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木塔寺又叫萬壽寺,因寺有木塔,又稱木塔寺。塔的頂層原有古鐘一口,「扣之,鐘聲隱約在天際,四野皆聞」。「木塔疏鍾」,是古甘州八景之一。
關於木塔,還有不少傳說。
相傳這座木塔最初是由魯班所造,以後歷代進行了維修。魯班閑時喜歡雲遊四海,他除了在民間傳授技藝幫助同行解決疑難問題,更多的是從大自然中領悟天地之精華,使自己的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有一年他路過甘州,看到人們正在修建木塔。十五層高的木塔,不用任何輔料將塔搭起,談何容易?工匠們在炎炎烈日下想盡了辦法也無濟於事。看到虔誠的人們為造木塔付出了很大的力氣,吃了許多的苦,魯班決心幫助他們,參加木塔的修造。
當時負責修建的師傅叫屠龍,50多歲,是河西一帶的著名匠人。他與同行們先設計出木塔模型,對塔的裝置進行調整,反覆實驗。但在實際操作中,30多米的塔身,拉力大,用一般的套鉚辦法試了許多次都不成功。他左右為難,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木料堆放在地上,工程又無進展,他對著青天發愁,用何辦法才能將這塔豎立在天地之間?
一天,屠龍正在為立不起塔喝酒解愁,他看到魯班在工地上轉悠,並且向他走來,他以為是來找活乾的,就說:「小夥子來先和我喝杯酒,等一會我帶你去幹活吧。」魯班坐下後,看到桌子上有酒無菜,便說:「你怎麼喝酒連個呷酒菜也沒有?我去給你拌一盤來。」魯班來到廚房備好豆腐和韭菜,親自做菜,他的認真和細心就像在製作一件工藝品,很快一盤韭菜拌豆腐做好了。豆腐是白的,韭菜是綠的,一白一綠,色澤明亮,
對比十分鮮明。並且豆腐的刀工切法講究,擺放錯落有致,從下到上如塔而至,其間穿插的韭菜分明是將豆腐連接成一個整體。屠龍看到這盤菜,驚喜萬分。他端起盤子哪捨得吃,只是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原來這盤菜就是一個新的鉚樣:豆腐就是木料,韭菜從中連接,鉚樣新鮮極能負力。當屠龍恍然大悟的時候,抬頭看那個「找活乾的青年」時,早已無影無蹤了。
木塔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但歷朝諸代的維修是都離不開這個鉚樣。一盤韭菜拌豆腐的故事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