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勝師傅:你們救命的大恩大德,永生永世都烙在我的心裡,新年快樂!”
2006年2月12日,春節剛過,在廣東東莞市殯儀館工作的何亞勝,收到了一張特殊的明信片,明信片中有如上一句話。
救命、大恩大德,這些字眼印入何亞勝的眼帘,卻讓他久久回不過神來。看到寄信人的名字“陳翠菊”,以及寄信地址浙江金華,更讓他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這個人來。
“哎呀,是她!”突然間,何亞勝想到了什麼,驚呼了一聲。11年前,在殯儀館當收殮工的他,發現一具“無名女屍”仍有氣息,連忙停止火化,通知了館長。
多年之後,這個當年差點被推進焚屍爐的女孩長大,這次寄來明信片,原來是回來報恩的.......
東莞收斂工,挽救“無名女屍”
何亞勝還記得,那是1995年7月27日的中午,他剛剛出完外勤回到殯儀館,就接到館長下達的任務,要求他將停屍房內的一具“無名女屍”拉進焚屍爐,進行火化。
何亞勝在東莞殯儀館工作多年,像今天即將焚化的“無名女屍”,他早已見怪不怪了。在當時那個年代,東莞魚龍混雜,來打工的青年男女很多,也有被拐賣而來的,他們中有的人死了,連身份都無從查起,只好交由殯儀館進行火化處理。
對於這具無名女屍的來歷,何亞勝有所耳聞,她是在一座天橋下被環衛工人發現的。當時她蓬頭垢面,散發出陣陣惡臭。環衛工人看她沒有呼吸,連忙選擇了報警。公安局的法醫對這個姑娘進行過身體檢查後,認定其已經死亡,當場下了死亡鑒定書。鑒於沒有身份證明,民警將其拉到了殯儀館,準備火化。而火化的任務,便交到了22歲的收殮工何亞勝身上。
一切準備就緒後,何亞勝來到無名女屍身邊,準備將她推入焚屍爐。可就在這個時候,讓何亞勝吃驚的事情發生了:這名“女屍”的腹部一起一伏的,像是正在呼吸。
何亞勝嚇壞了,瞬間想到了港片恐怖電影里的各種場景,難不成姑娘生前有什麼冤屈,竟然“還魂索命”?好在何亞勝從業多年,足夠大膽,他躡手躡腳走上前去,赫然發現“女屍”的喉嚨在動,手指也微微在動彈。
她真的沒死!何亞勝暗鬆了一口氣,連忙向館長彙報了此事。人命關天,館長不敢怠慢,火急火燎地把姑娘送去了東莞附城醫院。
經過緊急診斷後,醫生髮現這個姑娘的確沒死,但她病情嚴重,極度營養不良,嚴重脫水,並出現了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臟器嚴重衰竭的情況,性命危在旦夕。
姑娘身份不明,自然無力承擔任何醫療費用,但人命要緊,院長一聲令下,醫護人員紛紛忙碌起來,對姑娘進行了緊急救治。姑娘脫險後,護士長李瓊娟還自掏腰包,給姑娘請了護工,照顧她的日常生活。
然而姑娘已是瘦得皮包骨頭,而且大小便失禁,臭味熏天。饒是幹了幾十年的老護工,也對她的情況望而卻步,給多少錢也不幹。無奈之下,醫院又派出幾組護士,輪流值班照顧姑娘,每天堅持為她輸液,擦洗身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之後,姑娘終於悠悠轉醒,逃出了鬼門關。得知“女屍”離奇復活,東莞市民紛紛奔走相告,各大媒體記者也趕來醫院,對姑娘進行了採訪。面對記者的鏡頭,姑娘也開口說話,道出了自己的經歷.......
身份揭開,接力救助貴州女工
原來,這個姑娘名叫陳翠菊,這年剛滿18歲,是出生在貴州省榕江縣的苗族姑娘。
陳翠菊居住的小山村位於黔東南,貧窮落後,村民世代以務農為生。1995年過年,陳翠菊聽堂姐說起,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大家都選擇去廣東打工,能掙到不少錢。
陳翠菊剛滿18,聽完堂姐的講述後躍躍欲試,動了去廣東打工的心思。對於女兒的想法,陳家父母也無條件選擇了支持。為了湊夠女兒外出打工的路費,二老不惜賣掉了原本用來翻修房屋的木材。
過完年後,陳翠菊打包好行囊,帶着父母的殷殷囑託,何堂姐一起出發,來到了東莞打工。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常年在家務農,吃苦耐勞,經過應聘如願進入了一家電子廠工作。
然而生活和工作剛剛安定下來,陳翠菊就因為水土不服病倒了。工友們看她情況不秒,紛紛勸她去醫院治療。可這個小姑娘平時連一包方便麵都不捨得買,怎麼可能就醫。一來二去,她病情加重,餓得面黃肌瘦,為了不被扣工資強忍着上班,每天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1995年7月的一天,好不容易趕上禮拜天,原本想休息的陳翠菊又被廠里的姐妹叫了出去,到東莞市區逛街。這是陳翠菊第一次去市區,她人生地不熟,加上患病精神恍惚,竟不知不覺掉了隊,和工友們走散了。
孤立無援的陳翠菊,只好憑藉稀疏的記憶往電子廠的方向步行而去。天性膽小的她不敢問路,就這麼漫無目地往城外走,餓了翻垃圾堆,渴了喝河裡的水。
在7月26日這一天,陳翠菊終於支撐不住了,她倒在了一座天橋下,一陣頭暈目眩之後栽了下去。等她醒來時,才發現自己躺在了醫院裡。
陳翠菊
得知自己差點被當做“女屍當場火化,陳翠菊哭笑不得,也對挽救她性命的何亞勝和醫護人員感激不已。經過這場風波後,陳翠菊心有餘悸,決定暫時返鄉,等養好身體後再作打算。
然而當消息傳回貴州,陳翠菊的父母卻犯了難,女兒好不容易撿回一條命,他們卻連接女兒回家的路費都掏不出來。最終,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原則,醫院再次伸出援手,集資湊齊了陳翠菊的路費,還資助給她800元,作為她日後療養的費用。
捧着車票和800元現金的陳翠菊,再次流下了感激的眼淚。她跪倒在院長面前,當場發誓:“謝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回報你們這些好心人!”
所有人都為小姑娘的志氣鼓掌喝彩,但大家都只希望她平平安安,根本不曾想過,時隔11年之後,陳翠菊真的做到了!
陳翠菊和陳仲濂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1995年10月,陳翠菊回到了貴州老家。經過媒體的傳播,她的故事廣為人知,東莞文藝界甚至把此事搬上了舞台,取名《採菊回鄉》。
陳翠菊果然沒有忘記幫助過她的好心人,1996年過年時,她特意給何亞勝和東莞附城醫院寄去了感謝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然而當死裡逃生的陳翠菊回到老家,卻為日後的生計犯了難。她想再次外出打工,可一想到那段經歷就心有餘悸,不知道路在何方。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來自浙江金華,在一所中學擔任美術老師,名叫陳仲濂的中年男子聯繫到了她。陳仲濂得知陳翠菊的故事後,對這個姑娘同情不已,他認為陳翠菊只有學習文化,才有可能改變命運。因此,他給陳翠菊寫了一封信,邀請她到金華求學。
按照陳老師的設想,陳翠菊可以到他就職的中學讀書,跟着自己學習文化和美術。可當他把這個提議告知校方,希望能為陳翠菊免除學費時,校方卻以經費不足拒絕了他。
陳老師並沒有氣餒,他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資,給陳翠菊姐弟倆交了學費,把兩人接到了金華。
初到金華時,陳翠菊一度表現得非常自卑,不與人交流,美術也學不進去。學校的老師甚至斷言:“看小姑娘這種情況,想成為一位畫家幾乎不可能。”
然而陳老師並沒有放棄陳翠菊,每當發現陳翠菊有所懈怠時,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囑咐她說:“想想那些救助過你的恩人,你只好足夠努力,才能兌現你當初的誓言!”
在陳老師的悉心培養下,陳翠菊不負重託,終於成為了一名畫家。她的畫作屢屢在國際大賽中獲獎,在美國、韓國等30多個國家舉辦過自己的畫作展覽,一舉功成。
作為陳翠菊的伯樂,陳老師對她取得的成績十分欣慰,他不止一次地說:“我十年的辛苦付出沒有白費,我從不為幫助過她感到後悔!”
知恩圖報,回東莞報恩
2006年春節,已經成為知名畫家的陳翠菊給救命恩人何亞勝和東莞附城醫院寄去了明信片,字裡行間都是對當年恩情的感激。
2006年4月9日,時隔11年之後,陳翠菊身着一身傳統苗族服飾,又一次踏上了東莞的土地。這一次她有了足夠的底氣,就是來報恩的!
在去往附城醫院的路上,她不顧路人的眼光,堅持以中國傳統大禮跪謝。當見到昔日幫助過自己的恩人何亞勝後,她更是淚流滿面,長跪不起。
為了報恩,陳翠菊不僅為何亞勝和醫院四能趕上了錦旗,還自製了一副長達長達42米,取名為《枯木喜逢春》的畫作,向恩人彙報自己的成績,表達自己的感激。
不僅如此,離開東莞後,每逢中國的傳統節日,陳翠菊都會給恩人打電話問候,寄去自己精心準備的明信片。
2022年,陳翠菊已過不惑之年,仍將大半精力放在繪畫上。在繪畫之餘,她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屢屢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捐款、獻愛心。
用陳翠菊自己的話來說,她在恩人的幫助下重回新生,她亦心懷感恩,回饋社會,這才是對恩人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