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2022年11月01日21:18:14 育兒 1120

自從有了孩子

寶媽、寶爸各種操不盡的心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調皮蛋的冰山一角)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我娃6歲「感冒」一直不見好,老是吸鼻子、清嗓子,吃了各種感冒藥,就是不起作用。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兒子8歲了近期經常皺眉、搖頭、皺鼻子,小動作特別多,怎麼說都不聽,越來越不聽話了。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他呀剛上學哪會兒比較調皮,總是眨眼睛、扮鬼臉、伸舌頭。後來老師說他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愛發出怪聲,學習效果不理想

我也批評過、罵過甚至打過,就是改不掉這些「壞毛病」。

家長也許認為長大一點就好了

也許並不是「感冒」「調皮、不乖」了

可能會是抽動障礙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01 如何發現孩子有抽動障礙?

抽動障礙(TD)是一種起病於兒童時期、以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它分為運動抽動發聲抽動。具體細分又可分為簡單性和複雜性。這些均是突然、無目的、快速、刻板的動作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運動抽動:

面部:眨眼/斜眼、皺眉、撅嘴/歪嘴、舔嘴唇;

四肢:聳肩、搓手、伸腿/抖腿、擺動/拍手;

頭頸:做鬼臉、摸頭髮、搖頭、轉頭、甩頭;

其他:縮肚子、鼓肚子、軀幹肌肉抖動等。

▶發聲抽動:吸氣、清嗓子、咳嗽、尖叫、吐口水、吹口哨、亂叫、發「啊、噠」等奇怪音、模仿動物叫、穢語等。

複雜抽動癥狀在簡單抽動癥狀之後出現,動作抽動出現,發聲抽動出現,前後出現一般間隔一至二年。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僅有大約5%的患者發聲抽動先於動作抽動。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抽動障礙確實會有年齡和性別差異:


抽動大多起病年齡在18歲之前5-10歲最多見10-12歲最嚴重,然後逐漸減少,有些在青春後期和成年早期消退。性別比例,男女之比為(3-5):1。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男童較女童多見


因此,家長得要重視識別抽動障礙信號


02 抽動障礙對孩子成長有哪些危害呢?

共患疾病:約50%以上的抽動障礙合併有至少1種精神神經或行為障礙,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自傷行為、強迫障礙、焦慮障礙、抑鬱障礙和睡眠障礙等。

社交:當孩子出現發聲抽動,影響孩子語言的流利,出現口吃、結巴等,或者自己無法控制的抽動,容易遭受來自同學的異樣眼光,甚至嘲諷、欺凌、孤立等。

▶情緒:發聲抽動影響課堂紀律,面對來自老師、同學等的壓力,孩子社交困難,容易產生害羞、自卑、焦慮、暴躁、抑鬱甚至傷害、自殘、自殺行為。

學習方面: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困難,影響學業。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有的家長會進入圍城繞不出來

為啥偏偏是我的孩子!

影響因素主要為三種: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內向、容易焦慮、情緒不穩定,嚴重的生理和社會壓力、疲勞等。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加之其他因素,家庭氛圍差、經常打罵孩子、父母關係不和、吸煙、酗酒、胎兒或新生兒疾病等。

孩子成長的一生

會有些坎坷

患有抽動障礙

家長首先不要怕!

愛有魔法

疾病也總會有辦法

03 五大方面要注意!

▶患有抽動障礙,孩子受到這些情緒和運動包括:緊張、壓力、焦慮、生氣、憤怒、驚嚇、興奮、疲勞、感染和被提醒等,會加重病情發展

▶反之,如果注意力集中、放鬆、情緒穩定、睡眠、精細動作如舞蹈或體育運動等,會幫助孩子調整。

家長做好這五個方面,有助於孩子改善病情。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擺正態度:孩子是疾病所致,並不是所謂的「調皮、壞毛病」,穩定自己情緒,不要打罵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包容、和諧的家庭氛圍,減輕孩子心理負擔。

保證生活規律:鼓勵孩子多參加文體活動等放鬆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遊戲、看驚險恐怖片、吃辛辣、油膩、防腐劑食物或喝含色素或喝咖啡因、興奮劑的飲料等;養成按時睡眠好習慣。

溝通交流:根據情況告知與孩子周圍親密接觸的人,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並通過老師引導不要嘲笑或歧視孩子,鼓勵孩子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主動配合:當孩子發生抽動時,保持平靜心態,轉移孩子注意力如講故事、玩遊戲等,減輕發作次數,引導孩子正面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告知孩子不必為此感到自卑、自責。

謹遵醫囑:如孩子需要藥物治療,嚴格遵照醫囑服藥。切忌「自行診斷」而私自停葯、改變藥品或藥量。

中國目前已有數百萬的抽動患兒

但就診率不足1%

10月30日為第三個「抽動障礙關愛日」,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在航天城院區舉辦了主題為「關注抽動,為愛前行」,義診專家為喬文興主任醫師及王詩敏副主任醫師等,本次活動得到各位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家長朋友

如果有相關疑問或疾病

可來院諮詢專家

專家信息文末查看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兒科簡介

西安市人民醫院(西安市第四醫院)兒科包括大差市院區及航天城院區,一院兩區一體化管理,設立專家門診、普通門診、兒童急診門診、兒童發熱門診、兒科病區。

人才:現有醫師25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13人,碩士研究生13人。人才梯隊合理,骨幹醫師均有在省級或國家級醫院進修經歷。

設備:目前擁有呼吸機、監護儀、機械排痰儀、微波治療儀超短波治療儀、中醫超聲葯透治療儀、嬰幼兒肺功能儀、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儀及智能霧化室等設備。

近年來隨著新的專家團隊的引進,兒科各項業務發展迅速,由於兒科診療規範,收費合理,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好評,常年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上,平均住院日5.2天。逐步形成了以小兒呼吸、消化、神經、危急重症等為主要優勢專業,小兒腎病、風濕免疫疾病為特色的綜合學科,在省內擁有極高的影響力。我院兒科在兒童慢性咳嗽、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支氣管哮喘過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抽動障礙、身材矮小等方面診治處於省內先進水平。

大差市院區兒科門診位於門診一部2樓,每天均有專家坐診,24小時急診。病區位於住院一部4樓東,現開放床位30張,主要承擔14歲以內小兒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病人的診治。

航天城院區兒科門診位於1樓西側,環境優越,布局科學合理,兒科門診每天均有專家坐診,24小時急診。兒科病區位於14樓東,現開放床位20張,主要承擔14歲以內小兒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危重病人的診治。

專家簡介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行動2030# 孩子頻繁有小動作、做鬼臉、發怪聲,警惕這種病!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路、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著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裡。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著,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