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型紀錄片《路遙》,我才真正讀懂了《平凡的世界》

2025年07月05日22:20:23 育兒 7041

1992年11月17日,路遙病逝,年僅42歲。

那時,距離他寫完《平凡的世界》,不過短短4年時間。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導演何志銘耗盡心力,拍攝了紀錄片《路遙》。

這部紀錄片,於2021年問世。

它用樸實、細膩的鏡頭,再現了這位出身寒苦、命運多舛的作家短暫而又不凡的一生。

透過紀錄片,我們可以看到路遙少年時代的苦難生活,中年時代的困苦與執著。

也可以真切體會到,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時,內心真實的世界與生活狀態。

這部紀錄片讓我明白:路遙的世界,其實就是《平凡的世界》。

看懂了紀錄片《路遙》,我們才能真正讀懂《平凡的世界》里的那些苦難與掙扎,痛苦和孤獨。

1

讀懂苦難

紀錄片開篇中講到,路遙出生於一個貧民之家,家裡十幾口人,都要靠瘦弱的父親來養活。

看了大型紀錄片《路遙》,我才真正讀懂了《平凡的世界》 - 天天要聞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八歲那年,路遙就被過繼給了伯父,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儘管伯父家比路遙家的境況要好,勉強能夠供路遙上學。

但貧困始終如一道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路遙的命運。

他上中學之時,伯父家已經非常窮困,連伙食費也交不起了。

正在長身體的路遙,每天只能喝稀飯、啃黑窩頭,甚至吃野菜來填飽肚子。

中學畢業後,路遙迫於現實的壓力,輟學回家務農了。

但路遙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對文學的熱愛,卻從未熄滅。

後來,他把自己的這些經歷,都寫進了《平凡的世界》里。

書中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儼然就是路遙的文學化身。

孫少安作為孫家的長子,因家庭貧窮,13歲便輟了學,跟著老父親掙工分,供弟弟妹妹讀書。

從小他便失去了讀書改命的機會,只能一輩子在地裡頭忙活。

而弟弟孫少平雖有幸上學,卻連學校里最差等的飯菜都吃不起。

每到飯點,他總是等大家都打完了菜,沒人的時候,再悄悄去領上兩個黑面饅頭充饑。

可這既沒營養,也根本吃不飽,因此孫少平總是餓得面黃肌瘦。

對於他們兩兄弟來說,苦難好似一張大網,網住了他們原本應該光鮮亮麗的人生。

他們像大多數人一樣,被貧窮禁錮著,過得格外艱難;被現實壓制著,只能在原地苦苦掙扎。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永遠戰勝不了苦難。

在書中,孫少安帶頭搞「包產到戶」,開辦磚廠,成為村裡最早的「萬元戶」,用經濟實力改變了家庭貧困的狀況。

而孫少平則通過讀書突破了農民的宿命,實現了人格的獨立。

就像路遙曾說:「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生命中的種種痛苦,都是自我成長的催化劑。當你不斷在痛苦中跌跌撞撞成長,終有一天,你就能超越苦難,蛻變為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

2

讀懂孤獨

馬爾克斯說: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孤獨,是每個人生命里必經的黑暗。

《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少平兩兄弟,就曾數度跌入孤獨之中。

少安在村裡原本有一個青梅竹馬戀人,潤葉。

可由於潤葉家庭條件比他好,兩家門戶不對等,他不得不忍痛斬斷和潤葉的情緣。

之後,他又掙扎著想做一番事業,可因為不懂行,他苦心經營的磚廠虧損慘重,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在最孤獨無助的時候,他連一個可以訴說的人都沒有。

還有少平,在上縣高中時,因為太過貧困,常常被班裡的同學孤立;

在煤礦上班時,又總是因為看書,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但即便如此,少平還是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根本不管外界的眼光。

而路遙也是如此,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他選擇了一條極少人願意走的路。

紀錄片中講到,路遙寫這本書時,一個人在荒郊獨居了幾年。

看了大型紀錄片《路遙》,我才真正讀懂了《平凡的世界》 - 天天要聞

一個冬天,他幾乎和任何人不說話,到最後,連語言能力都基本喪失了。

那時,陪伴他的只有兩隻老鼠。

可路遙卻甘之如飴,他情願成為寫作路上的獨行者,也不願意渾渾噩噩過一生。

最終,他將孤獨練就為寫作的動力,寫出了文學巨著《平凡的世界》。

所以說,在這看似喧鬧的人間,沒有誰的人生是不孤獨的。

正如林肯說的那樣:

「人活著,身後是孤獨的陰影,身前是通向墳墓的台階。人生本就是孤獨的。」

但人和人命運的差別就在,有的人一陷入孤獨,就惶然無措,只想立刻逃離;

有的人卻能忍受孤獨,於孤獨中錘鍊自己,將自己鍛造得更加強大。

你如果也能像後者一樣,不彷徨,不恐懼,咬牙熬過孤寂凄清的歲月,便也能於孤獨中迎來新生。

3

讀懂命運

命運究竟是什麼?在我看來,它是人生中一個又一個的選擇。

在遇到困頓時,選擇逃避抱怨的人,命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選擇掙扎前行的人,才有可能突破現實的禁錮,拼搏出一片好的光景。

紀錄片中曾提到路遙創作時的經歷。

路遙為了創作《平凡的世界》,嘔心瀝血,翻看了上百部長篇小說。

可當他好不容易創作完第一部時,卻遭到了出版社的多次退稿、拒稿。

對方的理由是:與當時文學風向脫軌。

這個結果,讓路遙心灰意冷,他跑到了自己偶像柳青的墓前大哭了一場。

但哭過之後,路遙還是決定繼續創作。

於是,他再次執筆,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第二、三部的創作。

寫到後面,路遙的身體已經糟糕透頂,幾乎全是憑著毅力在寫。

很多人勸他放棄算了,但路遙不肯聽。

他覺得,只要能完成《平凡的世界》,就算死也值了。

最終,路遙以耗盡生命的代價創作了它。

看了大型紀錄片《路遙》,我才真正讀懂了《平凡的世界》 - 天天要聞

也正是因為這本書,讓路遙成了享譽世界的作家,過多少年都不會被世人所遺忘。

而他筆下的少安、少平同樣也是倔強、堅韌。

雖然兩人的出生都拿了一手爛牌,他們卻打出了各自的精彩。

少安年少時就被迫輟學,後又因為現實原因,被迫和心愛的人分手,之後還被人欺騙欠了一大筆債。

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總是能以最好的心態應對。

他重新振作起來,招了靠譜的師傅,辦起了磚廠。

在他的帶領下,不僅原生的貧苦家庭條件得到了改善,他還把全村人都領上了致富路。

還有孫少平,從小就喜歡看書,所以即使在學校只能偷偷啃黑饃,喝剩菜湯,他也堅持讀書。

最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實現了逆天改命,成為大牙灣煤礦的班長。

路遙在書里寫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如果你始終覺得命運不可更改,那就永遠只能在底層徘徊。

如果你相信命由己造,那早晚有一天,你也一定能改寫命運。

就像那句話說的:「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強者的謙辭。」

好命都是從困境里孕育出來的。

當你選擇用堅韌去對抗生活的苦難,你也能在風雨中不垮,在苦難中開花。

後世曾這樣盛讚《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讓人笑著流淚的絕唱。

這麼多年過去了,路遙的作品仍在影響一代又一代的人,給無數迷茫的人帶去希望與指引。

正如路遙在書中寫的那樣:

死亡的只是軀殼,生命將涅槃,生生不息,並會以另一種形式永存。

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會有迎春的花朵年年歲歲開放。

所以無論此刻你正經歷什麼困境,都請心懷希望,挺起脊樑再去闖一闖,拼一拼。

畢竟,人只有用力活過,奮力拚搏過,生命才能展示出它該有的分量。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路、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著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裡。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著,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