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榴槤式生存法則」:扎人就是王道?這屆網友又開始作妖了!
各位老鐵,今天不聊別的,就聊個帶味兒的——榴槤!
最近有句話特火:「人要像榴槤一樣活」。咋地?這是想讓大家都變成「行走的臭刺蝟」嗎?
一、先說說這「榴槤式人生」啥套路
現在流行的「榴槤哲學」是啥?說白了就是:
脾氣差?那叫「帶刺有個性」;
沒人緣?那叫「獨特不迎合」;
說話沖?那叫「真實不虛偽」。
我就納了悶了:咋的,現在當杠精都這麼理直氣壯了?
二、扎人一時爽,後果你想過嗎?
有人說:「榴槤帶刺是保護自己!」
可拉倒吧——
榴槤的刺是天生的,你的「刺」是後天作的;
榴槤不會主動扎人,你是見誰懟誰;
榴槤臭得明明白白,你是又菜又愛裝。
舉個例子:
你在地鐵吃榴槤試試?乘務員能把你「請」下車;
你在辦公室剝榴槤試試?同事能把你拉黑;
你跟客戶說話帶刺試試?甲方能讓你捲鋪蓋走人。
三、光靠扎人可不行,得有真本事
當然,榴槤也不是一無是處——它臭歸臭,果肉是真好吃。做人也一樣:
你可以有稜角,但得有「果肉」撐著(比如能力、才華);
你可以不迎合,但得有讓人願意「忍臭」的價值。
要是沒本事還瞎扎人,那不是榴槤,是「帶刺的垃圾」。
四、想當榴槤?先學會「挑地方」
榴槤再牛,也不會出現在高檔西餐廳——它知道自己該待在哪。
做人也得懂這個道理:
面試時別擺「老子最牛」的架子,HR不吃這套;
跟朋友相處別總「帶刺」,沒人慣著你;
去不合適的圈子硬撐,只會被當成傻X。
五、最後說句掏心窩的話
「榴槤式人生」本身沒錯,但很多人學歪了:
真厲害的人是「外圓內方」,不是渾身是刺;
真自信的人是「懂分寸」,不是亂懟人;
真獨特的人是「有底氣」,不是沒禮貌。
與其學榴槤扎人,不如學人民幣——就算有人不喜歡,但誰都離不了。
結語:你可以帶刺,但別只剩刺
想當榴槤沒問題,但先問問自己:
你有沒有「果肉」(本事)?
你會不會看場合「收刺」?
你能不能接受「被討厭」的後果?
要是想清楚了,那就做自己;要是沒想清楚,先把「刺」收一收,別當行走的「臭刺蝟」。
互動話題:
你身邊有「榴槤式人格」的人嗎?評論區說說你被扎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