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一般新生兒出生後,在24小時內就需要接種乙肝疫苗的第一針,尤其是對於母體原本就患有乙型肝炎,或是母體屬於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孩子來說,除了要接種乙肝疫苗以外,還需要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
而在這之後,新生兒需分別在一個月和六個月大的時候,接種第二針和第三針乙肝疫苗。
可是通過觀察,我們會發現,即便每個新生兒出生之後都會接種乙肝疫苗,我國的乙肝患者人數並沒有因此而有所減少。尤其是近幾年,我國乙肝的發病率更是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乙肝患者數量也依舊居高不下,這是為什麼呢?
1.成人接種率不高
雖然目前我國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一時間,都會立刻接種乙肝疫苗,但是作為乙肝大國,我國目前的乙肝患者數量依舊比較龐大,而且我國乙肝的發病率也始終居於前列,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國乙肝患者人數之所以居高不下,或與成人接種乙肝疫苗率比較低有關。其實,我國是在1992年才開始普及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的,也就是說,在1992年以前出生的孩子,可能並沒有在出生後的第一時間接種乙肝疫苗,而這部分人在長大成人之後,可能也沒有接種乙肝疫苗的意識,所以成人接種率不高,或也是導致乙肝患者人數居高不下的重要影響因素。
2.自身免疫力差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接種了乙肝疫苗之後,就不會有感染上乙肝病毒的風險。要知道,我們接種乙肝疫苗,只是在人體內注射一種乙肝抗體,這種乙肝抗體可以幫助人們免於乙肝病毒的侵擾。不過,人們注射的乙肝抗體的能力的高低,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它不僅與人體注射抗體的濃度有關,而且還與每個人的免疫力強弱有著密切的關聯。
對於自身免疫力比較低的人來說,即便接種了乙肝疫苗,也依舊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所以自身免疫力差,或也是導致我國乙肝病毒患病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因素。
3.接種前就已經被感染
我們都知道,乙肝的傳播途徑,主要分為母嬰、遺傳和性傳播這三種方式。其中,乙肝病毒通過母嬰傳播的概率幾乎已經達到了90%。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新生兒在出生後按時完成了三針乙肝疫苗的注射,但若是新生兒已經通過母嬰和遺傳的傳播方式被感染了,那麼新生兒所注射的乙肝疫苗,並不能夠起到抵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所以,接種前就已經被感染,或也是導致我國乙肝患病率持續性升高的影響因素之一。
而對於患有乙型肝炎或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的女性來說,若是想要避免孩子患上乙肝病毒,或是成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那麼在懷孕之前就做好相關的阻斷,若母體未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母嬰阻斷,可在新生兒誕生後,在接種乙肝疫苗時,為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來阻斷乙肝病毒的感染。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葉小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