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遠方和兜底的家——讀梁實秋《還生命以豐富》小記

2023年10月03日14:09:22 育兒 3714

作者:簡冬梅(江西)

文學與遠方和兜底的家——讀梁實秋《還生命以豐富》小記 - 天天要聞

本書分為四個章節:人間百味,世情百態,食在心中,情真景真。在作者的筆下飲酒、喝茶,旅行、下棋、寫字、音樂、畫展、讀書都透出對生命的享受與期盼。

文中很多小章總是能直指人心,無論是作者的觀點,還是引前人的精華,像一束光照亮人遠行的路。關於人生: 人在世是以心為形役,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些大主意需要自己來拿。關於學習:引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為圭臬。關於親情:在文章最後一句話:我走出巷口折行的時候,還看見母親立在門口翹首地望我。家的底蘊支撐前行的路。

文學與遠方和兜底的家——讀梁實秋《還生命以豐富》小記 - 天天要聞

無論是巷口還是天邊,世界之大,生命之短暫,有無窮的遠方在召喚。雨果曾經說過:「腳不能到達的地方,眼睛可以到達;眼睛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到達。無論事與願違還是事遂人願, 如何做到生命豐盈、豐盛?無窮的遠方是我們的嚮往,家是我們動力的源泉。學習讓家的牽掛和溫暖照亮我們前行的步伐。父母對孩子的嘮叨意味著什麼? 就像這些小小的食材,每一顆都很微小,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卻足以滋養一個生命,時間越久越明白,對你的呵護意味著什麼?有兜底的家,會把把每一個微笑擰在一起,送給生活。

文學與遠方和兜底的家——讀梁實秋《還生命以豐富》小記 - 天天要聞

家庭生活滋養生命,文學與遠方提升生命,把這兩種生活過好,生命的整體品質就是好的。文學閱讀與生命閱讀,不論遠近,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文學與遠方和兜底的家——讀梁實秋《還生命以豐富》小記 - 天天要聞

簡冬梅,女,江西新餘人,熱愛生活,喜歡文學,2000年開始寫作,作品散見於報刊和網路平台。

編輯:李勛修/吳軍/張星華《青煙威文學》編輯部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 天天要聞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5月6日北京市首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辦的普惠托育園和科學育兒指導驛站分別在昌平沙河、北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運行兩園共可提供超過100個普惠托位將以「醫育結合」為特色為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全面、科學、優質的健康管理和普惠托育服務沙河鎮愛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 天天要聞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星期四聲明:本文為半分雨今日頭條原創首 發,禁止抄襲搬運。感謝您點贊,評論,轉發。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稱來寫的,純屬虛構,請不要過度解讀一齊學書昨天給我發了一個信息,說是這兩天都回不來,要在醫院裡照顧他大哥。因為他大哥不是什麼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