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2025年07月05日17:52:09 历史 1977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蒲运海收到儿子的阵亡通知后,从此踏上了漫漫寻亲路,38年里,他走遍滇桂陵园,这其中究竟蕴含怎样的故事?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的炮声撕裂了春节刚过的宁静,45岁的供销社职工蒲运海攥着一张泛黄的入伍通知书。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张照片将成为未来38年里支撑他走遍滇桂两地烈士陵园的唯一念想。

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初期,战场形势复杂多变,蒲仕平所在的连队奉命进入麻栗坡方向的山谷地带。

这里植被茂密、地形险要,战争头几天部队常常在没有明确作战地图的情况下突进,通讯联络时断时续。

不少连队在紧急转移中与主力失去联系,蒲仕平的名字,正是在部队一次夜间撤退行动后从归队花名册上彻底消失的。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重庆蒲家收到的阵亡通知书上,只有简单的几行字——在战斗中英勇牺牲,遗体未能送回,望节哀。

没有具体的牺牲时间,没有详细的地点,甚至连遗体去向都语焉不详。

连长曾在战后打来的电话里,用颤抖的声音说出可能炸没了,这让蒲运海无法接受儿子已经离去的事实。

战场不是野地,总得有个埋骨的地方吧?在传统观念里,找不到尸骨,就意味着灵魂尚未安息。

蒲运海悲痛之余,发誓要寻回儿子的遗体让他安息。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蒲运海后来从一位幸存的同乡战友口中得知,儿子蒲仕平所在的连队在一次穿插任务中遭到伏击,阵地被炮火覆盖。

由于战前准备时间紧迫,对越作战部队动员规模庞大,后勤保障和文书记录存在明显不足。

据记载,仅云南方向参战部队就超过20万人,有大量新兵补充进部队,官兵之间彼此尚不熟悉

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队减员严重,文书资料往往在转移中遗失。

同时麻栗坡地区多为喀斯特地貌,山洞和密林成为天然掩体,也让战后清理战场变得极为困难,许多烈士的遗体未能及时收殓。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或在炮火中难以辨认,这正是存在蒲仕平这类失踪烈士的客观原因。

1981年,48岁的蒲运海做出了一个让全家震惊的决定:辞去供销社的工作,专职寻找儿子。

他的全部行囊只有两样东西,蒲仕平的黑白证件照,和那张被汗水浸得发皱的阵亡通知书。

他第一次在昆明军分区门口排了三天队,得到的答复却是部队已整编,原始档案难以查找。

门卫看着这位面容憔悴的父亲安慰道,战场上没留下记录的烈士太多了,您得有个心理准备。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蒲运海的寻亲之路几乎是用双脚完成的,1983年他第一次走进麻栗坡烈士陵园,沿着排列整齐的墓碑逐一辨认。

那时的陵园还没有完善的标识系统,许多墓碑上只刻着无名烈士和部队番号。

他带了一个小本子,把每块墓碑上的名字都抄下来,遇到重庆籍的烈士就多站一会儿。

盛夏的麻栗坡酷热难耐,蒲运海常常一整天喝不上一口水,嘴唇干裂得流血,却不肯离开墓碑半步。

为了节省路费,他搭乘一辆运送木材的货车前往陵园,没想到途中车辆在盘山公路上抛锚,蒲运海只能背着行囊步行20公里。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赶到陵园时已是深夜,看守陵园的老人点着煤油灯陪他查看名册,蒲运海每一个名字都看得格外仔细。

当时的中国交通和通讯条件极为有限,蒲运海寻亲主要依靠绿皮火车和长途汽车,有时为了省钱就搭乘货车甚至拖拉机。

他住过最便宜的旅馆,也曾在车站候车室凑合一晚,家人劝他放弃,他说什么都不肯。

渐渐地,蒲运海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座陵园,就找守陵人要联系方式,他的抽屉里装满了各地陵园的照片和守陵人的电话。

有些号码早已停机,有些守陵人已经离世,但他始终没有丢弃这些可能的希望。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2015年,国家启动英烈寻亲项目,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找到蒲运海时,蒲运海的老伴早已去世。

唯一的女儿也在多年前出嫁,最终只能通过提取蒲仕平堂兄弟的DNA进行比对,数据库多次比对都没有结果,蒲运海的头发在这期间全白了。

一直到2021年,蒲运海才等到自己的儿子。

86岁的蒲运海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再次踏上南下的火车,这一次,他带了三样东西:放大装裱的蒲仕平照片、一条新的白毛巾、一盒刚出锅的重庆米糕。

蒲仕平的墓碑前,从此多了一个固定的祭奠者,每年清明节,80多岁的蒲运海都会在家人的陪伴下从重庆赶到富宁。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蒲运海的故事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无数寻亲家庭的缩影。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统计,截至2023年,通过技术已为三千多无名烈士找到亲属,其中多数是对越作战中牺牲的官兵。

这些迟到的名分,不仅告慰了烈士的在天之灵,也抚平了无数家庭数十年的伤痛。

2023年,蒲运海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他仍坚持让孙子每年去富宁为蒲仕平扫墓。

这种跨越时空的牵挂让战争的冰冷记忆有了人性的温度,也让历史在个体的坚守中,获得了永恒的意义。

儿子越战中牺牲,父亲走遍24座烈士陵园苦寻38年,86岁父子再相见 - 天天要闻


参考资料:

1. 退役军人事务部. 《英烈寻亲DNA数据库建设报告》(2015-2023)[Z].

2.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史》[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5.

3. 麻栗坡烈士陵园管理处. 烈士档案资料汇编[Z]. 2021.

4. 蒲运海家庭档案记录. 2021-2023.

5. 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访谈记录(编号:20180512).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80后”正厅史麒麟,兼任县委书记 - 天天要闻

“80后”正厅史麒麟,兼任县委书记

来源:石阡党建、政事儿贵州铜仁市“石阡党建”微信公众号7月6日消息,近日,铜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石阡县委书记史麒麟走访看望慰问部分老干部。上述信息显示,铜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史麒麟,已兼任石阡县委书记。史麒麟(资料图)公开简历显示,史麒麟,男,布依族,1980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法学硕...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