼的「同道」。

世人常將林徽因稱為「建築界的玫瑰」,也有人稱她為「民國最美才女」。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而且,她的美與才並行不悖,她的朋友圈裡,不乏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重量級」人物,交際廣泛、姿態從容。

而冰心,則是另一種存在,她自小接受傳統家教,又在國外獲得新派思想的洗禮,卻始終保持著保守與剋制,她對待感情,始終講究節制;對人情世故,也極為謹慎。

這兩位女子的關係之所以惡化,但友情的種子尚未發芽,就被一場「詩意的諷刺」提前扼殺在土壤中。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事情起於一場「探病風波」,1930年代,林徽因因病住院,常有文人雅士前往探望。

其中以徐志摩最為頻繁,他時常手捧花束,帶著一臉痴迷的神色而來,這情景被傳得沸沸揚揚,最終傳到了冰心耳中。

冰心雖不言語,卻在某天悄然寫下了一首詩,名字就叫《我勸你》,詩中並未指名道姓,卻字字句句暗藏對「某些女性交往不慎」的不滿。

詩中提醒「身已為人妻者」要分清距離,莫沉迷浪漫情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此詩一出,文壇頓時嘩然,知者皆能心領神會,紛紛猜測這是冰心在「敲打」林徽因。

林徽因當然也聽說了,她雖未公開回應,但心中自然氣不過,這種「暗箭傷人」的方式,在她看來,是一種缺乏坦蕩的刺痛。

這場「詩意警告」沒有就此結束,幾年後,冰心又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這篇文章講述一位交際太太熱衷於在家中招待文人雅士,各路男士頻頻登門,與女主角若即若離。

文人總愛在字裡行間藏暗喻,讀者亦擅長從文字里掘彩蛋,一時間,文壇之人幾乎一致認定:這又是一記冰心向林徽因發出的文筆冷箭,雖未點名,但巧合過多,足以引發揣測。

林徽因並非軟弱之人,她不言不語,卻乾脆地寄出一箱山西老陳醋作為「回禮」,有人說這是她的幽默,也有人說這是赤裸裸的諷刺。

一個送詩,一個送醋,兩位民國女作家,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完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這場「醋意」背後,隱藏的不只是文學之爭,更多的是價值觀的對撞。

林徽因活得熱烈,也活得張揚,她崇尚自由,敢於追求情感,在她看來,與異性交往本無可厚非,只要坦蕩即可。

而冰心則始終謹守「男女有別」的分寸感,認為女性應端莊持重,對感情要潔身自好。

因此,她們所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女性立場:一個擁抱情感的複雜,一個堅守理想的純凈。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而若放在今日,也許她們只是彼此欣賞不同風格的作家,但在當時,這種觀念上的分歧,註定了她們難以和解。

直到多年後,林徽因病逝,冰心也老去,那場關於詩與醋的爭執,才慢慢被時間淹沒。

在那個文人們大多以筆為槍、以文為劍,爭先恐後地揭露黑暗、質問現實時,冰心卻始終守著一方溫柔的世界,將愛、童真與自然靜靜寫進文字中。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或許正是因為這份不合時宜的「安靜」,她成了張愛玲眼中的「格格不入」,成了魯迅筆下「惜羽毛」的人,也成了林徽因情緒里那個「酸澀」的存在。

但站在今天再回望,我們不難發現,冰心之所以被排斥,並不是因為她沒有才情,而是她用另一種方式回應了時代的灰暗。

而這正是文學的可貴之處:它可以是火,也可以是光,而且,無論是劍走偏鋒的吶喊,還是低聲細語的溫情,都是那個時代給予我們的寶貴迴響。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為提高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文中部分觀點僅為個人看法,請理性閱讀!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被林徽因懟,被張愛玲諷刺,被魯迅瞧不起,為何他們都討厭冰心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 天天要聞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在小說中擁有美髯公綽號的人有兩位——《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水滸傳》中朱仝!關羽的美髯公稱號,是漢獻帝劉協賦予他的!劉備佔據徐州一帶,讓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討。劉備不敵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紹。關羽為了保全劉備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 天天要聞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據「綠色青浦」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曉明主持會議並講話。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區委副書記劉琪,青浦區委常委張得志、苗光輝、顧駿、葉靖、李峰出席會議。這一消息顯示,青浦區副區長李峰已任青浦區委常委...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 天天要聞

印尼華僑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2025年5月11日下午3時,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訪客——25位印尼華人華僑組成的參訪團,成員平均年齡超過75歲,最年長者88歲。他們中有人坐著輪椅、有人拄著拐杖,全程緊跟講解員步伐,無一人掉隊。參訪團此行是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意到館重溫歷史,併合唱《松花江上》。 參訪團成員雖年事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