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說,孩子打不得罵不得,難道孩子做錯事了,我們就聽之任之?不批評,不管?
當然不是!
孩子該管得管,批評必須有。
只表揚,不批評,就是溺愛了!
批評是傷,溺愛是害,關鍵是如何批評。
我們先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跟孩子不管用什麼方法溝通,一定要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第二、增進親子關係。
我們再回頭看,最初的那個問題:晚飯後半個小時,孩子津津有味的玩手機,不著急寫作業。
怎麼辦?教大家三步走!
· 第一步,問問題。
家長:關於作業你有什麼計劃,今天晚上作業多不多?你的作業想什麼時候寫?
家長一定要去主動問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把孩子拉進寫作業這件事里。
讓孩子知道,寫作業不是父母的事,讓寫作業變成孩子的事。
然後孩子說:我玩一會就寫。
這個時候呢,家長先穩住!
· 第二步:鼓勵人
我們先學會鼓勵人。
家長:我家孩子長大懂事了,自己知道寫作業,寫完之後再看手機,我孩子可好了。
這個部分鼓勵的是什麼?
其實是我們的期待,是我們希望孩子是什麼樣子。
按照我們的期待,去鼓勵孩子,漸漸的,孩子就變成了你期待的樣子。
這就是,養孩子,假定他好,八成他就會好。
· 第三步:說事情-去支持
緊接著說事情。
家長:現在就寫作業,寫完再看手機,這就是說事情。
最後再給孩子一個支持。
家長:媽媽相信你,你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認真完成作業。
這個時候,肯定很多家長會說:
這沒用,我問孩子幾點寫作業,他根本都不理我,不跟我說,為什麼?
說明過去我們責備孩子太多了,孩子產生了心理防禦,你說的話他沒聽見,甚至他不想聽。
有句話叫,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他生理上聽到了耳膜振動,你的聲音傳到他腦子裡,生理上聽到了,但是心裡壓根就不想聽,你說了也是白說。
因為過去我們責備孩子太多,突然風格大變,孩子會更加警惕。
此時,我們要給孩子做創傷處理。
舉個例子,家長可以提前跟孩子溝通:
1、你長大了,自己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了!
2、過去爸爸媽媽總認為你還是個孩子,總不停提醒你,催促你。
3、現在我們知道方法錯了,爸爸媽媽必須正視你已經長大了的事實。
4、今後我們只提醒你,不催你,不批評你。
5、因為你的確長大了,爸爸媽媽也需要成長,爸爸媽媽的方法也得變一變了。不能像管理小學生那樣去管理中學生!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方法轉變了。
讓他明白,他長大了,父母改變了,他也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