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2022年12月15日23:14:03 历史 1628

历史上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文字、服饰、建筑等方方面面都曾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如今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在国际上都被视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不过日本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却是相对特殊的一个另类。与中国接壤的朝鲜、越南在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深,而隔海相望的日本受中华文明的影响更多还是局限于表面。比较能体现中日文化差异的一点就是两国的姓氏文化。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朝鲜人、越南人的姓氏和我们中国人基本上是一样的:金日成、文在寅朴正熙、胡志明、武元甲......这些人的姓氏在中国也能找到。相比之下日本人的很多姓氏则往往令中国人感觉怪异奇葩。以前看甄子丹主演的《精武门》里蔡学富当了汉奸以后就改名叫犬养学富。当时我以为“犬养”这个姓氏是导演编出来讽刺蔡学富这个汉奸角色的。随着我对日本的历史文化逐渐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日本真有“犬养”这么一个姓氏。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女子撑杆跳高比赛上出现了一位名叫“我孙子智美”的日本运动员。如果你看过《火影忍者》就知道里面有个角色叫御手洗红豆。前些年我国有些游客在日本看到挂着“御手洗”门牌的房间就以为是洗手间,然而殊不知其实是这户人家的姓氏是御手洗。犬养、我孙子、御手洗、龟头、猪股、猪口、猪鼻、牛丸、牛肠、我妻、新妻、上床、鼻毛、尻毛、肛门、牛粪屋......《日本姓氏大辞典》一共收集了29万个姓氏。当然这其中有一些是如今已不大常用的古代姓氏。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1983年群马县一个老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对全国各地的电话簿进行逐一调查统计查找出139163个姓氏。如果将这些姓氏平摊到日本一亿多国民身上相当于平均一千人左右一个姓。相比之下有14亿人口的中国使用的汉姓约为3000个。这其中比较常用的不过500个左右。使用中国姓氏的朝、韩两国常用姓氏约为230个,越南的姓氏也仅有200个左右。如今中、朝、韩、越等国的姓氏几乎都能在《百家姓》中找到。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日本姓氏在汉字文化圈国家中确实显得比较另类。见惯了日本人另类奇葩的姓名之后日本首富孙正义的名字就显得足够中国化了。孙正义曾任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当初正是因为他的2000万美元投资才成就了马云阿里巴巴。孙正义也正是因此被中国人所了解的。那么孙正义这个日本首富的名字为什么这样像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呢?孙正义虽说是日本国籍,但他家祖上还真就不是日本人。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孙正义自称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后代。据说他家的祖籍在如今中国福建莆田。大约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孙家从莆田迁往朝鲜半岛居住。虽说孙正义祖上确实有中国血统,在此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孙家已被同化成了朝鲜人。如果非要以数千年前祖上的渊源说孙正义是中国人,那么今天不知道多少朝鲜人、韩国人、越南人祖上都有中国血统,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咱们就不要学韩国了。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孙正义从国籍身份来看是日本人,但从民族身份来看该算是日籍朝裔。朝鲜半岛的姓氏本就与中国高度相似,所以孙家在朝鲜半岛生活的1500年自然不用改姓。那么身为朝鲜裔后代孙正义是怎么加入日本国籍的呢?这就得从日本殖民朝鲜半岛的历史说起了。话说1897年10月12日李氏朝鲜王朝第26代国王李熙国号为“大韩帝国”,然而仅仅13年后日本就强迫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从此开启了日本在朝鲜半岛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史。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推行所谓“内鲜一体”政策:“内”指的是日本内地本土,“鲜”指的是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内鲜一体”就是指日本要使朝鲜半岛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与本土高度同化。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殖民当局放宽了朝鲜人进入日本本土的限制。孙正义的祖父孙钟庆就在这时带领全家从大邱移居日本九州岛佐贺县鸟栖市。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在当时的“内鲜一体”政策下日本当局把强迫朝鲜人改日本姓氏当成是从文化上同化朝鲜人的重要步骤。移民到日本的孙家也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改了一个日本姓氏“安本”。孙正义的爷爷孙钟庆改名叫安本钟庆,而孙正义的父亲孙三宪一度曾叫做安本三宪。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成南、北两部分。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在半岛南部宣告成立,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半岛北部宣告成立。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日本在战后已不再承认在日朝鲜族的日本国籍。在日本的朝鲜族居民要么返回韩国或朝鲜,要么接受日本方面的入籍条件正式加入日本国籍。二战结束前生活在日本的朝鲜族多达210万人,到了战后只剩下60多万朝鲜人留在日本。日本政府压根就不想接纳这批朝鲜族,所以把入籍条件规定得非常苛刻。孙家的日本国籍也在这段时期内被剥夺,于是他们家前往韩国大使馆进行登记。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这时孙家实际上已由日本国籍变更为韩国国籍,但孙家却并没返回韩国生活。他们成了在日本生活的韩国侨民。既然由日本籍变成了韩国籍,那么索性也就恢复了祖上的姓氏。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于日本。战后出生的孙正义从一开始就姓孙。孙正义在日本度过自己的青少年时代后于18岁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毕业后的孙正义又返回日本成立了软件银行。事实上直到1991年之前孙正义都不是日本国籍。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直至1991年孙正义才凭借着成功的事业正式“归化”入籍成为日本人。当时的日本法律规定归化入籍必须使用日本传统的固有姓氏。孙姓并非日本本土的传统固有姓氏,所以孙正义在加入日本籍之后就需要改姓。可孙正义并不想改姓就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他的日本妻子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孙正义在美国留学期间认识了后来的妻子大野优美。两人大学还没毕业就在美国结婚了。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美国和日本都有妻子在婚后冠夫姓的习俗。大野优美在美国和孙正义结婚后就照此习俗改名为孙优美。日本政府虽规定入籍日本需要改姓,但并没规定日本人改了姓就不是日本人啊。大野优美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那么她即使在改姓后也还是日本人啊。这时孙正义就名正言顺向日本政府提出既然已有日本人姓孙就应当承认孙姓为日本的固有姓氏。既然孙姓是日本的固有姓氏,那幺姓孙的人入籍日本还改什幺姓呢?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日本政府一开始并不愿承认孙姓是日本的固有姓氏,但实在架不住孙正义的反复申请才在1991年批准了他的申请。这时孙正义创立软银已有10年。1991年的孙正义虽已算是事业有成了。这样一位高端成功人士想要入籍自然是日本政府巴不得的。既然孙正义执意坚持保留自己的姓氏,那么日本政府也就在这件事上送了他一个顺水人情。这就是孙正义的名字看起来像中国人的原因。

孙正义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名字如此汉化 - 天天要闻

虽说孙正义的名字像中国人,而且他自己声称祖上是中国人,但他的身份仍是韩裔日本人。孙正义从国籍身份上看就是一个日本人,从民族身份上看也是朝鲜族。毕竟人家祖上移居朝鲜半岛上千年了。孙正义之所以说自己祖上是中国人不外乎就是想在开拓中国市场时套个近乎拉近与中国的关系而已。当然成就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孙正义也算是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