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2021年04月15日18:36:07 歷史 1477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撰文 | 夏西

1942年4月15日,英軍第一師向駐緬英軍總部發出了一封求救電報,聲稱其所部7000餘人在仁安羌油田遭日軍包圍,已無再戰之力,即將水盡糧絕,請求火速派兵解救,否則立刻投降。

英軍第一軍團長施利姆將軍焦急萬分,趕緊將電報呈報給總部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可亞歷山大也沒有什麼辦法,而且他還此時正準備把英軍全部撤到印度。

16日,英軍總部在梅苗召開軍事會議,邀請中國遠征軍新38師師長孫立人參加。在會議上,亞歷山大拿出了英軍第一師的求救電文。

孫立人看完後,堅定地說:「不能投降,投降就是同盟國的恥辱。」

亞歷山大問:「那我們要怎麼辦?」

孫立人肯定地說:「一定要去救他們!」

亞歷山大環視左右,接著問:「誰去救他們呢?」

孫立人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去救,不過我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們在兩個小時內給我準備80輛汽車;第二,希望你們轉告他們,48小時內不準投降。」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其實,英軍第一師的這次被圍,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

早在4月8日,蔣介石就已經飛抵緬甸中部重鎮曼德勒,號召中國軍人拚死禦敵,並與英軍制定了聯合作戰方案。

在曼德勒地區,中英一共有25萬部隊集結,完全可以組織一場大的會戰。可是英國人並不想在熱帶叢林中拚命,他們只想讓中國軍隊去阻擊日軍,好讓自己平安撤到印度。

14日,英軍第一師在毫無徵兆和警示的情況下,單獨撤離了陣地,向仁安羌油田方向撤退,完全置中國友軍於不顧。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第一師撤退時,日軍第33師團趁機逼了上去,以一支3000餘人的部隊突破了英軍的防線,繞到了他們後方,佔領了濱河大橋。這時,英軍仍然蒙在鼓裡,自以為得計。

直到英軍第一師師長斯高特看到大橋上飄起了日軍的太陽旗,他才明白,自己已經被日軍第33師團7000餘人重重包圍。

斯高特雖然恐懼萬分,但他並不想拚死突圍,而是收縮待援,把希望寄托在曼德勒的英軍總部,第一時間就向他們發出了求救電報。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7日,孫立人命令新38師113團立即馳赴仁安羌,解救被困的英軍。在團長劉放吾的帶領下,113團於黃昏時分抵達了濱河北岸。

在他們對岸,就是仁安羌大油田,上空濃煙滾滾,日軍第33師團正在向英軍第一師發起猛烈進攻,以迫使他們繳械投降。

而在濱河北岸,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雖然日暮西垂,43度的高溫仍然讓人喘不過氣來。

劉放吾看了看已經疲憊不堪的士兵們,讓他們就地休整布防,準備接受孫立人師長的進攻指令。

18日凌晨,在孫立人的命令下,劉放吾帶領113團,開始向日軍北岸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

戰鬥進行得非常激烈。日軍憑藉空中優勢和重型武器,以飛機和重炮不斷向113團陣地施以狂轟濫炸。而113團卻靠著自己的血肉之軀,連續瘋狂地向濱河北岸的日軍發起正面衝鋒。

日軍第33師團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在日軍序列中,它雖然只是一個乙級師團編製,卻並不是二流貨色。相反,在進入緬甸作戰時,它還完全是按照甲級師團配置,一度配備了8個聯隊。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19日天破曉時,113團左翼部隊將日軍的前沿陣地完全攻佔。日軍弄不清中國軍隊虛實,在遭受重創之後,余部全部渡過濱河,退守南岸陣地。

這時,英軍第一軍團長施利姆將軍趕來與孫立人會面,懇求他立即命令113團渡河作戰。但孫立人卻認為,中國軍隊兵力不足,貿然出擊會過早暴露實力,於是讓劉放吾再做一下準備工作,以小股兵力不斷襲擊日軍,讓他們以為是遭到了中國軍隊大部隊攻擊。

可是,施利姆將軍卻心急如焚,對孫立人說:「第一師已經堅持了兩天,它可能在下一分鐘就會投降!」

孫立人的態度非常堅決,說道:「第一師既然已經支撐了兩天,那麼就讓它再支撐一天!但是,我既然答應了把第一師救出來,就算113團打到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會把它救出來!」

果然,在孫立人和劉放吾的指揮下,日軍始終未發現對岸的中國軍隊其實只有幾百人,也一直沒有貿然分兵,傾力渡河來與中國軍隊決一死戰。

天剛亮時,孫立人命令113團全力渡河,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以山炮,輕重迫擊炮和輕重機關槍為掩護,反覆肉搏衝殺,很快便突破了日軍的防線。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在衝鋒時,113團3營營長張琦不幸中彈犧牲。弟兄們看著自己的長官倒了下去,悲痛萬分,含著熱淚,發瘋了一般向前衝殺,與日軍展開了肉搏白刃大戰。

孫立人站在對岸,看著自己的部下一個個倒下,熱淚盈眶,感慨萬分。他本來是清華大學的一名土木工程系學生,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今年42歲的他很可能會是一名像茅以升一樣的土木工程橋樑專家。

可現在,他卻站在一條有橋不能渡的河邊,指揮著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拚死相搏。

南岸陣地戰鬥異常慘烈,日軍全力反撲,中國軍隊陣地三次易手,又三次被奪了回來,油田上到處都是屍體。

下午17時,槍炮聲逐漸稀疏。第33師團擔心被中英兩國軍隊聯合包圍吃掉,開始加速向後全線撤退。

劉放吾帶領113團進入被包圍的英軍隊伍後,首先掩護500多名美國傳教士和新聞記者撤出。接著,又掩護著英軍第一師7000多名騎兵、步兵、炮兵和1000多匹馬匹,從左翼渡過濱河,向拼牆河北岸一帶撤離。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突然,從英軍中傳出了一聲「中國萬歲」的口號,緊接著,「中國萬歲」的聲音響徹整個河灘。

劉放吾聽到呼聲,站在當地,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這位34歲的少校團長,來自於湖南桂陽,見慣了戰爭的殘酷,自從「一二八」上海抗戰以來,一直與日軍作戰。這一次戰鬥,他率領800餘人擊斃日軍1200餘人,可自己的弟兄們也傷亡了500餘人。

戰鬥結束後,孫立人下令,派人立即審問日軍第33師團的戰俘,凡是參加了入華作戰者,一經查實,一律就地處決。

20日凌晨,孫立人慾調新38師112團和114團趕至仁安羌,再次向日軍發動大規模進攻。

然而,此時日軍第33師團也緊急調派了213聯隊和師團直屬部隊趕到仁安羌,還加派了215聯隊參戰,兵力一度增至13000餘人。只是雙方因連日作戰,疲憊不堪,又適逢天氣酷熱、缺水,均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形成了兩軍對峙狀態。

孫立人見戰機已失,只得取消了作戰計劃,命令將主力部隊撤至巧克伯當。為防止日軍伺機反撲,他果斷命令增援趕到的112團在仁安羌油田和拼牆河一帶埋伏,監視日軍,掩護113團先撤至巧克伯當。隨後,全師均安全撤離,仁安羌戰役勝利結束。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仁安羌大捷,是一個奇蹟。新38師以少勝多,反客為主,取得了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在境外打敗日本軍隊的巨大勝利,也發揚了中國軍人舍已救人和不背盟信的美德。

1992年4月,在美國芝加哥,有一位84歲的中國老人被媒體發現,他正是50年前的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

4月11日,正值仁安羌大捷50周年之際,前往美國訪問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芝加哥卡爾頓酒店,親切會見了劉放吾老人,親自感謝他和他的團在50年前浴血奮戰,一舉救出了7000餘名英軍將士。

2009年,有一部電視劇在全國各大衛視相繼播出,它根據同名小說改編,以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為藍本,歌唱了中國遠征軍用血肉之軀譜寫出的一曲鐵血衛國的悲壯戰歌。這部電視劇叫做《我的團長我的團》。

英軍仁安羌遭日軍包圍,向孫立人求救;孫:我去救,但有兩個條件 - 天天要聞

特別聲明:文章中包含個人觀點;圖片來自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問安徽鳳陽「鼓樓瓦片脫落」事件,當地文旅局回應 - 天天要聞

三問安徽鳳陽「鼓樓瓦片脫落」事件,當地文旅局回應

為何竣工驗收後沒多久即出現瓦片脫落?是否與施工質量有關?網傳數百萬的施工經費用在了何處?5月19日,安徽省鳳陽縣明中都城鼓樓樓頂瓦片大面積滑落引發關注。20日下午,央廣網記者就公眾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採訪了鳳陽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德永。一問:為何竣工僅1年零2個月即出現瓦片脫落?是否與施工質量有關...
樓宇部分不是文物!三問安徽鳳陽 「鼓樓瓦片脫落」 事件! - 天天要聞

樓宇部分不是文物!三問安徽鳳陽 「鼓樓瓦片脫落」 事件!

5月19日,安徽省鳳陽縣明中都城鼓樓樓頂瓦片大面積滑落引發關注。為何竣工驗收後沒多久即出現瓦片脫落?是否與施工質量有關?網傳數百萬的施工經費用在了何處?20日下午,記者就公眾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採訪了鳳陽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盧德永。
留給法蘭西航空工業之花的時間,並不多了 - 天天要聞

留給法蘭西航空工業之花的時間,並不多了

UT OF COMMON/不寫平庸的故事/世界軍火市場即將格局大變文/何伊然編輯/劉宇翔如果沒有5月7日印巴空戰的慘敗,陣風仍然可以自稱「最優四代半戰鬥機」。只是,在克什米爾實控線上空被擊落,墜入印度巴廷達空軍基地20公里外地面,燃起大火,飛機殘骸散落一地,陣風曾經的聲譽,也一同墜毀、燒毀。巴基斯坦總理稱,巴方空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