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能聽到嗎,那是來自東方的巨大驚雷(loud roar),是14億中國人在笑話我們。」
「中國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在耗電巨大的人工智能時代剛剛來臨之際,美國總統及其政黨竟然做出了可以想像到的最嚴重的戰略性自我傷害行為之一。」
「事實上,中國甚至可以考慮把7月4日設為自己的國家節日,『美國電力依賴日』」。

這些精彩之語,出自7月3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之中。這篇評論的標題是,《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將如何讓中國再次偉大》,作者是該報知名專欄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這樣說,應當不是為了誇獎中國,而是對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出台的失望,尤其對法案削減對太陽能、風能和電動車的稅收優惠,限制與中國有聯繫的企業獲得補貼,同時廢除了限制甲烷排放的規定等的痛心和擔憂。因為,按照弗里德曼先生的觀點,所有這一切,會讓美國相關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差。

弗里德曼先生把這一切都與中國掛鈎,與中國聯繫在一起,也不難看出,他是一位對中國非常了解、非常關注的美國人。透過他與中國相關的主要言論和觀點,也不難看出,他既是一位具有較強客觀性的專家,也是一位美國立場非常明顯、對中國戒備之心非常強的美國人。他曾經理性地認為,中美兩國最好的未來是一種名為「美國製造」的戰略,即美國工人與中國資本和技術合作,建立健康的相互依賴關係,兩國將實現「雙贏」。
他還反駁了有關「中國通過欺騙手段獲得了全球製造業主導地位」的無稽之談。弗里德曼先生指出,如今中國製造業巨頭如此強大的原因,不僅僅是中國讓產品更便宜,而且在於中國可以讓產品更便宜、更快、更好、更智能,並且越來越多地融入人工智能。

他還提到,雖然許多中國工程師畢業時可能沒有麻省理工學院的水平,但他們中最好的工程師肯定是世界一流的,而且數量眾多。中國有14億人。「這意味着在中國,如果你在百萬人中脫穎而出,還是有1400人和你一樣優秀。」
但是,他更多的是擔心,擔心中國會超過美國,擔心中國會在經濟領域主導世界,會擔憂美國失去世界領袖地位。因此,他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阻止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即使阻止不了,也要對法案提出嚴厲批評,對特朗普政府提出嚴厲批評。
也就是說,弗里德曼先生是一位美國人,一位看問題非常尖銳的美國人,在他的眼裡,中國是美國的最主要競爭者,美國是不能在競爭中輸給中國的。只要是能夠打敗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政策,就不該取消。不僅不能取消,還要加強,要增加這方面的政策。但是,他又不是一位極端的美國人,不是一位不講道理的美國人。他希望美國永遠領先中國,但又不希望以不厚道、不理性的方式對待中國,希望美國能夠更加平等地與中國展開競爭。

事實也是,中國和美國之間,雖然存在競爭,尤其是中國的快速發展,讓美國感受到壓力,讓一些美國人不舒服。但是,中國的競爭,是在平等基礎上的競爭,是公開透明的競爭,是不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的競爭。很顯然,弗里德曼先生也看到了這一點,感受到了特朗普政府在面對競爭方面的非理智行為。弗里德曼非常嚴厲地對「大而美」法案提出批評,並予以強力諷刺,除了該法案會削弱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外,對世界環境的影響也是負面的,是一種作惡行為。
因此,弗里德曼先生在文章的最後,用非常無奈的語調諷刺道:世界上肯定只有美國共和黨和中國為法案歡呼,畢竟沒有什麼比特朗普這項「大而美,把美國電力未來拱手讓給北京」的法案,更能讓中國再次偉大。

也就是說,弗里德曼先生在能夠客觀評價事物的同時,總體上講,屁股還是牢牢地坐在美國一邊,並把中國當作最主要競爭對手,通過自己的言論、觀點和影響力,給美國政府、特別是特朗普施壓。顯示出,弗里德曼先生和美國媒體有點急眼了。只是,按照特朗普的為人,自然不可能受到弗里德曼先生的影響,而是會堅持自己的「大而美」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