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
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
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
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到了什麼?竟避免了一場大禍。
這個不起眼的香煙盒,又是怎樣傳到粟裕將軍手中的呢?
天衣無縫的偽裝
戰爭,既看重士兵在正面戰場上的戰鬥能力,又看重各自戰場情報的收集。
而卧底,正是獲取情報的關鍵一環。
施亞夫,卧底中的佼佼者,粟裕將軍手中的香煙盒,正是出自他之手。
1941年,施亞夫以“施中將”的身份,打入敵人內部,被汪精衛委任為第七師師長,職位相當高。
作為一個卧底,能夠坐到那麼高的位置,除了需要極其高超的偽裝技巧之外 ,卧底的時間的早晚、以及身份的塑造也相當重要。
當時,施亞夫接收到上級的秘密命令,命令他前往南通帶領一支隊伍,人數大概為幾百人,並且做好隨時打入敵人內部的準備。
到達隊伍的施亞夫,並沒有魯莽的直接去投靠汪精衛的偽政府,他知道,帶領這麼多人直接投靠,不一定能夠獲取敵人的信任。
於是他給自己提前設定好“中將”的人設身份,並對隊伍做出了偽裝,他要吸引汪精衛前來“收編”。
施亞夫將自己隊伍的名字改為“綏靖軍”,並給自己建造了一個非常氣派的指揮所。
指揮所的布局也相當有講究,在氣派的同時,又體現出一種陳舊感,給人展現出一種“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
汪精衛砸聽說南通這地方有一個“綏靖軍”,立馬就生起了收編的想法,當他派人看到施亞夫精心設計的指揮所之後,更加堅定了收編的決心。
畢竟兵力太強的不敢收,兵力太弱的又不屑收,像施亞夫這種,高不成低不就,還比較缺錢的勢力,簡直就是收編的最佳對象。
就這樣,施亞夫成功被汪偽政府“收編”,並被汪精衛任命為師長。
有了這層身份,施亞夫不僅可以接觸到偽軍的高級機密,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觸到日軍的消息。
這也給他之後向粟裕將軍傳遞消息,打下了基礎。
巧妙獲取情報
就在施亞夫打入敵人內部沒多久,他就收到了日軍即將開展“清鄉”行動的消息,而清鄉的對象,正是共產黨在南方的重要軍事力量,新四軍。
當時日軍召集了偽軍軍官開會,商議“清鄉”行動的具體事宜,身為師長的施亞夫也在日軍召集的名單之上。
施亞夫剛一進入日軍司令的指揮室,就看到了那張標註這各種各樣信息的地形圖,只看一眼,施亞夫就知道,新四軍的內部被敵人滲透了。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日軍司令沒有進行猜測,直接就斷言新四軍會按照地圖上標註的路線行進,並命令在場的偽軍軍官,在中途進行攔截。
施亞夫內心十分着急,他知道自己必須將這裡的信息給傳遞出去,否則新四軍的指揮系統很可能會毀於一旦。
很快,他就想好了對策。
他一邊假裝認真思考日軍司令的部署規劃,一邊又帶着疑惑發問:
“新四軍的部署信息屬實嗎?不會被騙吧?”
眼看有人竟敢質疑自己的計劃,日軍司令也有些生氣,但他畢竟還需要這些偽軍幫自己做事,便不耐煩地反問道:
“你的意思是說,我軍特務會給我傳遞假電報嗎?”
施亞夫立馬裝出敬佩的表情,高興地說道:
“原來您早有準備,那我就放心了。”
施亞夫已經取得了想要的信息:
一,我軍內部藏有卧底;二,這個卧底是通過電報傳遞消息的,極有可能在電報科中工作。
這樣的信息就已經足夠了,如果再繼續追問下去,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懷疑,施亞夫便適可而止。
巧借煙盒傳遞情報
情報已經獲取,接下來就是怎樣將情報傳遞出去了。
看着桌子上隨意擺放的空煙盒,施亞夫心生一計。
在會議結束之後,施亞夫將自己探查到的消息,寫到一個小紙條上,並附帶了一張耳機的簡筆畫。
然後,將紙條塞進自己新買的香煙盒底部,確保香煙盒無誤之後,便將其帶到身上,將其送到了一名路上叫賣香煙的小孩子手上。
這位只有14歲的小孩子,正是施亞夫對外傳遞消息的橋樑。
小戰士不動聲色地將施亞夫的香煙放到整箱香煙的最下層,然後原地又叫賣了一會兒,便向我軍地下黨所在的位置走去。
小戰士將香煙盒送到我軍接頭人的手上,小聲說道:“施先生的煙。”
接頭人立馬知道了情況,買下香煙之後,便迅速離開了原地,派騎兵,將這盒香煙以最快速度送到了粟裕將軍的指揮部。
看到香煙里的內容和那副清晰的耳機畫,粟裕已經了解了情況。
他迅速下令,讓全軍進入無線電靜默狀態,從即刻開始,沒有他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對外發送電報。
然後他又派騎兵,以最快速度趕上正在返程途中的各位高級幹部,命令他們立刻返回指揮部。
做完這一切之後,粟裕將軍又親自下令,徹查電報科,特別是發送指揮信息的電報。
果不其然,新四軍內部的叛徒很快就浮出水面,竟然是有一定資歷的老紅軍。
粟裕將軍沒有猶豫,當即將這個叛徒處以槍決。
情報工作就是這樣,雖然沒有戰場上的硝煙,但同樣驚險,有時候說錯一句話,就可能導致自己暴露。
而暴露的唯一下場,就是死。
萬幸的是,施亞夫在最後,成功從日軍手中脫身,功成身退。
參考資料:
潛伏在日偽“心臟”的中共特工施亞夫——黨史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