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2023年10月06日09:31:05 历史 1425

前言:

大清帝国开国之主顺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而又悲情的皇帝。他刚强聪慧,又善感多情,一生跌宕起伏,却以青年之姿早逝。

顺治的人生折射出封建专制与宫廷争斗的残酷,也映照出一个灵魂渴望自由和爱的挣扎哀叹。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一、勤奋学习背后的无奈

玄烨从小生活压抑,因为缺少靠山,他只能通过学习来积蓄实力。5岁起,小皇帝就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学习。为了脱离多尔衮的控制,玄烨以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学习。

只见皇帝穿着黄龙袍,头顶凤冠,双目炯炯有神,端坐在凤尾书案前。案头摞着的典籍有《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笔锋如飞,在宣纸上书写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玄烨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工整端庄,笔法娟秀,显见他自小功底深厚。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玄烨学习的声音没有丝毫懈怠,只是偶尔在纸上打一个盹,又很快清醒过来继续写作。他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学习着,一刻也不容许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因为玄烨深知,现在的他一无所有,唯有通过苦学积累才能获得掌控大局的力量,才能不再被人牵着鼻子走。

皇帝摇头拒绝,继续挥毫疾书。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手微微有些颤抖,但仍然坚持着抄写下去。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太监无奈退下,心中暗想,皇上这样日复一日地劳累,恐怕白白损害龙体。但他也明白皇上这样做都是出于无奈,因为权力稍稍松懈就可能被多尔衮夺去。

如此夜以继日,玄烨度过了压抑的童年时光。学习成为他躲避现实的方式,也是他争取权力的唯一希望。然而,过度的操劳和失眠并不利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消耗着玄烨的精力,他的身体日渐虚弱和憔悴。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二、沉溺女色的逃避现实

多尔衮强占大权,玄烨即位后也只是一个傀儡。他整日处理文件,可努力学习也无济于事,权力仍遥不可及。玄烨开始通过纳妃佳丽来逃避现实,沉溺于后宫生活。

12岁时,他就已有第一个儿子。后宫里嫔妃众多,美艳动人。皇帝整日与她们翻云覆雨,忘我欢愉。后宫成了皇帝的避风港,让他短暂忘却权力与现实的无奈。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这一天,皇帝正在后宫游玩。只见满地铺着锦帛,美人们围坐其上。有的轻歌曼舞,有的弹琴作乐,宛如一池媚水。皇帝心花怒放,目不暇接。这让他想起自己还是个孩子时无忧无虑的生活。

忽见一个新来的美貌女子端坐其中。她穿着淡黄裙衫,肌肤如雪,眉眼传情。是多尔衮新送来的越女。“姑娘倒是生得俏皮,快过来陪本宫解闷。”皇帝赞叹道。美人羞赧地笑了,娇声应诺着挪了过来。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很快,欢笑声传遍整个后宫。皇帝和美人翩翩起舞,宛若天人配合。其他的嫔妃们也纷纷起身参与其中,舞姿妖娆动人。皇帝的心情从刚开始的郁闷转为开怀畅快,似乎所有的不快都已抛到九霄云外。

然而这繁华背后,皇帝内心的寂寞与苦闷并未因此减少分毫。当初的学习热情已无处可寻,努力改变现状的念头也渐消。他开始习惯这样虚度时光,任由岁月就这么悄然流逝。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三、董鄂妃出现的天真爱恋

皇帝20岁那年,一位名叫董鄂妃的女子入宫。她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和皇帝一见钟情。这或许是上天对皇帝的眷顾,让他生命中出现了这道亮色。

这天,皇帝正无精打采地坐在凤仪殿。忽然,董鄂妃提着鲜花踏入殿内,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她似乎有种天生的活力,让人不禁为之心动。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董鄂妃柔声说。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春日候鸟初鸣。皇帝眼前一亮,心中像是沐春风。他悠然起身

二人来到宫中的玉兰园,草坪绿如绸缎,红花绽放。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凉亭里桌上摆满吃食和美酒。董鄂妃为皇帝倒上香醇的酒,双颊绯红,娇羞非常。

皇帝饮下,酒意上头,倍感畅快。这段日子以来的郁结一扫而空,仿佛董鄂妃出现了就驱散了他心头的乌云。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这一刻,皇帝望向董鄂妃明亮的眼眸,心想或许,自己真的找到了知己。和董鄂妃在一起,皇帝收获了久违的快乐与放松。他开始觉得,也许高高在上的权力无法轻易到手,但他依然拥有爱,还拥有活下去的目标。

自此,皇帝和董鄂妃形影不离,整日温存。董鄂妃的出现,让皇帝找回了少年时的热情与梦想。也许权力无法轻易到手,但他依然拥有爱。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四、儿子离世的打击与绝望

然而,好景不长。董鄂妃为皇帝生下一子,皇帝喜悦异常,视为心肝宝贝。他甚至认这个孩子为长子,引起宫廷震动。然而这个得宠的孩子才一岁便夭折了,董鄂妃也随之而去,极度悲痛令皇帝身心俱损。

那一年,皇宫被笼罩在悲伤中。皇帝整日闭门不出,不啖食物,形销骨立。宫女们极力劝解,但皇帝置若罔闻,任由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皇帝面无血色,神情麻木地坐在龙床上。“朕现在只想与儿子母子团聚。你们都退下吧,朕要独自静一静。”他的声音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严,而是虚弱无力。

宫女们无可奈何,纷纷退出殿外。夜深人静,皇帝一个人呆坐在黑暗中。脑海里全是董鄂妃嫣然的笑靥和儿子天真的面庞。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将他的脸庞淹没。他想念的人永远离他而去,这是何等的绝望。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皇帝曾经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梦想。然而命运的打击接二连三,最终剥夺了他生命中的光明。他再也无法振作,任由生命一点点流逝,直到身体也不再支撑。

后来,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并染上了当时几无生还希望的天花,终于在24岁的花甲之年离开了人世。

顺治皇帝短暂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他劳累学习想要权力,沉溺女色来逃避现实,爱妃儿子的离世更让他陷入了绝望。也许,有些悲剧是注定的。但皇帝曾拥有过短暂的真爱,这已是他生命中难能可贵的幸事。

为何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看看他的生活习惯,能活24岁已是奇迹 - 天天要闻

结语:

顺治皇帝的一生是命运的残酷玩笑,也是青春激情的燃烧跌宕。他历尽劳苦与奢靡,爱恨交加,最后却在悲痛中坠入黑暗。但在短暂的生命里,这位少年天子也曾怀揣理想,追求爱,哪怕转瞬即逝,也已记入历史长河。

时光如梭,花开花落,浮生云散,而悲欢离合,成就一个人生的真谛。顺治,一位开创帝国却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皇帝,留给后人的,是传奇,也是惋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赖清德称台湾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样”,国台办: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 天天要闻

赖清德称台湾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样”,国台办: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5月14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陈斌华就近期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陈斌华资料图记者提问: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性失忆。对此有何评论?陈斌华:今年是日本侵占台湾130周年,...
辽金时代博物馆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神秘面纱 - 天天要闻

辽金时代博物馆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神秘面纱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岗乡辽金时代文化园(以下简称文化园)内,吉林印记辽金时代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静静伫立。博物馆以文物搜集、整理、保护和展览为主线,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深厚人文历史,融合青铜文化、辽金文化与民俗文化,自2012年开馆以来,持续为游客揭开千年古城黄龙府的神秘面纱,展现其悠久历史与灿烂文...
我国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复兴 - 天天要闻

我国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复兴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5000年历史积淀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来的文明。在数千年文明积淀中,也有些民间游戏代代相传,包括一些博彩的游戏。其中有斗鸡、斗狗、走马、斗蟋蟀、斗鹌鹑等比较流行,而且产生了许多相关的成语、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 天天要闻

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王敦为何“清君侧”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处仲,出生于公元 266 年,琅琊临沂(今山东费县)人 ,是东晋时期极为重要的大臣与丞相,同时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导的堂兄。他出身于顶级士族琅琊王氏,这个家族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中拥有着极高的地位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 天天要闻

赖清德粉饰美化日本殖民统治,国台办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4日午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环球网记者:赖清德日前在台南参加八田与一纪念会时称,台湾与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样,是像家人一样。岛内舆论抨击其对日本殖民时期屠戮台湾民众的惨痛过去选择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 天天要闻

八路军被日军囚于木笼,解手睡觉都在笼里,战士传奇越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六六鳞编辑|六六鳞前言1942年2月的一个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军战俘营内,一名被囚禁在不足两平方米木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