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物職業技能最高獎頒獎了!
貴州兩名「手藝人」憑實力當「國手」!
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
7月6日,
由國家文物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
2025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結果揭曉。
來自貴州的選手吳勝成
獲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
滕昭玉獲金屬文物修復師三等獎,
這也是貴州選手
第二次在全國文物技能大賽上獲獎。

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是文物行業規格最高、項目最多、影響最廣的職業技能賽事。本次大賽共有來自30個省(區、市)的293名選手參加,人數為歷屆最多,共設金屬文物修復師、陶瓷文物修復師、紙張書畫文物修復師、木作文物修復師、泥瓦作文物修復師、考古探掘工6個比賽項目。每個項目均採用「理論+實操」雙軌考核模式,全面檢驗選手們的應變能力與技藝精度,分別產生一、二、三等獎。
本次比賽,貴州共選派12位選手參賽,其中女性兩位,年齡最小26歲,最大53歲,平均年齡33.8歲,涵蓋老中青各年齡段,他們均是從貴州省文物行業職業技能選拔賽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貴州選派12位選手征戰國賽
由貴州省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培訓指導,木作文物修復師一等獎獲得者吳勝成,曾參與修繕過安順文廟、青岩萬壽宮、貴陽甲秀樓等貴州知名古建。獲獎後,他第一時間向記者分享了獲獎感受。
「我從業已28年了,從市級賽,省賽再到國賽,拿獎是目標,現在我信心更足了!」吳勝成說,作為文物保護工作者,首先要對文物、對文化有敬畏之心,其次是發揚嚴謹細緻的工匠精神,最後就是不斷的學習,「你的認知越清楚,對建築構件的保護才越科學,你拿到圖紙做什麼都不怕,做什麼都能給它做好!」
吳勝成和自己的比賽作品
從業8年,貴州省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副主任滕昭玉,是第二次征戰國賽。再次坐到國賽的修復桌前,他不斷提醒自己要心靜如水,努力做好保護修復的每一步。
「二戰國賽,說實話,壓力山大!」滕昭玉告訴記者,首戰國賽回來,他更清楚自己的弱勢在哪裡。期間,通過參加貴州省博物館館藏金屬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培訓班、青銅器修復及複製技藝等培訓班等,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先後主持完成青銅器保護修復項目等金屬類文物保護修復項目5項,強化理論和實操的能力。
滕昭玉對自己拿到國賽獎項的第一反應是「意外」。「畢竟是國賽的考場,高手如雲,都是各省金屬文物保護修復界的『王者』,自己這麼多年的理念和技術在全國是什麼水平,比賽期間還是會緊張。」滕昭玉說。
正在為修復青銅製定修復方案的滕昭玉
「在比賽上,我看到了平時沒用過的工具,也了解到了很多平時不太了解的技術。」滕昭玉說,手藝活最怕「差不多」,更怕不學不練,接下來要加強傳統修復技藝和現代科技手段的融合,用更優的手段為文物「續命」。而這不僅僅是關於手藝,更是關於一種傳承,一種精神,一種比比賽勝負更重要的東西。
來源:記者 應騰
編輯:趙野平
編審:安軼倫
審簽: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