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2022年10月29日15:18:12 佛學 1703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複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佔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鬱氣息。山上多古迹、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峨眉山是成渝潮流新地標。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唐朝十道志》:「劍南道名山曰峨眉,陸深雲,山周回千里,高八十里。」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峨眉山別稱「牙門山」、「蛾眉山」,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寫道:「南安縣(今四川樂山市境內)西百里,有牙門山。」清朝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寫道:「亦曰蛾眉山,以其兩山相對,如蛾眉然。」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峨眉武術形成於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傳於巴蜀(西南大部)地域範圍內的武術各流派由於相近的地理環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風格和特徵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術」相稱,形成為以峨眉山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術派系——峨眉派。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鍾岳曾將峨眉山佳景概為十景:「金頂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蘿峰晴雲」、「聖積晚鐘」;在新時期,峨眉山亦有新十景,分別為「金頂金佛」、「萬佛朝宗」、「小平情緣」、「清音平湖」、「幽谷靈猴」、「第一山亭」、「摩岩石刻」、「秀甲瀑布」、「迎賓石灘」、「名山起點」,與傳統十景構成了峨眉山作為天下名山的整體風采。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千百年來,峨眉山這個「佛門聖地」便以「普賢道場」之名,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蜚聲中外。除了佛法的宣揚,佛徒信眾的禮拜,歷來與名人學士、墨客騷人的詠贊、記述和傳播有著密切關係。詩人李白蘇東坡留下不少讚美峨眉山的詩篇。在二峨山(古綏山)下不遠處的沙灣鎮,有現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寫下了不少峨眉的詩篇,堪稱峨眉詩人,曾書寫「天下名山」題名。


普賢菩薩的道場——峨眉山 - 天天要聞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到了北京不去長城就等於沒有去北京。",而「到了四川不去峨眉山就等於沒去四川。"峨眉山被譽為「天下第一秀」,峨眉山平疇突起,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巍峨的峨眉山高出五嶽,山勢,雄偉,景色非常秀麗。山上,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如果你登上金頂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一定會令你心曠神怡。不過秋天是去峨眉的大好時機,因為這時紅葉滿山的景象定會讓你流連忘返,真可謂應了大詩人賈島的話: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擺渡島航,風景導航,你我一起看世界。


註:以上部分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如果無意中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會儘快處理!謝謝!

佛學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 天天要聞

一個忠告:本事再大,也不要叫醒「認知低下」的人

01佛陀說過,智慧不可傳。在佛陀看來,這塵世間真正的智慧,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對於那些悟性不夠的人,哪怕你傾囊相授,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毫無作用。對此,不少人都疑惑,人與人之間的悟性,真的就相差極大嗎?很遺憾地說,人與人之間的悟性、認知差距,比人與哈士奇之間的物種差距還要大。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下雨有啥怕的?

今天是四月初八浴佛節,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許多地方都會舉行相應的慶祝活動。然而,老話「最怕四月初八雨」卻讓人對這一天降雨產生了恐懼。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下雨又有哪些可怕之處呢?四月初八浴佛節的由來四月初八浴佛節,又稱佛誕日,是佛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 天天要聞

這個「寶」要趕快找到?

緣生如幻,自性本空。大家好,歡迎收看《妙志禪悟》,我是妙志。本期視頻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這個"寶"要趕快找到?接下來請花幾分鐘時間收看。佛教里形容菩提心叫"菩提心妙寶",就是指每個人覺醒之後的心靈的力量。但這心靈的力量裡面又是無我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 天天要聞

想不到葫蘆島還藏著一座寶寺,建築錯落有致,佛法景緻富有禪意

何為明性?明性既明心見性,在佛教當中的意思是真心顯露出來而測地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可以理解為,明性即為本我!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也是明性的一種,如果連自己的本來面目都不知道,又該如何認識這個世界呢。也許只有認識本我,才能夠又勇氣面對一切苦難。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 天天要聞

四月四「菩薩生日」不一般「百年難遇大吉日」,有啥不一樣

頭兒,四月四到了,俺們東北的人都知道這一天,有個特殊的名字,叫「菩薩生日」。你信不信,這可是百年難遇的大吉日呢!咱們來看看,這個菩薩生日有啥不一樣的地方吧。有福之人,評論區留下一句:「一順百順,菩薩保佑」,為自己、為孩子、為全家接福納福。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 天天要聞

多年前,浙江一「六口之家」,5人先後遁入空門,還有1人當了居士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發布,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信仰」一詞最早便是源於佛教經典之中,佛典中所闡述的"信仰"乃是對於天地萬物以及祖先的尊敬與景仰,這兩者的有機融合便構成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信仰"之定義。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 天天要聞

中國那麼多寺廟,為什麼他們家那麼好看

很多人都把靜安寺稱為「中國最貴的寺廟」,因為它地處在上海最繁華的商圈之一 —南京西路。而它周邊更是車水馬龍,鄰邊也多是商場和寫字高樓。來寺廟的信眾更是數不勝數。它為什麼會在這?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強調要造得金碧輝煌?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 天天要聞

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拒絕吃藥,將遺囑和後事托與妙蓮法師

關於「天才」的傳聞,從古至今從未有過停歇,似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那麼幾個天賦異稟的能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對普通人而言,德、智、體、美、勞,一生能精通於幾樣就很是不易,想要做到全知全能就好比「難於上青天」。可在李叔同的眼中,這些都是彈指間就熟練掌握的技巧。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 天天要聞

提升認知,堅定信念,才會開始真修

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修就是多了解佛法方方面面的知識,提升認知。正確的認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才能堅定念佛。我最近在跟大家介紹一些基本的佛法方面的知識,包括八正道,包括很多高僧大德的一些事迹,以及各個中派的情況等等。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