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2022年10月08日21:48:45 歷史 1862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濃厚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仰仗著江浙財團門閥的財力起家,當上中華民國的總統後,蔣介石是倒行逆施,背叛革命,實行完全的獨裁統治。

  敗退台灣後,守著一畝三分地,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還要搞一些勾心鬥角,搞出了許許多多的冤案。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比如1955年,蔣介石聽到了傳言,自己的靠山美國人覺得,自己這個小弟不太靠譜,決定另立傀儡,而最佳人選就是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結果蔣介石一氣之下,罷免了孫立人,還誣陷他,結果孫立人被幽禁了33年,直到臨死前幾年,才平反昭雪,獲得自由。

  1990年,前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臨死之前,孫立人立下了奇怪的遺囑,說他死後「不回歸祖墳,棺材也不入土」,而他的後人也尊重了他的遺願,人不還鄉,棺不入土。

  這是為何?今天我們來講講前國軍上將,抗戰名將孫立人與蔣介石的一些恩怨往事,在推古論今的同時,著重講述一下著名的「孫立人事件」及其對孫立人人生的影響,讓我們再強調一下這位將軍的名字,他叫孫立人。

投筆從戎

  在國共正逢時期,國共兩黨中人才輩出,將星閃爍。

  在眾多將星之中,孫立人是很獨特的一個,不管是他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還是他個人的成長軌跡,都值得單獨拎出來說道說道。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出生於1900年12月8日,祖籍安徽廬江金牛鎮。

  安徽廬江是個好地方,水土豐沃,人傑地靈,歷朝歷代代有人才,孫立人在這樣的地方長大,可見他的家境是不錯的。

  確實,孫立人出身於廬江大戶人家,祖上都是讀書人,孫立人自幼飽讀詩書,知曉文墨,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他中學時期,一直是年級第一,十足的學霸才子。

  後來,孫立人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專業,1924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孫立人又出國留學,到美國普渡大學繼續攻讀土木工程。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普渡大學是美國名校,來自華裔的知名校友有後來的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導彈之父梁思禮等,而本土知名校友有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等。

  後來,普渡大學的知名校友名錄中,又添上了孫立人的名字,只不過當時的孫立人,只是普渡大學的一名普通學生,所學專業普普通通,自身成績普普通通。

  之所以廬江學霸在普渡大學成績一般,是因為當時的孫立人並無心學習。

  影響他認真學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當時美國科技的先進,工業實力的強大,又比如當時的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鬧革命,這一切都讓孫立人心裡著急又火熱。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國民大革命

  但是急也沒用,在歷史和革命大潮面前,個人的力量基本影響不了歷史的走勢,而當時的孫立人,一介白身,對於國內情勢更是無從影響。

  孫立人決定投筆從戎,改學軍事。

  孫立人1925年在普渡大學畢業,畢業後,他考入了美國南方的「西點軍校」,有著「將星搖籃」之稱的弗吉尼亞軍校,就此踏上了戎旅生涯。

  弗吉尼亞軍校是美國僅次於西點軍校的第二軍校,與強調絕對紀律的西點軍校相比,弗吉尼亞軍校更像是一所現代化軍校,它沒有對紀律有過度的強調,反而更重視學員的個人能力成長。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美國弗吉尼亞軍校

  在這裡,孫立人系統地學習了步兵作戰的基本戰術與高級一點的合成戰術,步炮協同,熟悉了戰場生存等基本技能,並鍛鍊出了堅強的體魄。

  這個過程是非常辛苦的,因為孫立人本身只是個柔弱的書生,讓他一下子就適應鋼澆鐵鑄的軍事生活,是很難的,但他身上同時也有東方讀書人的堅韌。

  身子弱,他就去跑長跑,風雨無阻,健身房和格鬥場也是他常去的地方。

  時間一長,他的努力得到了周圍人的認可,美國學員兵不禁對這個東方書獃子刮目相看。

  1927年,孫立人從弗吉尼亞軍校畢業,在畢業典禮上,他得到了教育長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有成為優秀軍人的潛質,在孫立人的畢業紀念冊上,他的評語是「極好」,他的畢業績點是「優秀」。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的畢業手冊及評語

  從軍校畢業以後,孫立人沒有急著回國,而是花了一年的時間,遊覽了歐洲,考察了英法德意等歐洲軍事強國的軍事發展情況,增長自己的見識的同時,找找差距。

  1928年6月,孫立人乘坐遠洋貨輪迴到中國,靠在大連碼頭上,然後徑直回家。

  雖然學成歸來,但未來路在何方,孫立人要考慮一下。

  而他最後的決定,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黨派,也就是孫中山創立的國民黨。

  孫立人在國民黨的第一份職位,是在國民黨的中央黨校里當教官,中尉軍銜。

  挺好的,最起碼比他在弗吉尼亞軍校畢業時,軍銜還升了一級!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但孫立人並不滿足於在學校里當個教官,他是個專業軍校畢業的專業軍人,哪怕比起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都不遑多讓,他自然是有自己的傲氣的,在軍校當個教官,那叫屈才。

抗日名將

  孫立人在國民黨中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宋子文

  在宋子文的推薦下,孫立人很快得到重用,1930年,孫立人出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擔任副總隊長,上校軍銜。

  兩年時間,從中尉直升上校,孫立人的升遷不可謂不快,但也由此可見,國民黨內部用人之隨意,制度之鬆弛。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1932年,孫立人調任稅警總團第二支隊任第四團團長,職位變動,軍銜不動。

  孫立人在任上乾的還是不錯的,但是,由於其身上帶有一股文人的氣質,與周圍五大三粗的軍漢格格不入,因此有些國軍中人就不太待見他,其中就包括國民黨的領頭之人蔣介石。

  這也是他不太重用孫立人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蔣介石的老毛病,他對非黃埔系的總是有著偏見,認為非親非嫡不算是自己人,像是黃百韜那樣非黃埔系但又受蔣重視的孤臣,都算是個例。

  但是很快,這些人對孫立人的看法就得到了改觀,因為局部抗日爆發了。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1932年,「一·二八」抗戰爆發,孫立人帶領的稅警總團第四團,在擴編之後以番號88師獨立旅參戰,這支獨立旅由孫立人親自操練,形成了比較強悍的戰鬥力。

  在戰鬥中,孫立人的部隊戰鬥英勇,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每每衝鋒在第一線,不僅受到了官兵的愛戴,也令其他軍官對他的印象有所改觀。

  但孫立人的成名之戰,是在後來的全面抗日戰場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日戰爭爆發,此時的孫立人擔任稅警總團總隊長,上校軍銜。

  上海保衛戰中,他帶領部隊奮勇抗戰,出生入死。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軍隊從上海敗退之後,在淞滬會戰中,孫立人的部隊位於蘇州河防區,沒有了誤傷平民的危險之後,孫立人帶著部隊放開手腳跟日軍大幹一場。

  孫立人帶隊衝鋒,在他的帶領下,部隊七次擊退日軍的集團衝鋒,將敵軍死死地拖在蘇州河之前,讓日軍強渡蘇州河,直取中國軍隊後方的計劃得以破產,大大遏制了敵人的進犯進度。

  但是,孫立人的部隊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傷亡,畢竟當時的國軍部隊,相比於精悍的日軍兵卒,還是差了一些。

  但是,孫立人的悍勇也是得到了蔣介石的認可,稱其為「打不爛、打不死、不怕死」的孫立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淞滬會戰

  確實,孫立人雖說是軍官,但是每次打仗都沖在最前頭,數次在敵人的機槍掃射下受到重創,傷勢最重的時候他負傷13處,血流如注,面色如紙,性命危在旦夕。

  但即使是這樣,孫立人依然挺了過來,活了下來。

  戰後,蔣介石提拔孫立人為陸軍少將,1941年,孫立人任新編三十八師師長,而這次,他的作戰目標是緬甸日軍。

  在緬甸,孫立人再次跟日軍硬碰硬,打了許多大勝仗,其中,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方面的第一場大勝仗,就是孫立人麾下的新編三十八師完成的。

  在這裡,孫立人的才幹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被盟軍部隊的友軍稱為「東方隆美爾」,而他在國民黨軍中的影響力也隨之日益高漲。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孫立人與入緬美軍交流經驗

  抗戰勝利後,孫立人晉陞為陸軍中將,接手全美械的美械部隊新一軍。

  這支部隊由蔣介石親自負責組建,全部裝備為美械裝備,另有一些日軍裝備作為補充,戰鬥力十分強悍,是國民黨軍的五大王牌之一。

  擔任新一軍的軍長,卻讓孫立人自信心膨脹,結果他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經常向上級、同僚放嘴炮,惹得蔣介石對他十分厭煩。

  這種厭煩,在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終於爆發了。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莫須有之罪

  敗退台灣之後,孫立人擔任「台灣防衛司令」,中將軍銜,也算是身居高位了。

  但是,孫立人對此卻不滿足,他對蔣介石說,希望蔣介石能夠晉陞他為上將軍銜,與白崇禧等平起平坐。

  從能力上看,孫立人與白崇禧是差一點,但也就差一些資歷和地位,給他晉陞上將軍銜似乎無可無不可。

  但是蔣介石不喜歡有人給他這種指手畫腳的感覺,因此他婉拒了孫立人的要求。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但是孫立人因為是美國軍校畢業的畢業生,不說是二戰中的盟軍美國軍隊,就連美國政府他都能說上話,影響力是很有一些的。

  這個問題讓蔣介石很是難受,他不喜歡孫立人,但又不得不用他,因為美國的援助對於蔣介石來說,就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是他「反攻光復」的希望。

  1951年,孫立人晉陞上將軍銜,二級陸軍上將。

  但是之後的一次,蔣介石偶然聽到風聞,說是美國人對蔣介石感到失望,決定另立一個傀儡,來執掌台灣,而那個人,就是孫立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接替羅斯福成為美國總統的杜魯門

  這個消息就像是踩到了蔣介石的貓尾巴,讓他登時大怒,於是,就是一不做二不休,馬上就炮製了一個「孫立人事件」,把孫立人搞下台,奪職削權,順便幽禁。

  這下,孫立人是徹底偃旗息鼓了。

  蔣介石是真小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儘管,孫立人對自己的冤屈,要求再審,但是蔣介石對孫立人的態度十分堅決,那就是讓他徹底消失在美國人的「考慮名單」中。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反正就是硬拖,拖到孫立人淡出美國人的視野為止。

  而這一句話,就是孫立人33年幽閉生活的全部。

  一開始,被圈禁在家裡,孫立人的心情還很不爽,時常對著空氣發怒,但是時間一長,他再怒,也不會得到回應。

  這就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了,因為是半軟禁狀態,孫立人甚至踏不出自己的家門,因為,在他的門外,還有一群蔣介石布置的「軟釘子」,這些特務們,專門盯著孫立人及其家人,許進不許出。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晚年孫立人及其夫人

  就像一群獄卒。

  孫立人的晚年生活,或者說他被幽禁,被限制自由的這段時間,他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原因很簡單,沒錢。

  因為他是蔣介石不喜歡的人,所以當局也不給他發薪水,而他又出不來門,待不了客,無人接濟之下,生活險些無法繼續。

  幸好孫立人懂得一些瓜果栽種,他自力更生,侍弄幾畝薄田,總算勉強供應住了一家老小,後來,他更是盤下了一片山坡,種植瓜果,才將自己的幾個子女全部供養出來。

  孫立人的幽閉生活,一直持續到了蔣經國去世,整整33年。

1990年,國軍上將孫立人病逝,留下遺言:不葬大陸,棺材不入土 - 天天要聞

蔣經國

但是在那之後不久,孫立人自己也即將壽終正寢,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在家裡病逝,唯一的遺言是,「我對得起我的國家,但對不起民族,就地遷葬,不回大陸了,還有,我的棺材不用入土,就這麼晾著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 天天要聞

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

遠觀近鑒宋朝人•349·傷重被俘,絕食而死,忠義壯烈,名垂千古:楊業楊業楊業(?-986),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一》有傳。本傳記,楊業的父親楊信,在後漢任麟州(治今陝西神木)刺史。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 天天要聞

這位五四獎章獲得者,是位台灣青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龔雪 通訊員 楊凱近日,台灣青年王祥宇喜獲2025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這既是一份崇高的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5月7日,王祥宇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感慨,「武漢是我的福地,我們企業在武漢實現爆髮式增長。今後我們將繼續紮根武漢,進一步發展壯大。」王祥宇來自台灣省台北市,2012年碩士...
跟著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 天天要聞

跟著習主席看世界 | 走進俄羅斯:銘記歷史,開創未來

疆域遼闊,橫跨歐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裡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依河而建 古迹眾多克里姆林宮雄偉壯觀紅場閱兵步伐鏗鏘聖彼得堡水道縱橫 風光旖旎「北方威尼斯」洋溢著歐陸風情「黑海明珠」索契 依山面海雪山碧波相映成趣奧運聖火點燃激情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 天天要聞

崔康熙不下課並非因違約金,有一點泰山隊比較忌憚,不敢魚死網破

如今中超聯賽已經是進行了11輪比賽,在11輪聯賽過後,泰山隊在積分榜上只能是排在積分榜第五位,而且距離榜首已經是有了多達9分的差距,作為聯賽開始之前的爭冠熱門,球隊在聯賽還未過半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徹底退出了聯賽冠軍的爭奪了,而且繼續這樣下去的話,球隊的排名還會繼續下滑。而這一切最大的責任應屬崔康熙了,崔康...
關羽30回合平紀靈,張飛10回合殺紀靈,為何?4大隱情揭開答案 - 天天要聞

關羽30回合平紀靈,張飛10回合殺紀靈,為何?4大隱情揭開答案

大家好,我是黑白說歷史。諸位看官,且說《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但有一樁怪事令人費解——袁術麾下頭號大將紀靈,先與關羽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後遇張飛卻十合斃命。關張二人皆是「萬人敵」,武藝本在伯仲之間,何以戰績天差地別?莫不是羅貫中筆下有誤?今
國學成語|趙飛燕:從貧寒女子到禍水紅顏之身輕如燕 - 天天要聞

國學成語|趙飛燕:從貧寒女子到禍水紅顏之身輕如燕

有一個成語「身輕如燕」,專門形容一個人身體輕盈或者比喻一個人輕功了得。不過這裡的「燕」,並非「舊時王謝堂前燕」里的燕子,而是一名漢代女子,叫趙飛燕。和曾經迷倒漢武帝的李夫人、衛夫子一樣,也是某位公主精心安排的一枚棋子。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 - 天天要聞

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援引強藩 崔胤)韓建對皇帝的處境無動於衷,但是另外一個軍閥朱溫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抓住了機會。朝廷里有個叫做崔胤的大臣,面對宦官專權,他的辦法是,他要引強藩入京師,要交結朱溫,讓朱
夏朝五大遺址的意義 - 天天要聞

夏朝五大遺址的意義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其考古學證據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等地。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 5大夏朝遺址,它們構成了夏文化考古的核心證據鏈: 1.
1938年張發奎無奈退出九江,為什麼日軍卻說自己被騙了? - 天天要聞

1938年張發奎無奈退出九江,為什麼日軍卻說自己被騙了?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送自己一朵花]1938年日軍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從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打到了中國內部,在中國的大型城市裡面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