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近日,江蘇蘇州相城經開區開展了「換位跑一次」行動,7名機關幹部全流程沉浸式體驗網約車司機、快遞配送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工作,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視角的轉變。其中,相城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張亥秋體驗的是外賣員一職。(據3月13日紅星新聞報道)
3月13日,張亥秋說,這次體驗了兩周的外賣騎手生活,從手忙腳亂到熟練地完成揀貨、打包流程,再到送餐時迷路,經過不斷詢問找到客戶地址……寫下了4000多字的心得體會,「騎手工作比想像中辛苦。」
副局長體驗送外賣(來源:紅星新聞)
換位體驗後,發現別人的工作不易,這是體驗中經常會有的感受。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講的就是知易行難。一些事情,只有親身體驗以後才有深刻感受。
幾年前,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係處副處長王林拜師外賣小哥,體驗了一天送外賣的感覺。原本訂下了要掙一百塊錢的「小目標」,最終在12小時時間裡竭盡全力也只完成5單送餐,賺了41元。累癱了的王林坐在馬路邊感嘆:「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覺得很委屈」「這個錢太不好掙了,真的太不好掙了」。
王林遭遇了「離送餐時間還有14分鐘,但導航顯示還有24分鐘才能到」、送餐電動車被夾在機動車之間難以前行等種種「難題」,其中一單跑了近一個小時,還送晚了,按照遲到要扣60%的規則,最終只掙了6塊。以張亥秋來說,體驗了高峰期甚至上廁所都要規劃時間,商住一體小區電梯高峰的時候速度很慢,老小區單元門特別難找等問題,可謂是不體驗不知道騎手的辛苦。
無論北京的副處長王林,還是蘇州的副局長張亥秋,在體驗送外賣後都獲得了同感:騎手的錢不好掙。
副局長送外賣的日誌(來源:紅星新聞)
類似的換位體驗並不少見,時常會給體驗者帶來觸動。作為幹部來說,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難以時常去基層體驗生活,這種體驗的新鮮感與觸動感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如何讓「換位跑一次」能夠成為工作中長久的觸動,讓自己能始終以服務者的視角去換位思考,去做好為群眾的服務工作,這是個課題,也值得管理者思考。
王林在體驗後表示,以後制定政策時不能在辦公室空想,要充分體現勞動者的訴求。張亥秋表示,在體驗中發現了一些需要提升的保障服務措施,比如,一些服務騎手的「驛站」實際利用率並不高,應該將騎手的充換電需求與「驛站」功能相結合。這種實踐中得來的認識就很好,干工作不能是想當然,不能是拍腦袋,要從實際出發。以「驛站」之類來說,如果建成後只是徒有其表,並不實用,那就失去了意義,淪為浪費建設資金的擺設。
副局長體驗送外賣(來源:紅星新聞)
北京日報2023年的一件作品《外賣小哥一通電話,北京這個小區154個單元樓裝上新號牌》獲第34屆中國新聞獎通訊類一等獎。報道講的也是騎手的困難,一些小區的單元樓編號混亂,這讓騎手們要準確找到派送地址很不容易。讓單元樓的編號變得有序,便於查看,這是件小事,改變起來並不難,就看有沒有這個心。外賣員在送餐過程中發現某小區樓棟和單元標識不清、影響送餐,撥打12345熱線進行反饋,社區在接到反饋後召開業主大會進行商討,隨後籌措經費製作安裝號牌,最終解決問題。這既體現了對騎手建議的重視,也體現了對新就業群體的關心,同時彰顯了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與效率。
坐在辦公室的人不可能事事都去體驗,怎樣讓體驗一次的觸動能成為長久的震動?這就需要以眼睛向下的視角,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牽掛,及時發現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重視群眾的民生訴求,就像解決小區的單元樓號碼這樣的小事一樣,去做好每件服務群眾的工作。做好一件件的小事,就能善莫大焉,就能積少成多解決不少問題。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