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決定你生活上限的,不是你的腦袋,而是你的屁股

2025年07月05日21:30:20 育兒 2006

美國有一個化學教授得了諾貝爾獎,《紐約時報》找不到他的照片,就派了一個攝影記者去給他拍照片。

化學教授問,為什麼要替我拍照片?

記者脫口而出,因為你得了化學諾貝爾獎,很偉大。

化學教授卻說:我偉大不是我的臉蛋,而是我的屁股,因為我可以一天工作十五個鐘頭就做化學實驗,所以請拍我的屁股吧。

以前單純認為,越聰明的人,越能立得住、走得遠。

現在反而覺得,35歲以後決定你生活上限的,不是你的腦袋,其實是你的屁股。

01

蔡志忠很喜歡化學教授的這個故事。

他有一次在演講中也自誇:我自己也是屁股最厲害,我臉蛋長得並不怎麼樣。

然後,列舉了一番自己屁股如何厲害的光輝事迹:

比如他曾經坐在椅子上58個鐘頭做一個4分鐘的電視片頭;

曾經42天沒有打開門,關在屋子裡面做一件事;

曾經花了4年時間,到日本畫了40本諸子百家跟四格漫畫;

曾經花十年零四十天研究物理、數學。

他還一邊半認真半玩笑地說:我可以持續用電腦工作18個鐘頭,不過椅子的工學位置要對:椅子45公分,桌子70公分,手放在桌子上,唯一會動的就是手指頭。

他畫畫時,絕不再想物理、數學;研究物理、數學時,就把畫畫完全拋在腦後。

不三心二意、不淺嘗輒止,蔡志忠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建樹。

這就是,屁股決定人生。

話糙一點,就是你屁股要坐得住、熬得住。

文雅一點的說辭,也就是如蔡志忠所言: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則無事不辦。

35歲以後,決定你生活上限的,不是你的腦袋,而是你的屁股 - 天天要聞

02

棋聖吳清源也很推崇「制心一處」這個做事準則。

有兩件關於他的事。

第一件事,是他有一次看到聶衛平與沈君山在大侃特侃橋牌。

吳清源走過去,很認真地對聶衛平說了七個字:博二兔,不得一兔。

後來聶衛平懊惱地表示,當年要是聽從他的勸告,一心執著於圍棋,也許在棋上的成就會更大些。

第二件事,是梅蘭芳喜歡圍棋,向吳清源討教。

吳清源說,你啊,還是好好演你的戲吧,你腦子裡想著圍棋,台上就不行了。

聶衛平和梅蘭芳這種心態,叫制心二處。

人往往成於一,而敗於二三。

到了中年,如果還是坐這山,望那山,就很難真正登頂。

作家耶胡達·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寫道:人的一生沒有足夠時間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足夠時間去容納每一個慾望。

我們這一輩子,可以喜歡幾件事。但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專註於一件事。

得其一,萬事畢。

先把一件事做到極致了,下一件事的成功自然也有跡可循了。

03

「制心一處」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雜阿含經》中。

佛陀曾對弟子們說:「心住於一處,無事不辦。」

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讓心安住在一個地方,沒有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

被稱為靈魂藝術家的露西·里,把一生時間都傾注於陶藝上。

20歲時,露西在維也納工藝學校學習,一次偶然的蹭課讓她接觸到陶藝,從此就像失魂般著了迷。

她把60年光陰,都獻給了一間狹窄破舊的工作室。

她一生都專註在陶器上,她說:「只有專註於當下,才能聽到材料的意願。」

當同學們在一起聚會和狂歡的時候,她埋頭在工藝室里研究陶器。

當同學們組織春遊遊玩時,她在繪製下一件陶器的設計圖。

專註投入創作,使她的作品得到無數收藏家和藝術家的推崇。連以刁鑽聞名於世的英國評論家們,都給予極高評價「當你把它們拿在手裡,就感覺像是在跟另一個宇宙連接對話。」

唯有純粹,可抵歲月漫長,可抵世間萬難。

喬布斯一輩子都在跟技術死磕,餃子導演可以幾年磨一劍,在於皆有強大的願力想把手頭的事做好。

制心一處,就是讓心變純粹、變專註。

這也是古人說的:一事精緻,便能動人。

35歲以後,決定你生活上限的,不是你的腦袋,而是你的屁股 - 天天要聞

04

一位出版社的編輯敬佩當年明月的一點,是他坐冷板凳的功夫。

很多作家為了趕進度、湊字數,有時亂引野史,有時甚至直接複製粘貼百度百科。

但當年明月卻不同。

編輯在審核《明朝那些事兒》時,逐句地比對史料,拿著放大鏡挑刺。整本書比對下來,他硬是沒挑出來一個硬傷。

有些內容,他以為是當年明月瞎寫的,但是一翻史料,當年的正史就是這麼記載的。

他最後這樣寫道: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很嚴謹的歷史類作品,比你見到過的絕大多數明史作品都要嚴謹。

這也是《明朝那些事》這本書火到現在的原因。

制心一處,不過是坐得住冷板凳。

想要寫好文章,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磨筆力;想要修好技藝,要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練技藝。

我們與天才缺少的不是那一萬個小時,而是一萬個小時的打磨與精益求精。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精。

05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很火的作家:劉楚昕。

他被拒稿了十多年,今年他創作的小說《泥潭》,終於獲得灕江文學獎虛構類獎。

但是在聚光燈下,在讀者的期待下,他反而說道:此刻我最緊迫的事是回到書桌前,專註文字。謝謝你們對一名平凡寫作者的理解和寬容,請允許我暫時沉默。

這就是制身於一境。

浮躁,是這個時代的集體病症。

我們追逐浮華,又困於繁華,心無所定,惶惶然過日子而不可得。

偏偏有一些人守著內心方寸之地,靜靜地做事,靜靜地蛻變。

偉大的作家,皆是如此。

希姆博爾斯卡從不參加任何文學聚會和詩歌朗誦會。

她迴避正式場合,在幾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只接受過一兩次採訪。

平時,除了釣魚和收集舊明信片,就是寫詩,不慌不忙地寫,一年也就寫十來首。

作品雖然不多,但用有關評論家的話說「幾乎每首都是精品」。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她只舉行了一個極為簡短的記者見面會,就又銷聲匿跡了。

希姆博爾斯卡是個把寧靜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詩人。

世界很嘈雜,但總有人圈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到了一定年紀後,要學會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鮮花會迷亂你的眼睛,掌聲會打亂你的心境。

人,要麼在專註中偉大,要麼在繁華里沉淪。

35歲以後,決定你生活上限的,不是你的腦袋,而是你的屁股 - 天天要聞

06

為什麼我會很推崇蔡志忠的「屁股決定論」的觀點。

因為我也是受益者。

掐指一算,洞見也快11周年了,有幾分唏噓,幾分慶幸,幾分引以為傲。

唏噓這一路走得那麼遠、那麼久。

唏噓自己改了命、改了階層。

慶幸自己當初屁股能粘得住椅子。

慶幸自己做到了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

自豪自己當時真的全身心投入到這份事業上,一篇篇文章去挑選,一個個文字去打磨。

自豪自己不心動於一時浮華,而是潛心地專註於內容。

這才有了如今的我。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修行到最後,修的是一顆心。

定心、靜心、專心,人沒有不可成的事。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路、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著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裡。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著,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