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仅靠卖炊饼
为何能养得起潘金莲这样的全职太太?
她不像是精打细算的女人
是在宋朝卖炊饼挣钱?
还是说古代生存成本不高
随便挣点儿
就够养活一家人了?
今天木鱼君就带大家走进宋朝
看看武大郎家的经济水平
武大郎在男人中
不仅样貌不堪
而且能力平平
没想到却娶了个貌美的妻子
这虽然很有面子
但要养活潘金莲这样的女人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令人好奇的是
武大郎不光养活了潘金莲
还能让她做了全职太太
在宋朝卖炊饼有那么挣钱吗?
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种什么食物
炊饼顾名思义就是饼
放到现代是馒头的一种
但在古代
百姓却将内里包有馅料的饼称作馒头
与现在有很大的出入
而武大郎卖的炊饼
里面是没有包馅儿料的
所以被称为饼
古时候只要是用面粉做成的食物
基本上都叫做饼
根据做法的不同
有不同的称呼
烧出来叫烧饼
烤出来的叫烤饼
水煮出来的叫做汤饼
而武大郎卖的这种饼是蒸出来的
本来应该叫蒸饼
但因为他所处的朝代是宋朝
宋朝有位仁德的皇帝叫赵祯
名字中的“祯”和蒸饼的“蒸”同音
因为宋仁宗赵祯受百姓爱戴
蒸饼又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
为了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讳
改蒸饼叫炊饼
因为蒸东西的时候
总是炊烟袅袅的
蒸出来的饼叫炊饼
似乎也很合理
在宋朝炊饼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
除了大米外
百姓也拿炊饼做主食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古人在远行的时候
总是喜欢带上几个炊饼
因为这东西方便携带
抗饿不说且易于保存
就算弄湿了
也照样可以吃
炊饼作为日常消耗品
不说很好卖
但肯定是卖得出去的
在宋朝一个炊饼卖多少钱呢?
大概卖六文钱
武大郎的炊饼担子
一笼应该能装下十多个炊饼
卖出一笼就能赚一百多文钱
就算生意不好
最少也能卖出五笼炊饼
每天打底赚五百多文钱
但因为武大郎做的是走摊生意
每天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各处卖炊饼
生意也是不固定的
天气好炊饼会卖得好些
他也不是每天只做五笼炊饼
多做些囤在家中
卖得好就再回去挑
武大郎卖炊饼
一天最多能卖多少笼?
根据武松回家和武大郎的交谈能知道
武大郎一天最多卖出过十笼炊饼
武松怕大哥太辛苦
便让他每天只卖五笼
这样能有时间休息休息
武大郎一天最多能卖出十笼炊饼
也就是说
他一天最多能赚一千多文钱
这样的赚钱能力
在宋朝是什么概念
中早期的宋朝
经济是比较繁荣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
比如说发生了战争
钱的购买力各个时期都不一样
武大郎和潘金莲所处的时期
大概是北宋末年
统治者不作为
贪官在朝野横行霸道
百姓们被欺压
经济没了从前的光景
武大郎做的炊饼生意
也只是赚点小钱儿
而且他挣的是当时最小的货币单位“文”
虽然如此
但武大郎的收入不是当时垫底的
从卖梨的郓哥那儿可以得知
养活一个老人
一天三十到五十文就够了
咱们取个中间值
四十文钱就能满足基本生活
一个月也才一千多文钱
这样看的话
生存成本是极低的
武大郎一天努力卖十笼炊饼
就能挣到一千多文
北宋末年的物价不算高
大米的价格相对稳定
每石大概在六、七百文左右
猪肉的价格大概是九十文一斤
当然了
不能用郓哥家的生活水平
套用武大郎家的
潘金莲是年轻女子
武大郎是壮年男子
他们每天的花费只会比郓哥家多
就说潘金莲吧!
她外貌美丽
喜欢花心思打扮自己
时不时就要添置新衣
再买买胭脂水粉什么的
虽然卖炊饼能挣钱
但还得刨去成本
一个炊饼卖六文钱
如果说能有三分之一的利润
那武大郎一天最少也能赚一两百文
如果黑心一些
炊饼做得没那么实在
多掺点水进去
一个炊饼吃二分之一的利润
那每天能赚三百多文
一天一天的积攒下来
武大郎一个月下来
能有五、六千文的利润可赚
但这是在不交税的情况下
而武大郎也不用交税
宋朝经商需要交税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有铺面的
第二种是移动行商路线经过商业点的
武大郎不是开店做生意
他选择的贩卖路线
也没有经过商业收税点
所以无需向朝廷交税
省下了这笔钱
便能更好的生活
武大郎挣的钱
自己花不了多少
大部分支出都是家庭支出
主要是他和潘金莲的吃穿住行
最花钱的是住屋问题
不管到了哪里
都需要有一个安身之所
武大郎在阳谷县的住所是租的还是买的?
当然是租的
卖炊饼怎么买得起二层小楼
武大郎娶了潘金莲
也不能随便租个小房子
据水浒传描述
武大郎在阳谷县的住所
是一个简单的两层小楼
有客厅、厨房、主次卧室
后面还带小院子和厕所
这种条件相当不错了
而且小楼的位置也很好
旁边是茶馆
距离县衙也很近
附近人流量也大
方便武大郎做生意
在宋朝这样的小楼
月租金起码要五、六百文钱
住屋花掉大头后
然后就是吃饭问题
潘金莲是全职太太
平时应该都是自己买菜做饭
花费比较小
武大郎偶尔喝点小酒
在宋朝一斗酒大概要三、四百文钱
古代的一斗酒相当于现在的四斤
能喝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武大郎也不是贪酒之人
他和潘金莲一天的伙食费
满打满算六十文
怎么都够了!
穿衣上面
武大郎更花不了什么钱
因为他过去过来都是那几身粗布麻衣
潘金莲穿着上比较讲究
据水浒传描述
她穿的衣服布料
都是中等偏上的
如果潘金莲半个月为自己添置一身新衣
好料子的新衣算五百文
那平摊到每天就是三、四十文
只买衣服怎么能满足潘金莲的虚荣心
肯定还要搭配首饰
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
一天怎么也要五、六十文
在出行上
武大郎和潘金莲没什么花费
因为两口子基本不出远门
武大郎出去做生意
都是步行没有花费
最后是人情往来上
偶尔请人吃吃饭
或是买些小物件儿
每天算个五十文钱
全部都算上
武大郎和潘金莲一天所需的花费
大概在一百五十多文
武大郎靠卖炊饼
每天最少能赚五百多文
最多能赚一千多文
养活他和潘金莲足够了
潘金莲虽然不是精打细算的女人
好在也不大手大脚
没有向武大郎提出过不切实际的要求
武大郎赚多少
她就花多少
不得不说
宋朝的生存成本够低的
只靠卖炊饼
便能养得起全职太太
这么看武大郎还是挺厉害的
武大郎卖炊饼能赚到钱
和弟弟武松应该也有一定的关系
武松是出了名的打虎英雄
而后又被阳谷县的县令
聘请去做了都头
主要负责阳谷县的治安
有一个如此强大能干的弟弟
武大郎卖炊饼
谁敢找他的麻烦
武大郎如果放在今天
可以活得非常滋润
娶了漂亮老婆
自己做点小生意
还有做官的弟弟照看着
简直不要太爽
武大郎就算卖炊饼赚不到什么钱
弟弟武松也会接济他
反正他怎么都不会缺钱花
养个全职太太不算什么
对于武大郎的赚钱能力
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