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2025年05月04日00:42:04 美食 1969

不知不覺,明天就是立夏節氣了。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標誌著夏季的開始。唐朝詩人高駢曾這樣寫道「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立夏時節的景象躍然紙上。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立夏之日除了吃立夏蛋、嘗三鮮、吃立夏飯,還有一個傳統食俗就是喝立夏湯。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這道立夏湯的正確做法,做好的立夏湯暖脾胃,去濕氣,香甜開胃,還能養血補氣,下面就跟我一起來看看製作方法吧。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老話說得好,「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姜棗膏的核心食材就是生薑,而且必須是老薑。市場里的姜種類繁多,有嫩生生的子姜、顏色深的沙姜、用來腌鹹菜鬼子姜,可咱們只要老薑。

老薑的塊頭大小不一,小的跟拇指差不多粗細,大的比手掌還大呢。它的表皮是淺黃色的,摸起來乾乾爽爽,上面還有凸起的環狀紋路。從它的分叉處掰開,一股濃郁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橫截面能看到比較粗的薑絲,看著毛茸茸的。放嘴裡一嘗,那叫一個辣,但細細回味,又滿是香味。平時咱們做那些需要去腥增香的菜,不管是雞鴨魚肉,還是海鮮河鮮,都少不了它。這次咱們要準備大約兩斤,也就是1千克的老薑,洗凈後放在一旁備用。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除了老薑,還得準備200克紅棗。把紅棗洗凈後,用剪刀把棗肉剪開,去掉棗核,再剪成一條一條的。接著是50克洛神花,用小剪刀把它剪碎。別忘了還有花生衣,就是紅皮花生外面那層薄薄的皮,對女孩子補氣血特別好,價格還親民,在中藥房就能買到。

再準備50克枸杞,先倒點麵粉在水裡,把枸杞放進去搓洗,把褶皺里的灰塵和雜質都洗乾淨,然後用清水沖凈,晾乾備用。另外,還需要一塊阿膠,先把阿膠放在袋子里,拿擀麵杖敲碎,再用黃酒泡上一天,泡好後放蒸鍋中蒸半個小時,蒸好後放著備用。最後,準備1千克紅糖,一定要選那種以甘蔗為原料、無添加的紅糖,這才能保證味道純正。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食材都備齊了,接下來就開始動手製作啦!先處理生薑,把生薑切成片。這裡有個小竅門,觀察一下掰開姜後的薑絲生長方向,逆著薑絲的紋路切,後續處理起來會更輕鬆。全部切成片後,往裡面加一點清水,接著放進料理機或破壁機中攪打成漿泥。攪打好後,用紗布把薑汁過濾出來,剩下的漿渣也別扔,放冰箱冷凍起來,以後拌餃子餡兒或者炒菜的時候用,可香了。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把過濾好的薑汁全部倒入砂鍋中,然後將紅棗、洛神花、花生衣一股腦都放進去煮,讓這些食材和薑汁充分混合。熬煮大概10分鐘左右,等鍋中的水分蒸發掉一些後,就可以把1千克紅糖加進去了。加了紅糖之後,要不停地攪拌,把鍋中的湯汁熬到濃稠。當你發現湯汁掛在鏟子上,滴落的速度變慢時,就可以把阿膠和枸杞加進來了。再熬煮一兩分鐘,就可以關火啦。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等溫度慢慢降下來,溫熱的時候,就可以裝進瓶子里了。可以用玻璃密封瓶,也可以用陶瓷罐子,這些容器提前用開水燙一下,晾乾後再裝,能保存得更久。等它冷卻之後,會變得更加濃稠,甚至會像結晶的蜂蜜一樣,成為半固體的狀態。

這姜棗膏做好後,用溫水泡著飲用,沖泡好就是美味又養生的姜棗湯啦。剛入口,是生薑的微辣,姜辣素的刺激下,瞬間就把味蕾都叫醒了,不過這種辣味已經被紅棗和紅糖「中和」了,甜甜的棗香帶著絲絲縷縷的洛神花的香氣,咽下去之後又有一些阿膠的味道留在唇齒間。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不過要注意,姜棗膏雖然好,但最好在早上或者中午飯前喝,晚上就別喝了,畢竟「早吃薑賽參湯,晚吃薑勝砒霜」。而且,有糖尿病的朋友也不太適合喝這個。

大家都只是知道夏天要喝姜棗湯,那麼為啥要喝姜棗湯?又有什麼講究呢?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夏天由於氣溫高大家老是吹空調、吃冰棍,一會兒屋裡冷得裹外套,一會兒外面熱得冒汗,身體里的濕氣可容易「囤」起來了。這姜棗湯就是「去濕氣小能手」!姜自帶的熱性,能把藏在身體里的濕氣都給「趕跑」,就像給肚子里點了個小火爐,特別舒服。而且夏天人的陽氣都跑到體表「抗熱」了,脾胃反而變得虛寒,喝點姜棗湯正好能暖暖脾胃,幫它們「提提神」。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而且夏天一熱,嘩嘩冒汗,汗出多了人容易虛,感覺渾身沒勁兒。紅棗可是補氣血的「大佬」,搭配上能促進血液循環的姜,就像給身體「充電」,能讓你從裡到外都支棱起來,告別那種懶洋洋、沒精神的狀態。

還有啊,夏天是不是總覺得沒啥胃口?吃啥都不香?這姜棗湯還能當「開胃神器」!姜裡面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讓胃液多分泌點,腸胃蠕動也更帶勁,消化能力直接拉滿;紅棗又能養脾胃,幫著把吃進去的東西更好地消化吸收,胃口自然就打開啦。

明日立夏,俗話說「立夏一碗湯,不勞醫生幫」,一碗湯指的是啥 - 天天要聞

夏天雨水多,濕氣重,身上黏糊糊的,人也容易犯懶。姜棗湯里的姜能把身體里的濕氣「拽」出來,再加上它能促進身體代謝,幫著把廢物毒素都排出去,整個人都清爽不少!

「姜棗湯」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您學會了嗎?在製作姜棗湯的過程中,您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給我!您的每一個留言,和每一個點贊,都是我前進的動力!

喜歡的話記得收藏、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明天就是立夏了,祝大家平安順遂,立夏安康!

#頭條創作嘉年華#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人要像榴槤一樣活! - 天天要聞

人要像榴槤一樣活!

前言「榴槤式生存法則」:扎人就是王道?這屆網友又開始作妖了!各位老鐵,今天不聊別的,就聊個帶味兒的——榴槤!最近有句話特火:「人要像榴槤一樣活」。咋地?這是想讓大家都變成「行走的臭刺蝟」嗎?一、先說說這「榴槤式人生」啥套路現在流行的「榴槤哲
專家學者齊聚「松盛園·醬油小鎮」縱論紹興醬文化歷史淵源和時代發展 - 天天要聞

專家學者齊聚「松盛園·醬油小鎮」縱論紹興醬文化歷史淵源和時代發展

紹興醬產業是歷史經典產業,也是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紹興醬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暨紹興文理學院高等人文研究院第13次學術沙龍,5月26日在「松盛園·醬油小鎮」舉行。30多位來自相關高等院校、學術機構和非遺保護協會的專家教授、文化學者齊聚一堂,聚焦產城人文融合、文化賦能歷史經典產業和非遺經濟,縱論源遠流長紹興醬...
端午節儀式感滿滿,笑看各位網友曬粽大PK! - 天天要聞

端午節儀式感滿滿,笑看各位網友曬粽大PK!

#分享城市新鮮事#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為了迎接這個隆重的節日的到來,端午節的儀式感必須要拉滿。大家都會進行包粽子划龍舟掛艾草飲雄黃等活動!其中包粽子吃粽子一般是我們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由於地域不同,技術不一,於是乎就出現了多種千奇百怪
荔枝吃多了可能得荔枝病? 《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 - 天天要聞

荔枝吃多了可能得荔枝病? 《本草綱目》中這樣記載

貢園,位於廣東茂名根子鎮柏橋村委會嶺腰村,素有「荔枝博物館」之美譽。這裡的古荔枝樹枝繁葉茂,千姿百態,其出產的白糖罌、妃子笑等優質荔枝更是聞名遐邇。貢園講解員介紹,樹齡49年以下結的荔枝,一斤價格是28元;樹齡100年到299年古樹結的果子,一斤賣到200元;千年古荔枝樹結下的果子,賣到2888元一斤,平均下來一顆...
老字號綠波廊菜單煥新,用本土特色說好上海美食故事 - 天天要聞

老字號綠波廊菜單煥新,用本土特色說好上海美食故事

豫園荷花池畔,綠波廊的雕樑畫棟間溢出新香。這家承載海派飲食記憶的老字號,暌違七年推出全新菜單——以全國地標食材為基底,在傳統與創新的交融中,續寫海派美食的國際化敘事。本土食材的「世界味覺對話」「中餐西做」的巧思,在松露豌豆方中盡致展現。這道江南傳統前菜經重塑後,以上海崇明白雲豆泥為底,調入義大利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