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曆二月當中依然有著很多的節日,從初一的中和節,到龍抬頭,再到二月十二的花朝節,每一天都對應著很多的傳說與習俗。此時已經過了年,開啟新生活,要腳踏實地的去幹活。所以這些內容所反映的願望也顯得十分樸實,五穀豐登,吃喝不愁等。
眼下就到了二月十三,這一天的內容顯得神聖而又莊重,其所傳達的意願也十分淳樸,那就是生活平安順遂。在傳統民俗中,十三為洪聖爺誕,是紀念洪聖大王的節日。而提起洪聖大王,沿海地區的人們會更加熟悉,其被奉為海神,相傳其為唐朝重臣,姓洪名熙,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經常幫助商旅漁民們。據說其死後依然英靈不滅,曾經多次拯救災難中的人們,為了表達紀念同時也希望其能夠繼續庇護,人們專門設立了廟宇進行祀奉。每逢初一,十五,當地的人們都會前往祈福。
除此之外,二月十三也是一些地區的「火神日」,為什麼這麼說呢?火神是源於古代人對於火的崇拜,其一般是指祝融,不過在不同的時期其所指代的對象也不同,同時火神日也並未統一,有些地區是正月初五,也有地區是正月十七,而二月十三也是這樣一個日子。火神日所表達的是人們希望在平日里用火可以平安無災。如今也正值春季,氣候乾燥,也是提醒人們要注意防火。
所以二月十三這一天的內容便是圍繞著洪聖爺誕和火神日而展開,牢記:1要送,2不洗,3要吃,寓意四季平安日子旺,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1要送
送火神
火神日這天,最為重要的內容便是送火神了,屆時人們要將將麥秸捆在兩米長的木棍上,在傍晚時分點燃,以此來象徵「火神」,然後舉著向遠離家門口的方向跑,要跑去很遠,直到燃盡,意為將火神送出,保佑家裡四季平安,遠離火災。
2不洗
不洗衣服
這一習俗與洪聖爺誕所相關,相傳其生前的功績感動了上天,所以每逢其誕辰之日,沿海地區多會出現降雨的天氣,人們認為這是洪聖爺在保佑作物順利生長,從而使莊稼豐收。因此在二月十三這天講究不洗衣服,因為洗了也不會幹,甚至還會由於空氣潮濕而發霉。
3要吃
吃面
人們在過生日的日都講究吃長壽麵,那麼洪聖爺誕這樣的日子,也就不能少了面,一來有對洪聖爺的祝福之意,同時也為生活祈福平安順利,衣食無憂。
【香椿拌面】
1、準備一些鮮嫩的香椿,洗過之後先在開水裡邊燙一遍,接著將其夾出來,晾涼後切碎,再準備點蔥花蒜蓉。
2、起鍋放油,先在裡邊炒兩個雞蛋,將其扒拉成小塊炒熟後盛出來。
3、蔥蒜放到底油里,接著在裡邊調入生抽,蚝油,醋,鹽,一點水,湯汁炒香後把香椿放裡邊炒勻,然後盛出來。
4、麵條煮熟之後撈起裝到碗里,淋上香椿,雞蛋,再來點香蔥,拌勻以後就可以吃了。
吃糕
在過生日的時候,也不能少了糕類食物,來祝福壽高久久,步步高升。二月十三也別忘了吃些糕類,可以用穀物粗糧來製作,美味吉祥又健康。
【小米發糕】
1、小米洗過後先泡一個鐘頭,米粒變軟後加到料理機中攪碎。
2、倒在容器中,繼續加酵母,糖,低筋粉,混合拌勻後發酵起來。
3、發酵成功後,將其中的氣泡趕一趕。
4、接著將其注入到模具中,其中點綴蔓越莓干。大火蒸五十分鐘左右,待成型後即可。
吃腐竹
腐竹象徵著富足,多福之意,在二月十三也可以端上桌,為我們的家人祈福,生活富裕,多福多吉祥。
【炒腐竹】
1、干腐竹提前浸沒在水裡,直到不再有硬芯,換水洗兩遍,剪成小段。
2、芹菜摘過之後,鮮嫩的葉子留下來,繼續清洗,清理掉雜質。繼而切成小段。
3、起鍋放油,先加蒜蓉熗出香味來,一點生抽和蚝油倒進去,在熱油中烹香,芹菜下鍋,大火快炒,一分鐘左右斷生。
4、腐竹倒裡邊,調些鹽,小米椒,洋蔥,繼續炒半分鐘左右,入味以後立即盛出來。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