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復產後的第一瓶「全華醬油」正式下線,72歲的黃紹龍露出了笑容,這位在四川樂山全華調味品有限公司(簡稱「全華公司」)工作近50年的老工人開心得像個孩子。
▲老工人黃紹龍
全華醬油,是一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老字號」,公司歷史可追溯到20世紀初葉。《樂山簡史》顯示,1929年,為抵制日本醬油在中國傾銷,范旭東在南京創辦全華醬油公司,產品暢銷南北成為知名品牌。1937年,全華公司西遷樂山,之後歷經變遷一直留在這裡,「全華」商標一直使用至今。
進入2000年以後,全華公司因種種原因兩度停產。其間,2010年曾一度恢復生產,但因市場變化發展艱難,2018年再度停產。這一次,是全華公司時隔6年後再次復工復產。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在樂山全華公司廠區看到,一個個發酵池裡的醬料正「醞釀」美味,自動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全自動灌裝機不停地灌裝醬油,工人們忙碌地檢查著標籤和噴碼。該公司副總經理余越洋稱,「目前,全華公司生產的醬油已重新上市,醋和豆瓣醬還在發酵當中,成品也即將上市。」
歷經百年變遷,「全華醬油」再次重生,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這次復工復產有哪些新變化?在眼下的市場環境中又將如何應對?對此,紅星新聞記者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
記者探訪:
生產車間醬香味撲鼻
醬油已重新上市,醋和豆瓣醬在發酵中
全華公司,位於樂山市市中區大佛街道境內的岷江之畔,距離樂山大佛景區南遊客中心僅1500米。
2月28日,紅星新聞記者在該公司發酵生產車間看到,一個個發酵池裡,各類醬料正在發酵「醞釀」美味,工人們不停地攪拌,濃郁的醬香味撲鼻而來。
▲生產車間
在醬油生產車間,自動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全自動灌裝機正在生產瓶裝醬油,生產線上的工人檢查著醬油標籤和噴碼。隨後,包裝成型的一瓶瓶醬油將被打包裝箱,發往本地商場超市以及全國各地。
▲釀造車間
「目前,全華公司生產的醬油已重新上市,醋和豆瓣醬還在發酵當中,成品也即將上市。」全華公司副總經理余越洋告訴紅星新聞,該公司於2018年停工停產,直到去年12月26日,第一瓶醬油的下線標誌著公司全面復工復產。
「百年滄桑」:
誕生於1929年
抗戰時西遷樂山,曾被授予「中華老字號」
作為一家老字號醬油廠,全華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葉。公開出版的《樂山簡史》顯示,1929年,為抵制日本醬油在中國傾銷,范旭東在南京創辦全華醬油公司,產品暢銷南北成為知名品牌,甚至還遠銷南洋。1937年,全華公司西遷樂山城區。
余越洋稱,當時,全華公司西遷樂山,主要是考慮到四川樂山附近黃豆、小麥和玉米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水陸交通便利。遷到樂山後,公司更名為「全華釀造廠」。近百年來,「全華」商標一直使用至今。
在全華公司廠區,至今保留著一塊「中華老字號」的牌匾。余越洋介紹,全華廠史記載,「中華老字號」稱號是1999年由當時的國內貿易部授予的。後來,「全華」還先後被四川省、樂山市商務部門授予「四川老字號」和「樂山老字號」稱號。不過,因種種原因,沒有提交「中華老字號」和「四川老字號」的複核材料而被取消相應稱號。目前,全華還是「樂山老字號」。
▲「全華」曾獲評「中華老字號」
除了官方的認可,「全華醬油」也一直存在於不少樂山市民的記憶中,尤其是那些年長者的童年記憶中。
「我們經常調侃『娃兒都會打醬油了』,說明孩子長大了。」在市民蔣先生的記憶中,以前醬油都是零買零賣的,做飯時醬油沒了,父母常常讓孩子拿著瓶子到商店臨時買,要多少醬油就打多少,這就叫「打醬油」。「那時候我們去打的都是全華醬油,醬香味很濃,現在想起來依然是滿滿的回憶。」
幾經變遷:
2005年停產歇業職工解散
公司易手5年後復產,2018年再度停產
在近百年的時光中,全華公司也幾經變遷。據全華公司廠史記載,1954年,全華公司實行公私合營,後來合併四川省內多家釀造廠,綜合實力不斷壯大;1969年成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更名為樂山市全華釀造廠。
「全華遷到樂山後,我父親就在廠里干,直到1971年退休,我又頂班進了全華。」今年72歲的黃紹龍,是全華公司的一名老員工,幹了近半個世紀。對於公司的每一步發展,他可謂了如指掌。
黃紹龍回憶,2000年,全華廠成為股份制企業,更名為全華調味品有限公司,「那幾年生意都還不錯,一個月有上百萬元的產值。後來,公司在現址買了土地準備搬遷。」
「但當時職工間有不同意見,很多工人不願意搬過去繼續干,認為上班太遠了。」黃紹龍介紹,直到2005年5月,全華公司停產歇業,職工全部解散。隨後,全華公司易手給樂山某食品公司,於2010年在現址重新修建廠房。
當時,作為老車間主任和原全華公司董事的黃紹龍被請了回去,參與車間設計及恢復生產等工作。2010年10月,停產5年多的全華公司恢復生產。
然而,這一次的復產並沒有迎來想像中的成功,僅僅維持了幾年。對此,黃紹龍也有些遺憾,「畢竟停產了將近6年,原來的市場早已被其他同類產品佔領了。」復產後,公司發展很艱難,沒過幾年又被另外一家企業收購,但公司運行發展依舊沒多大好轉。直到2018年6月,全華公司再度停產。
老黃又回家了,他沒想到,這一停產又是6年。
再度復產:
成為川鹽集團三級子企業
改造廠區、街辦相助,不少老員工回廠上班
天眼查顯示,2023年6月,全華公司由四川順城鹽品股份有限公司100%持股。目前,全華公司由四川省鹽業集團自貢有限公司100%持股,成為川鹽集團三級子企業。
▲全華醬油和味精、雞精
「2024年7月,我們進場的時候,廠區里雜草叢生,很多地方的廠房和庫房也漏雨,破敗不堪,一些機器已經銹跡斑斑。」余越洋介紹。
川鹽集團進場後,全華公司很快完成了水電氣維修調試、廠區建築與生產車間維修與翻新、生產設施設備維修試車、生產供能車間的改造和產品試生產;並對廠區環境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新建醬油曬場和污水處理車間。
在此期間,樂山市中區大佛街道通過專班服務、靶向施策,幫助全華公司全面復工復產。大佛街道辦事處主任周奇鵬向紅星新聞介紹,僅一個月時間就協助企業辦理完所有證照,幫助企業梳理各部門對應優惠政策,確保應享盡享。
已年過七旬的黃紹龍再次被請了回來。作為一名「醬二代」工人,聽說全華公司要復工復產後,他激動得差點跳起來,毫不猶豫地決定回廠,幫助公司翻新維修、調試設備、試生產等。「『全華』是很多樂山人兒時的一份醬香記憶,不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沒了,必須要延續下去。」
黃紹龍回憶,上世紀70年代全華醬油一年產量有2000多噸,80年代時一度達到了3400多噸,除了醬油還生產味精、豆瓣等,可謂是樂山及周邊家喻戶曉的品牌。如今,在黃紹龍的帶動下,一些原廠的工人也相繼回到全華公司上班。
此外,大佛街道辦事處也積極幫助企業進行招工和人員培訓等,推動企業產能恢復率達100%;春節期間還協調落實樂山大廟會市中區展位,全華帶著「兒時醬香記憶」再次出現在廣大市民和遊客面前。
重新出發:
今年預計醬油產量達2000餘噸
「百年老廠」將重新申報「中華老字號」
對於這一次復產,全華公司對未來的發展也充滿期待。
副總經理余越洋表示,2025年,公司預計醬油年產量可達2000餘噸、醋年產量80餘噸、豆瓣醬年產量200餘噸、雞精年產量100餘噸、味精年產量600餘噸。2026年底,公司準備重新申報「四川老字號」,如果一切順利,2028年底再重新申報恢復「中華老字號」。
▲街道辦工作人員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很多樂山人對『全華』有著別樣的情懷,現在川鹽集團進入後,全華肯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在周奇鵬看來,全華有著近百年的悠久歷史,街道還將協助企業申報非遺,以後企業發展壯大了,如果要擴產搬遷,原址還可以打造成研學等文旅項目。
周奇鵬介紹,大佛街道還計劃在茅橋、凌雲片區建立種植基地,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模式,通過村企合作實現大米、大豆、辣椒等優質原材料持續供應,並將積極協調商務部門、旅投公司在各類商超及景區設立特色商品展銷點,拓寬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面提升各類產品銷量,力爭年內培育發展為規上工業企業。
一塊老招牌就是一段傳奇,一個老字號就是一筆財富。樂山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只有堅守匠心工藝、不斷提升質量水平,把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有機結合起來,老字號企業才能煥發新生機、散發新魅力,希望見證歷史、承載記憶的全華能夠乘風破浪走得更遠。
紅星新聞記者 顧愛剛 攝影報道
編輯 張莉 責編 鄧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