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您在閱讀前,先點擊上面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希望能給您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並與您分享閱讀的快樂!
1972年5月12日,北京上空烏雲密布,一場暴風雨突然而至。此時,在中南海西花廳,周恩來的保健醫生張佐良,像往常一樣從衛生間取走一個尿檢玻璃瓶,去做常規化驗。
然而第二天,北京醫院送來的化驗報告上面突兀的九個大字,讓張佐良醫生驚恐萬分:「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
這九個觸目驚心的字,一下子使西花廳值班室的空氣凝固了,周總理醫療組組長吳階平接到報告後,立即將塗片標本資料送往天津、上海,請專家在不知道病人姓名的情況下進行會診。
5月18日,周恩來總理被正式確診為「膀胱癌」。
醫生們為此愁眉不展,而向來事無巨細的周總理,卻對保健醫生的反常行為不聞不問,這太不像總理的處事風格了。可醫生們不知道的是,周總理此時心裏正裝着一件重於生命的大事。
他為了抓住「九·一三」事件後出現的歷史轉機,費盡心力解放儘可能多的中高級幹部,把黨和國家從兇險和困難中解救出來。
此時的周總理,已經74歲了,如果是個普通人,早就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可總理是一國的大管家,哪有心思安心去治病。
從檢查出癌症那一天開始,周總理又連續忙了一個多月,常常是24個小時連軸轉,別說休息了,吃飯都顧不上,他這樣拚命工作、苦撐危局,已經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
周總理夜以繼日的思考着國家的未來和自己的身後事,國家的前途不能旁落在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手中,必須有一個可靠的人接替國務院的工作,他才能安心躺在病床上,這個人就是他的親密戰友——鄧小平。
於是,周總理開始謀劃鄧小平復出,並為其掃清「人為」障礙,鋪平通往中南海的道路。
周總理與鄧小平
契機,在不經意間到來。
8月14日,周總理接到了毛主席的一封批示信,這封信的由來是:鄧小平8月3日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他願意繼續為人民為國家再做些工作的願望。
毛主席對鄧小平的來信內容觸動很大,他在信上批示道:「鄧小平同志所犯的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
(一)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是所謂毛派的頭子。(二)他沒有歷史問題。即沒有投降過敵人。(三)他協助劉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戰功。除此之外,也不是一件好事沒有做的,例如率領代表團到莫斯科談判,他沒有屈服於蘇修。
周總理接到毛主席的批示信後眼中一亮,信中「毛派的頭子」一詞,說明毛主席沒忘記鄧小平在歷史關鍵時期,不惜遭受政治迫害,也要堅定站在支持毛主席一邊的信念,他馬上意識到,鄧小平復出的曙光到了。
8月15日,周總理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傳達了毛主席的批示精神,並以中共中央的名義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對鄧小平解除監視勞動,恢復黨的組織生活,讓他搞一些調研和訪問形式的活動,以便儘快感受外界時局的變化。
此時,鄧小平已在江西「改造」了三年。三年前,林彪發出第一號令,把在京的現任和原中央領導人轉移到外地,鄧小平被下放到了江西。
為了保護鄧小平,周總理親自給江西省革委會主任打電話,要求要特別保證鄧小平的安全,又交代鄧小平6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不能當勞動力,要照顧好。
為了使鄧小平一家生活方便,周總理讓江西省革委會給鄧小平在南昌近郊安排一個獨門獨院的兩層小樓,這樣既可以在院里活動,又能保證安全,還指示不準造反派衝擊他們等等。
周總理與鄧小平之間有長達50多年的戰友情、兄弟情,他們倆早在1920年就同時到法國勤工儉學,鄧小平是10月到的法國,周總理11月到的。
鄧小平僅在巴耶中學學習了5個月,就因無力支付學費而失學,從此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勤工生活。
不久之後,18歲的鄧小平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在長他6歲的周恩來直接領導下,以《赤光》報刊為陣地,傳播共產主義。
《赤光》報刊由周恩來負責編寫,鄧小平負責抄印,兩人經常工作到深夜,然後在一間狹小的房間里打地鋪休息,從那時起,兩人就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在鄧小平下放的三年里,周總理從來就沒有忘記過他,遇到機會也會首先想到他。
毛主席參加陳毅元帥追悼會
1972年1月6日,陳毅元帥不幸病逝,毛主席出人意料的參加了追悼會。他在與陳毅夫人談話時提到了鄧小平,還把鄧小平與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劉伯承並列在一起,並說鄧小平是人民內部矛盾。
毛主席這樣定性,是周總理期盼以久的,他當即指示陳毅家屬將毛主席評價鄧小平的話傳出去,為鄧小平早日復出廣造輿論。
毛主席參加陳毅元帥追悼會半年後,周總理又收到毛主席的批示信,這對鄧小平更加有利,可以說,鄧小平復出之路已指日可待。
1973年元旦過剛五天,周總理結束了20多個小時的連續工作,半夜回到卧室休息。可沒過多久,保健醫生張佐良突然聽到警衛張樹迎驚恐的喊叫聲:「張大夫,張大夫,快起來.....」
張樹迎手中拿着一個尿壺,臉色煞白,話都說不利索了:「血,裏面全是血......」
「血尿」,遭了,保健醫生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張佐良趕緊跑到總理卧室,只見總理仰面躺在床上,面無表情,卧室的抽水馬桶里,血紅一片,最少有500CC的血水。
他轉頭叫了一聲「總理」,可周總理擺了擺手,沒讓他說下去。跟隨總理多年的張醫生忽然明白,明察秋毫的周總理豈會不知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是在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國運搶時間。
總理的病不能再拖下去了,在這個時候,誰能勸得動總理放下工作治病呢?那些和總理熟識的老將帥們大多被閑置起來,對了,葉劍英元帥,葉帥還在。
聽到吳階平和張佐良的報告後,葉帥竟然愣了好久沒說話,他沒想到周總理竟然病得這麼重。但他到底是一位經過大風大浪考驗的革命家,立即找毛主席彙報此事,讓主席定奪。
就在葉帥等人為總理治病到處張羅之時,周總理卻一邊忍受着尿血的痛苦,一邊拖着病體連續組織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鄧小平的問題。在會上,他不容質疑地提出要恢復鄧小平的組織生活,恢復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
鄧小平不僅要重新工作,還要官復原職,這對江青、張春橋等人來說,是個很壞的消息,他們千方百計從中作梗,雙方鬥爭十分的激烈。
江青
周總理毫不退讓,他知道自己身體的情況,在倒下之前必須為鄧小平掃平障礙,儘快讓鄧小平復出。周恩來表現的如此針鋒相對,也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毛主席的明確態度。
毛主席明白,文革小組那幾個人喊喊口號、造造勢,可能還是塊料,但是要讓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主管國民經濟的重擔,那絕對是爛泥扶不上牆,說來說去,只有原國務院副總理、長期抓政務工作的鄧小平能夠勝任。
鄧小平的復出已經不是周恩來單方面的意願,而是毛主席力挺的結果。
進入3月,見鄧小平復出基本定局,周總理才將治病提上了日程,可即使毛主席批准了專家們的醫療報告,周總理仍不肯躺在手術台上,因為他要看到正式恢復鄧小平的文件才安心。
直到中央《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的黨的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正式簽發,周總理才安心治病。第一次電燒手術非常順利,癌症病灶很小,只要科學休養,是可以治癒的。
毛主席接到信息後很高興:「醫生們做得很好,感謝他們!」
3月28日,周總理、李先念等人約見回京的鄧小平,幾年未見,鄧小平發現自己的兄長竟是如此的消瘦、蒼老和憔悴,他很吃驚,也很心疼。
談話之後,周總理又帶着鄧小平去拜見毛主席。第二天,毛主席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鄧小平被留了下來,毛主席在會上決定,恢復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的工作,並指示政治局討論重大問題時,鄧小平可以列席。
看到毛主席這樣安排,周總理才放心,去了玉泉山治病。由於他有20多天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外界謠傳周總理被停職了,可周總理並沒有立即澄清,他在等一個契機,一個讓鄧小平公開亮相的機會。
1973年4月12日晚,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宴會,招待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親王。當雙方領導人走入宴會廳時,眾人突然發現,周總理身後有一位熟悉的身影——鄧小平。
鄧小平
鄧小平復出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般,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外國媒體形象的稱鄧小平為:「打不倒的小個子」。
1973年6月,外交部一篇調研文章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評,張春橋、王洪文等人藉機挑事,為了緩解外交部的壓力,周恩來將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數次在政治局會議上做檢討,還不得不中斷了化療。
周恩來在癌症與挨整的雙重打擊下,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期和與之配合的良好心態。
1973年8月,中共十大提前召開。十大的政治報告是張春橋負責起草的,由周恩來出面宣讀。
在這之前,張春橋等人借周總理身患重病,想讓他逐步邊緣化,提議由副主席王洪文宣讀,毛主席沒有同意,年僅38歲還顯稚氣的王洪文,才沒有一步登天。
所幸的是,周恩來寄予厚望的鄧小平,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這是一個不小的勝利,為後來黨和人民在危難中取勝,奠定了正義力量的基礎。
可是,福兮禍所伏。1973年10月,周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行到河南洛陽考察時,再次尿血,這意味着周總理的癌症又複發了,而且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治不好了。
鄧小平從「黨內第二號走資派」一躍成為國務院副總理,這大大觸動了江青團伙的政治利益,他們不但打擊鄧小平,還把目標對準了周總理,並利用周總理會見基辛格的事情,攻擊周總理是「右傾投降主義」。
此時,周總理每隔幾天就要做一次化療,他一邊拖着重病的身體儘快為鄧小平鋪平道路,一邊用政治智慧和江青一夥鬥智斗勇,還要連續十幾天在政治局會議上做檢討。
周總理的艱難處境,使毛主席突驚醒,江青一夥要打倒周總理,如果周恩來不能回到總理的崗位上,全國就要亂套,這個後果無法承受,為此他嚴厲的批評了江青等人。
與此同時,毛主席也接受了周總理的建議,把鄧小平請回政治局,並任命他為軍委委員。
毛主席與鄧小平
三天以後,毛主席中南海菊香書屋召開政治局會議,他當眾宣布:
「我給你們請了一個軍師叫鄧小平,發個通知,當政治局委員、軍委委員。我想,給政治局添個秘書長吧,他不要這個名義,那就當個參謀長吧。」
毛主席吸了一口煙繼續說道:「有些人怕他,但他辦事比較果斷,你們的老上司我請回來了,政治局請回來了,不是我一個人請回來的。」
他還對鄧小平說:「你呢,人家有點怕你,我送你兩句話,柔中寓剛,綿里藏針。外面和氣一點,內部是鋼鐵公司......」
江青一夥面面相覷,毛主席的這個決定,讓她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只有周總理胸有成竹,他凝神微笑着,這是他忍辱負重換來的一個重要成果,只要鄧小平在,正義力量就在......
此後,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支持下,復出不久的鄧小平頂着巨大壓力,主持國務院日常事務。
但凡遇到重大國事和外事活動,周總理都有意讓鄧小平一起參加。其後,他又力薦鄧小平作為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中國代表團團長。
鄧小平在聯大會議上講話
然而,江青一夥「批周」的活動並沒有停止,這些精神壓力和病痛的折磨,使得周總理不堪重負,病情迅速加重,體內的腫瘤也越來越大。
因為過度勞累,周總理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第二次做的電燒手術,遠沒有第一次效果好,之後又再次尿血,還產生了非常痛苦的併發症。
當膀胱里的血水凝固成血塊後,就會堵住排尿口,尿液排不出,周總理就要承受這種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疼得在床上打滾,但他無論受多大的罪,都一聲不吭。
到了5月初,北京醫院的病理報告更加不妙,發現癌組織已經長大脫落,這是癌症擴散的危險信號。
進入1974年,周恩來的癌症已經轉移,身體明顯消瘦,可他作為一位非凡絕倫的政治家,十分清楚自己所處位置的重要性。
只要有一息尚存,他就不能倒下,為了不使黨和國家的大權落入「四人幫」手中,他拖着重病之軀夜以繼日的工作,千方百計的解放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幹部。
總理的身體在這期間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從他的工作日程安排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從1月至5月,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周總理除了幾次病重不得不住院治療外,共工作了139天,每天工作12至14個小時有9天,工作14至18小時有74天,工作超過18小時的有38天,工作24小時以上的有5次,連續工作30個小時的有1次。
在這5個月的時間裏,周總理還接待外賓80多人次,你能想像的到嗎?周總理用自己重病的身軀撐起了黨和國家的重擔,這哪是工作日誌,這分明是周總理一步步走向生命終點的證明。
1974年6月1日凌晨,周總理病重不得不住進了305醫院。自此以後,305醫院成了他生命歷程的最後驛站。
重病中的周恩來作報告
周總理住院以後,葉劍英、鄧小平等人經常去醫院看望他,令病中的周恩來感到戰友之間深厚的友情和無言的精神慰藉。
1974年9月30日晚,周恩來總理最後一次出席25周年國慶招待會,與其說是招待會,倒不如說是他向國際朋友、戰友和部下的告別會。
周總理住院後,已經四個月沒在公共場合露面了,當面容消瘦、神情憔悴的周恩來走進宴會廳時,頓時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聲,眾人期盼的周總理終於出現在眼中,讓人怎能不激動?雖然保健醫生都不同意周總理參加這次國慶宴會,但他們怎麼能坳得過周總理?
國慶節過後,毛主席在武漢提議,在周恩來病重住院期間,由鄧小平擔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
江青等人對毛主席的指示非常驚恐,又無可奈何,既然無法改變鄧小平擔任第一副總理,就不能再讓軍委總參謀長的職務落在鄧小平身上。
「四人幫」沒有軍權,他們希望這個職務由張春橋擔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江青整日到醫院去打擾周總理,一談就是幾個小時,讓保健醫生們氣憤不已。
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鄧小平不堪忍受江青等人的污衊,憤然離場。
毛主席在長沙接見了鄧小平,他說:「你開了一個鋼鐵公司。」
鄧小平苦笑着答道:「主席,您也知道了,我實在忍不住了,江青在政治局搞了七八次了。」
毛主席答道:「強加於人哪,我也是不高興的。」
鄧小平嘆了口氣:「我主要是感覺政治局生活不正常。最後我到江青那裡談了一下.....『鋼鐵公司』對『鋼鐵公司』。」
毛主席表態:「這個好!」
從此以後,鄧小平身上多了個「鋼鐵公司」的綽號。
周恩來、鄧小平接見金日成
1974年12月,中央籌備四屆人大會議,涉及中央高層主要人事安排,周恩來親自擬定名單。此時周恩來的身體已經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便中再次發現潛血,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不測。
可他為了黨和國家的安危,毅然決然飛赴長沙去見毛主席,他說:「既然把我推上歷史舞台,我就得完成歷史任務。」
在長沙的談話中,周恩來向毛主席提議由鄧小平擔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兼軍委總參謀長,毛主席明確表態:「就這樣,讓小平同志做軍委副主席、第一副總理兼總參謀長。」
說著他又在紙上寫下「人才難」三個字,周總理深解其意,脫口說道:「人才難得。」毛主席含笑擱筆。
這就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長沙決策」。
毛主席不但高度評價鄧小平,還連續四次與王洪文談話,嚴厲批評他:「不要搞『四人幫』,不要搞宗派,搞宗派是要摔跤的.....江青有野心,你不要和他們那幾個人搞在一起,既然來了,就好好想想,寫個書面檢查。」
王洪文這位有着極大政治野心的國家副主席,被毛主席批評的驚懼無比,坐在那裡不知所措。
12月27日凌晨兩點,毛主席又約見周總理,談了兩個多小時。當晚7點30分,周恩來完成了歷史使命,乘飛機回京繼續住院治療。
毛主席與周總理最後一次握手
1975年1月5日,鄧小平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又隔了五天,鄧小平被任命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
江青等人機關算盡,告狀耍陰謀,不僅沒能如願以償,還促使毛主席的態度更加明朗化,將國務院總理、第一副總理和總參謀長的職務分別交給了周恩來和鄧小平,躺在病床上的周恩來了卻了他最後的心愿,為中國革命完成了一項非凡的使命。
他曾對一位副總理說:「他們告狀沒告下來,還給了三個職務。」
周恩來在住院的半年裡,在承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時,還要承擔繁重的工作,特別是面對複雜且敏感的政治環境,高強度的操勞與極度的思慮,使他的病情不斷惡化,之後又在結腸上發現了腫瘤。
籌備四屆人大會議,幾乎耗盡了周總理所有的精力和心血。1月13日,他在四屆人大上做了26年總理任期中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之後就把完成「四個現代化」的接力棒交給了鄧小平。
周恩來在住院期間,時刻關注着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他憑藉自己在黨內外的影響力,用生命的最後力量,為鄧小平平穩接班排除障礙,大造聲勢。
鄧小平復出以後,從軍隊抓起,把全國的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深得民心,遭到「四人幫」的嫉恨,他們無中生有,製造事端,打擊迫害鄧小平,就連重病纏身的周總理也不放過。
但是在周總理細緻深入的工作下,鄧小平的工作得到了毛主席的認可和支持,從而擊退了「四人幫」一浪高過一浪的政治進攻。
3月26日下午,周恩來做了第三次大手術,手術切除了結腸腫瘤,但這個腫瘤不是膀胱癌細胞轉移所致,而是一個新生的癌病灶,這樣一來,周總理病癒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奇蹟再無可能發生。
1975年6月間,在癌細胞的吞噬下,周總理已經瘦得皮包骨頭,體重只剩下61斤。進入9月以後,他的病情急轉直下,癌細胞繼續擴散,免疫力嚴重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總理仍然把負責對台工作的羅青長找來細細安排,讓他不要忘了台灣的老朋友,還用顫抖的手一連寫下了三個「托」字。
周總理生前一直主管台灣工作,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在他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也不例外,每一個「托」字都表達了周總理對統一台灣的未了心愿。
台灣省
9月20日下午,周總理要進行第四次大手術,在擔架着推進手術室的那一刻,周總理突然睜開雙眼,拼盡全身力氣大聲說道:「我是忠於毛主席,忠於黨、忠於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
在患癌的兩年多時間裏,周總理一共承受了89次輸血和大大小小13次手術,他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已經虛弱到了極限。
每一次搶救,生命之神都只能多給周總理一些時日,但他已無法進食,全身插滿了管子,身體每一次輕微活動,都伴隨着肝膽俱裂的劇痛,這場面看着就讓人心碎,更不用提總理自己所忍受的痛苦了。
在病中的這幾年,周恩來無論多疼都不叫喊一聲,可唯有一次,他實在忍受不了,將張大夫叫到身邊,痛苦地說:「張大夫,我實在忍不住了,想哼哼,行不行?」
張大夫痛哭出聲:「總理,總理啊,你疼就喊,沒關係......你別再拘束自己了。」
在周總理住院的一年零七個月里,鄧小平來醫院63次,除了葉劍英之外,他是來的次數最多的領導人。他和周總理的感情很深,只要聽到總理身體情況不好,他就立即放下工作趕過來。
1976年1月7日,周總理的病情繼續惡化,已經長時間處於昏迷狀態。深夜11點,彌留中的周總理從昏迷中醒來,他微睜雙眼,認出了守在身邊的吳階平大夫,他用微弱的聲音說了留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
「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更需要你們......」在總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心中牽掛得仍是人民。
周總理說完這句話,就一直睜着眼睛,老是看門口的方向,值班的醫生問:「總理啊,你有事嗎?你還是在找大姐?大姐已經走了!」
周恩來鄧穎超在西花廳前
周恩來晃了晃腦袋,意思是說沒事,不找了,但他就這樣睜着眼睛一直到晚上12點也不睡覺。按說清醒是好事,可醫生們卻緊皺眉頭,這是迴光返照,不是好兆頭啊。
事後大家十分的後悔,那天晚上周總理心神不定,眼睛來回看,一定是在找鄧大姐,誰也沒有想到,這竟是總理生命的最後一刻,沒有想着把鄧大姐喊過去,結果這對經歷了半個多世紀風雨的革命伴侶,沒能見上最後一面,這也成了鄧大姐心中最大的遺憾。
1976年1月8日上午9點58分,周總理心臟停止了跳動,他合上的眼睛再也沒有睜開,結束了將近600天困卧病榻的苦難。
訃告清樣遞到毛主席處,護士孟錦雲拿起一看大吃一驚,她沒敢立即通報,怕毛主席身體承受不住......
下午給主席讀報的時候,孟錦雲聲音低沉的讀起了那張訃告清樣:
「中國人民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周恩來同志,因患癌症,醫治無效,於1976年1月8日與世長辭......」
毛主席正閉着眼睛聽讀報,突然睜開了眼睛,直直的盯着小孟,這時他明白了,他最親密的戰友走了。
毛主席對小孟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又慢慢的閉上了眼睛,緊閉的眼窩裡滾出了淚珠。整個過程毛主席沒有說一句話,只是任淚水默默的流淌……
人民無比敬愛的周總理就這樣永遠的睡著了,是那麼安詳,他解脫了所有的病痛,他以自己的生命歷程,實現了曾經許下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接到消息的鄧小平,神情凝重的走到靈堂前,默默地看着閉目而卧的周總理,久久不肯離去,這是他的戰友更是兄長,他的心在泣血。
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鄧小平親自宣讀了悼詞,送別戰友,成了鄧小平最後的使命。
鄧小平宣讀悼詞
在老百姓心中,周總理沒有財產,沒有兒女,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他是平民「宰相」,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官,這個世界上從此以後再也沒了周總理,就如同天塌了一般。
「只見總理去,不見總理歸」,數百萬群眾把長安街變成了一條充滿哀痛的河流,如此巨大又井然有序的送葬隊伍,在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是何等偉大的力量,這是何等真摯淳樸的感情!
當周總理受盡病痛折磨的軀體融進烈火,化為片片白骨時,人們感覺天塌了、心碎了,這個世界彷彿陷入萬劫不復之中。那一天,成千上萬的首都人民扶老攜幼,默默垂淚,站立在靈車經過的街道兩旁,在寒夜裡蔓延了數十里……
按照總理生前的遺願,鄧大姐親手將總理的骨灰分成了三袋,她讓跟了總理十多年的衛士張樹迎和高振普乘坐飛機,將這三袋骨灰撒到了北京密雲水庫、天津海河和黃河入海口三個地方。
周恩來
周總理將生命交給崇高的革命事業,並為之奮鬥終生,長眠時把骨灰留給大自然,化為青山忠魂,他的名字已經被億萬中國人民銘記,永遠不會忘懷......
周總理在患絕症的最後時光里,為鄧小平掃清了「人為」障礙,鋪平了主政中南海的道路,而鄧小平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帶領中國人民走向了繁榮和富強。
謹以此文紀念敬愛的周總理,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他一直默默護佑着深愛的人民,從不曾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