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2024年10月29日22:20:24 育兒 4065

當我們緩緩推開斑駁古樸的厚重木門,細微的塵土輕輕灑落,一座600多年的古剎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

青海的眾多藏傳佛教寺院中,瞿曇寺的存在尤為獨特。

這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為完整、規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築。它位於青藏高原東部,與遙遠的故宮有著相似的建築風格,有「高原小故宮」之稱;寺內的壁畫藝術價值極高,可與敦煌相提並論。1982年,瞿曇寺成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航拍。潮新聞記者 張迪 攝

漢藏風格結合的「高原小故宮」

瞿曇寺位於海東市樂都區。這裡地處長江上游,是周邊地區的交通樞紐,自古以來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與西部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帶。這座漢式宮廷建築風格的藏傳佛教寺院坐落於此,也就不奇怪了。

寺院外觀古樸大氣,保留著歲月的痕迹。這裡是高僧三羅喇嘛當年曆經跋涉選擇的寶地,背倚羅漢山,前臨瞿曇河,對面的鳳凰山猶如一座彌勒大佛端坐。

瞿曇寺曾是明代西寧地區政教合一行政權力機構,明洪武年間,由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建,「瞿曇」即佛祖釋迦牟尼的姓氏和尊稱。

走進瞿曇寺,不少元素使人感到熟悉,磚紅的牆,精美的木雕窗欞,屋頂的吻獸、蹲獸、鴟尾、獸頭等,都與北京故宮頗為相似。寺院共前中後三進院落,中軸上依次是山門、金剛殿、瞿曇殿、寶光殿、隆國殿,配以其他附屬建築,有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築風格,氣勢恢宏。原來當年修築寺院的工匠,大多是從北京千里迢迢來到高原。從創建到擴建,都仿造明代皇宮,前後歷時三十餘年。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瞿曇殿。潮新聞記者 張迪 攝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潮新聞記者 施涵予 攝

而與故宮不同的是,瞿曇寺的許多建築已經帶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例如小鐘樓小鼓樓及四座小配殿的前檐木結構是典型的青海地方做法,四座香趣塔則是藏式傳統形制。

明朝13代皇帝中,有7位皇帝為瞿曇寺下達敕諭、御賜珍品。從前院走到中院,能看到明代永樂皇帝、洪熙皇帝、宣德皇帝的碑刻;瞿曇殿前,懸掛著朱元璋賜的「瞿曇寺」匾額,三個端正霸氣的大字全部以黃金金片一片片堆貼而成,這是全國至今留存的兩處朱元璋手跡之一。此外,還有明清皇帝所賜的金印、花斑石器物座、景泰藍花瓶、象牙塔等諸多高規格文物,顯示著瞿曇寺昔日的輝煌。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朱元璋賜「瞿曇寺」匾額。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攝

「前有敦煌,後有瞿曇」的頂級壁畫

講解員黃秀清是本地人,從小就常跟著奶奶一起來瞿曇寺。很多年以後,畢業於導遊專業的她回到家鄉,重訪瞿曇寺,深深為之吸引。從2013年起在寺內擔任講解工作至今,她一直堅持學習相關知識,越發深入地了解瞿曇寺之美,「這已經從工作變成了我的愛好。」

「寺內的壁畫、磚石雕刻、木作藝術堪稱藝術三絕,三絕中尤以幾座主殿內的瀝粉貼金壁畫為最,規模之宏大在國內同類壁畫中較為罕見。」黃秀清介紹起瞿曇寺,語氣里充滿了自豪,「看過瞿曇寺的壁畫,再看其他地方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講解員黃秀清講解壁畫。潮新聞記者 施涵予 攝

瞿曇寺的壁畫包括殿堂壁畫、迴廊壁畫、木版畫三部分,分布在寺內多個殿宇及長廊內,總計繪畫面積約1700平方米。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創作年代以唐宋為主;而瞿曇寺壁畫正好彌補了明清年代的空缺,其中明代壁畫大多由宮廷畫師所繪,為中國美術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也因此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前來觀摩研究,有學者讚譽「前有敦煌,後有瞿曇」。

為了保護壁畫,殿內沒有點燈。在隆國殿微暗的自然光下,巨幅壁畫上精細鑲貼的大片黃金依然熠熠閃光,精美艷麗的畫面顯得更加富麗堂皇、層次立體。宣德時期明朝國力強盛,用料富裕,人物的首飾,袈裟的紋理,全由大片的黃金組成。13幅壁畫每幅高6.2米,寬5.5米,是國內現存最大的瀝粉貼金壁畫,令人嘆為觀止。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圖為瞿曇寺瀝粉貼金壁畫。潮新聞記者 施涵予 攝

隆國殿兩側,是目前國內僅存的「抄手斜廊」建築。斜廊一側繪有釋迦牟尼從降生到涅槃的傳說,幾百年前的壁畫和我們僅有咫尺之隔,細節盡收眼底。明代壁畫精細入微,黃秀清示意我們仔細觀察畫上人物不同的神態與服飾——菩薩婀娜翩美,力士威猛嚴肅,書生文靜儒雅,細緻到眉毛、瞳孔都清晰可見,即使是手掌大的人物,其衣服上的褶皺都鮮活細膩。

據介紹,瞿曇寺壁畫的繪製技法獨特,當年畫師先在土坯牆上由土、砂、石灰、草麻等原料調合的泥漿製作地仗層,上塗白底然後繪畫,至今沒有發現牆面脫落現象。站在古老的壁畫面前,彷彿能夠看到當年畫師專註工作的身影,聽見數百年前踏在台階上的腳步聲。

瞿曇寺壁畫。潮新聞記者 張迪 攝

將歷史長久地保護和講述

瞿曇寺建築與文物保存之完好,令人驚嘆。三層的木雕窗花從明代保留至今,大殿的樑柱上分布著滄桑的木紋,憑欄倚望,似乎能感受到歷史的呼吸。寺內最重要的文物「象背雲鼓」,雕工精湛絕倫,甚至能看清牡丹花瓣的紋理、象耳里的血管。

這一方面得益於青海氣候乾燥,有利於建築和壁畫等文物保存;另一方面,更是離不開全面而持續的保護措施。

木結構建築的防火工作極為重要,瞿曇寺內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消防蓄水池,配備消防預警系統,安裝監控攝像頭,對寺院內原有的消防栓進行了全面改造,並實施了防雷工程。「消防部門會來定期檢查。因為消防設備和技術先進,還有其他地方專門來學習經驗。」黃秀清說。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的抄手斜廊,配備有消防設施和防鳥網等。潮新聞記者 施涵予 攝

近年,瞿曇寺對寺內文物和壁畫進行了整體的保護修繕工程。專業人員在三年半的時間裡,對全寺壁畫進行了牆體裂縫填補、顏色加固以及清潔等保護性修復工作,在保證壁畫原貌的同時,延長了文物的壽命。

從2017年至2020年,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對瞿曇寺內明清壁畫進行高清數據採集並建立文物保護資料庫。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為瞿曇寺建立了完整、準確的壁畫檔案,「數據不僅僅包含高清圖片,還附加有眾多的測繪數據、壁畫現狀等深層數據,對於未來瞿曇寺的文物監測保護管理和研究宣傳建立了最為基礎的資料庫。」

從去年12月開始,瞿曇寺臨時關閉進行修繕。預計在明年5月對遊客再度開放。

文化中國行·長江之歌 | 高原上的明代皇家寺院,600年的建築與壁畫奇蹟 - 天天要聞

瞿曇寺航拍。青海日報記者 陳俊 攝

歲月流轉,朝代更替,歷史與瞿曇河一樣奔流不息,而瞿曇寺靜靜地矗立於此,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無言地講述光陰的故事,並將長久地講下去。

「轉載請註明出處」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 天天要聞

金庸為何讓黃蓉戰死,郭芙被俘?你看郭靖年輕時犯了何等罪過

如果要讓你選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是哪一部,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儘管《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這些金庸後期的作品更為成熟,但在多數金迷心中,最經典的一部應該是《射鵰英雄傳》,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可以說金庸是借這部作品在武俠小說界站穩了腳跟,而這部作品的成功,離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著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著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