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2025年07月11日00:10:16 歷史 8696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近年來,延安市與北京理工大學共同對舊址開展了修繕和展館建設,於抗戰勝利80周年和北理工建校85周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看到此次開放的展館位於舊址窯洞內,分三個單元展示了自然科學院的創辦、創建者生平和黨在延安時期領導科技事業的情況。

  展示的資料顯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邊區開展自力更生的大生產運動中,創辦自然科學院,用科學技術有力地解決了戰爭和生產中的一系列問題。

  自然科學院副院長陳康白帶領專家結合地質調查並改進制鹽技術,把邊區鹽產量提高五到六倍,不僅解決軍民食鹽問題,還使之成為邊區一項支柱產業和財政來源。生物系師生野外考察發現南泥灣,經科學論證認為適合屯兵農墾並向中央提出建議,為開發陝北「好江南」奠定基礎。

  另一項重要貢獻是發明「馬蘭草紙」,緩解紙張短缺,使得根據地的報刊、書籍和鈔票得以印刷發行,保障了文化和財政運轉。

  當時邊區缺乏鐘錶,政府工作、工農業生產和前線作戰均受影響。數學專家研究制定了延安的日晷標準,使人們能精準定時,促進了邊區的「時間統一」。

  他們還積極用科技服務兵工生產,研製出符合要求的鋼材,並製造了炸藥等化工產品。在無線通訊、醫學、氣象、化學等領域也都有科技工作者參與。

  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帆說:「在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克服物資匱乏、條件艱苦的現實困難,緊貼邊區急需緊缺、堅決服務抗戰大局,逐步形成了理實結合、產教融合的育人格局,為邊區建設和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介紹,當時大批進步人士奔赴延安,一批國內和「海歸」的一流科學人才匯聚在自然科學院,同時學院也成為培養科技專家的搖籃。一大批師生後來成為新中國科學和工業方面的領軍人物,核潛艇事業奠基人彭士祿便是之一。自然科學院也為新中國一批重要理工院校的誕生奠定基礎。

  到1945年,抗日民主根據地擴展到9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戰略相持階段敵後戰場成為主戰場,侵華日軍不得不把65%的兵力投放在這裡。

  延安科技發展獲得國內外廣泛支持,宋慶齡領導的「保衛中國大同盟」等組織為自然科學院提供資金和設備,邊區政府與美國也開展了氣象、通訊、航空等技術合作。

  「自然科學院的建設發展,標誌着黨在延安時期就已經開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實踐。延安時期,黨領導軍民克服封鎖和困難創辦科技事業,對今天有重要啟示。」楊帆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 天天要聞

蔡暢:日本手上的這幾張牌,哪一張都不好打

7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遠超此前針對汽車等特定行業的徵稅範圍。面對這一「最後通牒」,日本首相石破茂當天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強硬回應「日本不會輕易妥協」,並誓言繼續談判以捍衛國家利益。此次關稅升級直擊日本經濟命脈——汽車產業占對美出口超30%,豐田已預警2025財年凈...
鵜鶘3年6800萬提前續約赫伯特-瓊斯 合計剩5年合同成重點培養對象 - 天天要聞

鵜鶘3年6800萬提前續約赫伯特-瓊斯 合計剩5年合同成重點培養對象

北京時間7月11日,根據ESPN名記Shams報道,鵜鶘與前鋒赫伯特-瓊斯完成提前續約,雙方達成一份三年6800萬美元的合同,加上他的現有合同,他與鵜鶘還剩5年9700萬美元合同,其中2029-30賽季為球員選項。赫伯特-瓊斯是2021年的二輪秀球員,他過去4個賽季均是效力鵜鶘。在上賽季赫伯特-瓊斯因傷僅出戰20分鐘,場均32.4分鐘能夠達...
沈從文與頤和園霽清軒 - 天天要聞

沈從文與頤和園霽清軒

◎謝其章 小學時代的頤和園春遊,可說是一件歡呼雀躍的大事,母親會破例給一毛錢零花,一個義利圓麵包,煮兩隻雞蛋,這些吃食平日里難得一吃。六十年來游頤和園十數次,頂數去年四....
為保守秘密 28名八路軍戰士壯烈犧牲 - 天天要聞

為保守秘密 28名八路軍戰士壯烈犧牲

二○一○年,郭家莊村民郭文則指認掩埋三支隊烈士的地方(資料圖片)。  這是一個十分傷感、讓人落淚的故事,但我堅持要把它記下來——為的是讓這些無名烈士的鮮血不要白流,為的是讓我們的後人不要忘記烈士,不要忘記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 天天要聞

解碼成語「程姬之疾」的由來——月事、權力與替身的歷史迴響

作者:黃申在未央宮靜謐的夜幕下,更漏聲滴答作響,彷彿在輕訴着宮廷歲月的神秘與漫長。漢景帝劉啟輕輕放下手中竹簡,一旁侍從立刻心領神會,恭敬地問道:「陛下,可要召程姬侍寢?」此時,椒房殿內的程姬正對着銅鏡,愁眉緊鎖。毫無預警地,月事突然而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