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張弛 何飛
24歲的小夥子小王(化名)最近半年總是咯血,每次量不多,但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在當地醫院就診後經抗感染、止血治療效果不理想,在病友推薦下跨市找到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浙江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中醫師何飛求診。
ic photo 供圖 (圖文無關)
小王告訴何飛,這半年以來,他每天下午起來咳嗽就會增多,間斷痰中帶血,曾去當地多家醫院就診檢查,抽血化驗各項指標炎症指標輕度升高,其他基本正常,有醫生懷疑是“肺結核”感染,結果肺部ct檢查提示陳舊性肺結核,伴有支氣管擴張,並沒有新發感染病灶,多次痰找抗酸桿菌均是陰性,最終只開了點常規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葯,效果並不好。
“您之前感染過肺結核嗎?目前體重多少?”何飛仔細查看病史及相關檢查結果後問。
“我5年前得過一次肺結核,但當時都已經治好了,後面也沒再咳嗽。最近幾年體重倒是下降得厲害,我身高170cm,現在都快要不到了90斤了!”
何飛仔細查閱了小王的肺部ct片,除了陳舊性肺結核病支氣管擴張病灶外,部分囊狀的支擴裡面已有有了典型的麴黴球病灶,進行多次痰真菌培養後,培養到了麴黴菌,並由此診斷其患上了“慢性肺麴黴病”。
何飛向小王解釋,當時肺結核雖然治好了,但它的併發症卻被忽視了。肺結核治癒後,因為長期的結核菌感染破壞,胸廓和氣道結構會被不同程度破壞,若沒有及時干預和長期管理,就容易出現像支氣管擴張症、肺麴黴病等病症,醫學界稱之為結核後肺疾病(ptld)。診斷明確後,何飛採用了中西醫結合綜合的治療方案,一個月後複診,小王的咯血基本停止了。
何飛說,馬上要到“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了,據估計,2020年有1.55億結核病倖存者在世,高達60%的倖存者會出現呼吸功能損害,結核病的影響並不會在治療完成後結束,結核後肺疾病將對許多治癒患者產生了不利影響。結核後肺疾病是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問題,在臨床中像小王這樣的情況經常會遇到。有些患者結核病已治癒,但之後又會出現新的呼吸道癥狀,以及肺和支氣管結構改變等情況。所以,即使進行了足量、足療程抗結核治療後仍可能殘留永久性的肺部結構和功能上的損傷,包括支氣管擴張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麴黴病、氣道狹窄、支氣管血管畸形和纖維化等,出現各種臨床併發症,需要我們警惕。
何飛建議,在肺結核療程結束後,患者還需要到呼吸相關專科進行臨床評價與干預。臨床評估的內容應包括體重指數,肺結構變化、肺功能變化和癥狀積分變化等,同時評估是否存在黴菌定植或感染的風險,並提醒患者避免接觸潮濕陰暗環境。“我們從慢性肺部疾病臨床實踐中吸取經驗來制定結核後肺疾病持續性醫療策略,中西醫結合治療為患者提供了更優解,能有效降低殘留損傷的危害,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