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里寫道:「福莫福於少事,禍莫禍於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一個真正有福氣的人,不一定賺得盆滿缽滿,不一定住在大房子里,而是心很寧靜。心安之處,就是幸福之地。一個人有沒有福氣,關鍵是心態好不好。有以下幾種心態的人,過得更幸福美滿。

一:無懼譏謗,自在逍遙
星雲大師說:「人行走世間,一定會忍受很多譏嘲毀謗。處於此情形,要從譏謗中學習莊嚴福慧。」
為了讓大家更好明白這句話,星雲大師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請教釋濟大師說:「大師,我從不招惹是非,但卻總有人譏嘲毀謗,令我內心非常痛苦,該如此解脫。」
釋濟讓小和尚取來一個木桶一個葫蘆瓢,手拈樹葉對年輕人說:「施主不惹是非,就像我手中的這一片凈葉。」說著將那一枚葉子丟進桶中。
接著彎腰從溪里不斷舀水進桶,說道:「這是對施主的一句句誹謗,企圖是要打沉你。」隨著桶里的水越來越深,樹葉卻依然輕鬆地漂於水上。
釋濟指著凈葉道:「詆毀是無法擊沉一枚凈葉的,流言蜚語不但未使得它沉入水底,反而漸漸漂升,一步一步遠離了淵底。」
人言可畏,譏嘲毀謗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也是人生一道很難跨過去的坎。
很多人面對譏嘲毀謗時,如同這位年輕人般,內心會變得非常痛苦,從而沒有了力量、沒有心情去做其他事情。
古語云:「謠言止於智者。」聽信謠言的人,多數愚昧,沒有獨立思考能力。
一個有智慧的人絕不會亂傳謠言,當然更不會輕易聽信謠言,任其擺布。因為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能如同這片凈葉一般,不被擊沉。
因此,生活中不要被譏謗所擾亂,而是應一笑置之,把時間放在提升自己的修養和能力上。心無旁騖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方能讓自己更好地與世界相處,不斷成長,慢慢收穫福氣。

二:不怕吃虧,從不計較
高僧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切唯心造,福由自己造,為人處世,當有吃虧不計的心態,若對人對事總是耿耿於懷、不肯釋然,其人生註定黯然無光,違緣接踵而來,福報又該從何談起呢?"
佛門常勸誡信眾,要「多吃虧,少計較」,因為在佛家看來,吃虧不是吃苦,而是真正利於自身的「受補」。
吃虧意味著給予和付出,凡懂得吃虧忍辱的人,彰顯的是自己的大度。當主動給予別人,忍辱痛苦時,就已經贏得了尊敬和信賴,收穫到善緣人脈,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
反之,如果一個人時常因為蠅頭小利,和別人糾纏不清,紛爭不斷,就容易貶謫自己的格局,損壞自己的口碑,和別人結下惡緣,其因果報應,到最後還是得自己獨自享用。
所以,人活著,太過於精明其實不是一件好事,有時活得糊塗、簡單一些會少很多麻煩,活得太明白,累了自己,還討不到好。
這個世界,不是所有的利好都要被擁有,也並非所有的失去都感覺痛心疾首。
吃虧是福,能養德,更能養心,是躲在人心深處的「至寶」。領悟施與、放棄的真諦,才是最難能可貴的「財富」。

三:不畏諸苦,活出甜蜜
星雲大師說:「苦是人間的實相,每個人都要學會以苦為力量,把苦作為奮鬥的動力。」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苦是每個人都有的境遇,任何人也逃避不了。學習要吃苦,工作要吃苦,鍛煉也要吃苦。
一個人若是因為一點苦難就畏畏縮縮,人生註定充滿了不幸,難以有所成就。
曾經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富人家中遭遇小偷,丟了很多金銀珠寶,朋友勸他不要難過。他卻笑著說,我為什麼要難過呢?我很高興。高興的是竊賊只竊走了一些身外之物,沒有連我的性命一起帶走。
這種人,便是懂得苦中作樂的人,他們心胸開闊,大肚能容,不會為一點點物質的得失而苦惱,所以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幸福,笑口常開。
所謂幸福,其實沒有絕對的定義,只是內心的感覺。所以自己幸福與否,不在於自己獲得了多少,而在於自己的心怎麼看待。
一個人要是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害怕、煩惱,他的人生能夠幸福嗎?與之相反,一個人若是能豁達洒脫,看淡生活中的煩惱,時常感覺到滿足,那麼生活中自然處處充滿了歡樂。
因此,福氣不是來源於物質,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內心不畏諸苦,那再苦的日子中都能活出甜蜜,活出幸福。
古語云:「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在於自己的言行造作,所以人生有沒有福氣,從自己的言行中已有徵兆。

四:不急不躁,順其自然
在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的心態都非常浮躁,正因為內心無法寧靜,所以才會被外物所干擾。如果總是將個人的利益,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麼或許有一天你就會成為,別人成功的墊腳石。
只有不急不躁、順其自然,才能讓自己的心態變好。如今社會中有一股浮躁之風,當人們做一件事情之時,永遠都想著自己可能得到什麼。
當然,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可是要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沒有耐心,那麼就很難成功。有的時候生活就像在過關,通關的人才會平和的心態。
信仰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它不僅可以指導你正確前行,而且還會讓你在遇到困難時,擁有充足的勇氣去戰勝困難。羅勃朗寧曾說:「愛情、希望、恐懼和信仰構成了人性,它們是人性的標誌和特徵。」
一個有福氣的人必然信仰堅定,因為福氣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可能有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信仰和夫妻,都只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絕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信仰和福氣是相生相存的。
因為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都和福氣有很大的關係。說白了做好事就有積攢福氣,而每天都在想著害人或做壞事,那麼福氣自然也就會慢慢流逝。

結束語。
生活不易,「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把一切苦難都視作上蒼的考驗,「遇難不避,遇苦不怨」在眾生之中脫穎而出,為自己驅趕厄運,創造福緣,扭轉人生的頹勢。
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那就是——心態,永遠決定命運的厚度。
壞的心態會讓人活得苦不堪言,寸步難移;而好的心態激發人的潛能,讓人生衝破黑暗的束縛,邁向光明的未來。
世人當以這四種心態處世,即:「無懼譏謗,自在逍遙;不怕吃虧,從不計較;不畏諸苦,活出甜蜜;不急不躁,順其自然」,做到如此,過往的路,吃過的苦,讓生命得以富饒,生活得以滋潤,為自己帶來無量的福報。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若政策解讀有誤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