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藝術傳承
隨同藏族佛寺僧人們誦經作息,打坐修禪,也參觀正在授課中的佛像製作,學生們認真觀摩教授巧手靈心雕琢出一尊面容莊嚴和善,禪坐入定的佛像
華為p10靜音模式拍攝
一般情況下進入藏族寺廟是不可以拍照的,這座正在整修中的佛學院教室經過詢問後允許筆者拍攝,為盡量不影響授課,短暫拍攝過程中都采半跪姿以手機靜音模式拍攝,絕對不要使用具侵略感且會發出對焦與快門聲響的單眼相機
蹲下身,彎下腰,以一個過客的謙卑姿態,能夠看得更深遠,體悟到更多真實
信仰與迷信的距離--精神癌
當今社會上獲得精神救贖的管道多數是將宗教信仰極大的世俗化,擬人化,甚至商業化,就為了能快速獲得廣大世俗認同的單一精神層次
陷入過度商業化爭議的少林寺
簡單的說就是順應人性中之惰性:與其刻苦的修練超脫,還不如把神明也拖下人世間一起淌渾水
閩、台地區過度世俗化的宗教儀式
閩、台地區過度世俗化的宗教儀式
而這種集體沉淪不也正反映當下的主流音響嗜好圈,不但充斥著意識形態幻覺又不具精神層次的感官錯覺與迷信,還反而把圈子越玩越偏,越玩越小了
過度浮誇的音響」配件」
音響知道,道法自然
無論是諸子百家,道,佛,各大宗教,甚至是日本茶道,劍道...等,其根本哲理均來自對於道法自然的信仰,先賢闡釋各家門派學說經典,又或結合外在儀式或宗教圖騰,法器等,用隱喻的神話故事來向世人闡述自然法則的規律,透徹宇宙諸法皆空的真理
莊周夢蝶
日本茶道,透過精緻茶具與嚴謹的外在儀式,將生活休閑提升至意識層次的一種精神修鍊
日本茶道
如此來套用於既有的音樂音響嗜好,不也是一種能夠提升精神修練的"道"
"音響"為識道之法器
"音樂"為修道之經典
"音聲"為悟道之境界
透過音樂打坐冥想
透過理性的音響設備回放,藉由打坐冥想儀式來領悟音樂家作品中所描繪出的奧妙宇宙,進而與深層潛意識產生共鳴的"禪悅"境界
與深層潛意識產生共鳴的"禪悅"
善用是良藥,濫用是毒品
音響為修道之法器,就應該以能夠理想回放自然樂器,自然聲響為出發點的理性配置即可,無須怪力亂神之調音玄術,避免因過度追逐膚淺感官而受意識形態所控制,夢回在生理錯覺所建構出的信念框架中
佛洛伊德冰山理論
這裡將理性配置的音響系統分為兩大類:
一.最能滿足方便使用的一體式系統
二.最能滿足搭配樂趣的分體式器材
為減少篇幅,這裡直接介紹最理想回放方式的電子分頻系統,一種多數音響廠商與媒體都不願讓你了解太多的"越級打怪"玩法!
LINN電子分頻系統
關於電子分頻另有專文介紹:
理性配置的TAG McLaren前後級,PMC db1+ ,2音路電子分頻系統
一.最能滿足方便使用的一體式系統
只需搭配一台數字訊原的英國meridian數字式DSP電子分頻有源音箱系統
DSP數字式有源音箱結構圖
英國ATC模擬式電子分頻有源音箱
模擬式有源音箱結構圖
簡單理性,能越級打怪的小型電子分頻有源音箱系統
二.最能滿足搭配樂趣的分體式器材
B&W鸚鵡螺電子分頻系統
法器之靈,貴在理性
理性配置的音響系統,就如誦讀佛教經典時能夠引領出怡然節奏感的木魚,以桑木或椿木精心製做即為上品,無須俗不可耐的珍稀奇木,更無須怪力亂神的虛像贅飾
木魚既是法器,也是傳統樂器
在聖賢(音樂家)經典作品的引導下,藉由理想的回放系統,超脫理性現象的局限,細思品味聲音中的微妙觸感,使心境怡然,讓打坐冥想,修習內觀時更能集中注意力,輕鬆達到隨坐入定的禪悅境界
後續將介紹適合禪修的音樂
續篇:音樂修道說
終篇:音聲悟道說
作家蔣勛:
品味這個詞,實際上是說的是一個人如何去做選擇;如果你總是在飢餓的跟風追逐,那你永遠不可能擁有品味
品味是在檢查我們是否能對已存在的東西感受到了滿足感...
作家蔣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