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2019年11月09日22:30:17 歷史 1877

元朝末年,社會越來越混亂,從皇室到地方,皇帝、貴族及大大小小的官吏,只知享樂腐化,欺壓人民,人民的生活已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這時,黃河中下游一帶先是發生了罕見的洪水災害,吞沒了好幾十個州縣,洪水退下去後, 又一連幾個月不下一滴雨,持續的干早又使剛長出的秧苗枯死大半,乾旱剛過去,蝗災又鋪天蓋地而來,那些快要枯萎的莊稼被蝗蟲吃得精光,最後又是瘟疫的蔓延,老百姓在接連不斷的災難下,死亡無數,活著的人也無法再生活下去了。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可是,朝廷卻因為洪水泛濫,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想起治理黃河了,於是從各地徵調了15萬民工,強迫他們去疏通黃河。這就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情緒。

這時候,黃河兩岸流傳開一首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民謠在治河民工中也廣為傳唱著,不久,一些民工果然在河道底下挖出一個獨眼石人,消息立刻在民工中傳開了,人們認為天下反抗的肘候就要到了。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個獨眼石人是進行秘密宗教活動的首領韓山童、 劉福通等人事先埋下的,他們決定利用這次治河的時機發動武裝起義。在這之前,他們一直以傳教為掩護,秘密組織反對元朝的力量,準備起義。他們見石人出世帶來這樣大的影響,便果斷髮動了起義。

1351年五月,薜山童、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徹阜陽縣)宣布起義,起義軍頭裹紅布,所以人們叫它「紅巾軍〃。這些起義軍大多信奉白蓮教,燒香拜佛,人們又叫它「香軍」。在劉福通等人的紅巾軍起義後,全國各地都相繼爆發了紅巾軍起義。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紅巾軍起義各地響應的地域分類

邳(pei)州〈今江蘇邳縣)人芝麻李和趙均領導的起義軍和蔽州(今安徽鳳陽)人郭子興的起義軍都接受劉福通的領導,屬於北方紅巾軍;

南方有著名的農民領袖彭瑩玉(又稱彭和尚)、徐壽輝領導的起義隊伍,屬於南方紅巾軍。

此外還有一些既不信仰白蓮教,也不裹紅布的起義隊伍,其中屬張士誠和方國珍領導的隊伍勢力最大。

響應起義軍的貧苦農民越來越多,聲勢越來越浩大。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紅巾軍起義,使元朝統治者惶惶不安,連忙調軍隊去鎮壓,但是紅巾軍突破了元軍的圍剿,分三路北伐,準備一舉攻克元大都,推翻元朝。其中一路一度抵達大都近郊,使順帝嚇得準備遷都逃跑。由於其他各路起義軍沒有很好配合,最後,三路北伐都失敗了,劉福通也在戰鬥中犧牲了,1363年北方紅巾軍最後失敗。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南方紅巾軍曾經幾起幾落,彭和尚在1353年就犧牲了, 後來又有漁民出身的倪文俊率領起義部隊,但是起義軍內部矛盾導致了互相鬥殺,影響了它的戰鬥力。

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是怎麼回事?起義結果怎樣? - 天天要聞

這時處在南北紅巾軍之間的朱元璋卻乘機發展起自己的勢力。朱元璋原是郭子興的部下,郭死後,他成了這支隊伍的統帥。朱元璋聽從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穩紮穩打,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力量,最後揮師北上,攻入大都,推翻了元朝,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 明朝,元末紅巾軍大起義終於以元朝的滅亡而告結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 天天要聞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要殺了楊虎城,而只是軟禁張學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風吹得城牆垛口嗚嗚作響。誰也沒料到,張學良和楊虎城扣下蔣介石的那聲槍響,不僅撞開了抗日的大門,更把兩個人的命運拽進了截然不同的深淵。後來張學良被軟禁到頭髮花白,楊虎城卻帶著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樣是兵諫的發動者,蔣介石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 天天要聞

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

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從國家能源局獲悉:7月4日,全國最大電力負荷達到14.65億千瓦,創歷史新高,較6月底上升約2億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5億千瓦。入夏以來,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等地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其中,江蘇電網負荷首次突破1.5億千瓦,最高負荷較春季平均增長近400...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負著典故的男人是誰嗎?

1. 胯下之辱典故:韓信年輕時家貧,曾遭市井無賴當眾侮辱,被迫從其胯下爬過。韓信忍下了這奇恥大辱,後來發奮圖強,成就大業。2. 一飯千金典故:韓信落魄時,常在河邊釣魚充饑。一位在河邊漂洗絲綿的老婦人(漂母)見他可憐,連續幾十天分飯給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