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2023年03月11日20:46:15 佛學 1807
  • 修行,到底要修什麼?
  • 決定點在哪?

我最近越來越堅信,我開始接近這個決定點了,而這個點,基本也是所有傳統經典文化的重點,不同之處在於,傳統文化缺乏大腦神經科學,因此,無法清晰的鎖定操作的要點。

比如幾乎所有文化都是提倡修鍊「感恩,慈與善」,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如何有效地達成這些品質,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講得清。

很多修行之人,都能夠感覺得到它為我們帶來的人生變化,但是如何在當下的這個世界修?是否還要像佛陀主張的出世與戒欲,我們是很難找到答案的。

在我身邊,有一些吃素的朋友,他們認為吃素就是在修行,但是另外一些方面,卻是在放縱。

  • 比如老子的無為,為什麼要無為?
  • 為什麼要戒欲?出世,戒欲與苦行的目的是什麼?

5年來,我一直在解這些疑問。

比如我所接觸到的所有書籍,比如稻盛和夫的整個體系,都在向你傳達:「修行,精進,反思反省的必要性與優點」,然後我也開始堅信人生需要修行,需要反思。

幾年前我就有這種意識,當時,我以我認為的方式進行所謂的精進,我認為我是在修行,是在反思。

這就是人性的最麻煩點,我們都會以自己認為的方式去執行,而背後的真相卻是:「你依舊是被遮蔽著,在其中的」。

2017年的時候,我也覺得我在精進了,我會時不時打開佛陀或《道德經》的書,時不時悟它,然後也寫大量的反思筆記,每天拚命學習與看書。

但是今天反過來看時,這些努力都是「低效的」。

最近,我大量地向大家提及:「覺察」兩個字,很多接觸我一段時間的讀者,也認可覺察,甚至覺得自己也在執行覺察

幾年來,我始終都在找這個決定點。

這是天道與第一性原理思維的必然信念,我堅信一定有這個點。

而且這個點,必須是基於大腦神經科學的,可實踐操作的,具備普解性的方法,它不能有任何一例反例。

這個探索過程歷時5年以上,我在一年多前,就提出每天打卡「怕」的主張,並且在星球設置了這個長期打卡反思項目。

我最早設置的是覺察恩惠,但是我發現,在利他之前,在我們生起慈愛與善良之心之前,我們必須首先解決自我的「怕」。

因此,「克己才能利他」,這是我2年前的認知。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精進編碼2年,我終於找到了想到的東西了。

0211--15點18記錄

現在在地鐵里,今天周六橙子約了同學G,去了他家玩,剛好在市區,於是我跟妻子也順帶出來市區逛逛,晚上吃完飯順便接橙子,而我也剛好到市區的銀行辦點事。

妻子一直說要去看看電影【去過一下孩子以外的兩人世界】,於是在地鐵上時,我們就一直在查電影信息,看什麼電影,地點最好就在G家附近,時間要在19點前結束,而且我還得辦完銀行業務,趕得過去…

一路上,我的注意力都在手機里,在慾望念頭裡,很多站差點坐過,直到我發現遮蔽的事實。

我決定不看電影,因為時間很倉促。

我問:「它有意義嗎?」

我發現它最大的意義就是主導了我的念頭,以及產生了與電影相關的系列念頭,比如因此產生通過不同渠道找特價電影票的念頭。

我曾經在市區生活了接近十年,每天2小時在路上來回奔波上下班,我從來沒有問為什麼,從來沒有質疑它的合理性,因此我從來沒有經歷過它的對立面【不用每天上下班趕2個小時的地鐵】。

我現在每天都不用花這些時間在路上,而我過去竟然每天2小時,長達10年之久。

住在市區的時候,我從來不覺得市區有什麼不同,或者說,我從來不會去問:「市區的生活跟我現在的有什麼不同」。

放下電影念頭,放下手機,我開始感知,對比。

問:「有何不同」

才知道這裡配套設施完善,要什麼有什麼,吃喝玩樂什麼都有,相當方便。

同時人多,車也多,地鐵公交常常擠得滿滿的。

出去玩,打車,吃飯,逛超市,看電影,感覺任何一個項目,壓力都不小。

市區的繁華,表面上吃吃喝喝,但背後的本質都是壓力。

所以大家都行色匆匆,都想走快點。

18點05,由於在外面,記錄隨時中斷。

準備找吃晚飯的地方,在XX點評上挑選了好久,選擇了一家4.5分的店,妻子看上它的鰻魚飯,沒想到上來後,我吃了一口就不敢吃了,妻子也是幾口,太咸太重口味了,只能打包回家。

感慨:我們現在跟外面都格格不入了。

2033記錄

19點30回到家,我立即泡了一壺茶,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好不容易橙子不在身邊了,於是想著我們倆出去逛逛,去平時橙子在時,不能去的,比如看看電影,逛逛街,吃吃東西,用妻子的話:」約個會,過下兩人世界「。

言外之意是:「自從有了橙子後,似乎一切都是橙子,而沒有了我們自己的生活」。

另一方面,只要橙子在,我們不會帶他去看電影,也不會去逛商場,我們會選擇大自然,而不是商業廣場,遠離鬧區,遠離浮躁之地。

我們的理念是給橙子一個寧靜節奏簡單的環境,而不是快節奏高壓力的商業世界。

因此,我們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較平靜的,特別是現在搬到」鄉下【廣州周邊的村,華德福教育均會選擇靠近大自然】「後,我們就很少再去市區人流密集的商業中心了。

因此,偶爾抽空出來,有時候還是想著去找找以前的感覺。

但是今天逛下來,回到家後,我對今天的總體感覺是」混亂「,不值得與無意義,原本想著吃點好吃的,在大眾點評上看了又看,選了又選,結果還是不如意。

在G家附近的廣場逛,妻子在超市買了些肉菜,19點,吃完飯,我們提著兩大袋子東西,走一公里過去接橙子。

在走過去的過程中,我跟妻子因為找路的問題產生分歧,雙方起了情緒,差點在外面吵架。

這個小插曲,為今天的行程畫上句號。

結果,我回到家後,感覺很不好,大腦應該是痛苦的,就想找吃的。

一切的發展,都沒有開始時預想的那樣,錢花了,吃也沒吃好,起碼沒吃過癮,還提著那麼重的東西,迷路般地找路,都是不好的體驗。

原本想要的休閑娛樂感,並沒有找到,反而是混亂與痛苦。

回到家,我就泡上茶。

到處找吃的感覺,我知道大腦痛苦了,我開始琢磨為什麼,於是就有了上面這些記錄。

覺察啟動後,我開始意識到,痛苦的經歷,才具備價值。

那麼它的價值在哪?

痛苦的價值就在於我現在的這個編碼,清晰地把導致痛苦的前因後果細緻的羅列下來,清晰的銘記它們,避免下次重犯。

於是我開始仔細地對今天經歷的每一件事進行確認,確認下次,哪些事情與項目,是一定不能做的,或者下次如何做,才會更好。

當我如此一般確認完畢後,我的心情瞬間好了,大腦不痛苦了。

  • 大腦痛苦是因為當我沒有對經歷進行編碼時,今天的經歷就是混亂,失控與無價值。
  • 編碼後,今天的經歷雖然混亂,但是我卻知道下次如何做,才不會如此混亂與失控,於是,這段落混亂的經歷就有價值了。

於是,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從陰天到晴天,明朗起來。

正如我這次回普寧老家,4天的經歷也是混亂的,我沒有做任何與事業有關的事情,完全放下,但是我卻不覺得這4天不值得,而是充滿價值的,因為我從這些混亂中,挖掘了大量以往我忽略的東西。

我每年都會回1-2次老家,但是沒有一次能夠像這次如此清晰,而這種清晰就源自於我現在不管經歷什麼,都會預設一個額外的目的:」覺察「。

「人生就是為了經歷後的覺察」。

我句話,我提了幾年了,但是我從來沒有較高程度地做到。

就類似於我去刷牙,我不完全為了刷牙,我可能會有20%是用來切換到左手的。

於是就呈現為我現在每每有任何新經歷時,我或者晚上或者早上,會花1-2個小時來琢磨這些經歷。

只有琢磨後的經歷,它才具備價值。

每每記錄完這些覺察,我都會充滿無限的信心。

特別是現在這個,在覺察的模式上,我已經做到了幾乎每個晚上,只要有新經歷,我必定會什麼事都不做,只進行覺察。

你未必能理解到我現在的心情。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修行,不是為了開悟 - 天天要聞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 天天要聞

巴米揚大佛: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四)

經過壁立千仞、地無水草、山崖陡峭的鐵門關後,玄奘的小隊進入位於今天阿富汗東北部的吐火羅國。此地有阿姆河從東向西穿越整片區域,所以小麥豐饒、穀物充沛。這裡曾是漢代張騫來過的大夏故地,也是印度、波斯、希臘文化的交匯之地,更是民族融合的混血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