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採訪·英雄未老】“傷疤是我的戰旗” 曾參加緬北戰役的98歲老戰士: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2025年07月04日13:10:13 歷史 5955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採訪·英雄未老】“傷疤是我的戰旗” 曾參加緬北戰役的98歲老戰士: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 天天要聞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李迅典 龐越 林小藝】

出生於貴州大方縣的樊超群今年已98歲高齡,他曾在抗戰時期參加過緬北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他所在的部隊在天津參加了傅作義部隊的起義,解放後在地方稅務局、供銷社、糧食局工作,並於195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25年6月,《環球時報》記者在貴陽其女兒家中見到了他,樊超群穿戴得整整齊齊,一臉笑意地坐在沙發上,身上掛着綬帶,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糖果。他的女兒笑着說,“知道你們要來,他一大早就起來了,要我去買糖果給你們吃。隨着寒暄,樊超群也逐漸打開了話匣子,許多沉睡多年的往事伴隨着講述逐漸蘇醒。

1944年春天,年僅17歲的樊超群還在貴州大方縣第一中學讀書。那年,抗日烽火燃遍華夏,中國抗戰進入最艱難的階段,他毫不猶豫投筆從戎,奔赴雲南昆明巫家壩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軍事訓練。隨後,他被編入中國遠征軍第五軍,擔任見習文書,後任班長。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旨在協防緬甸,尤其是保障承擔著90%以上國際援華物資運輸、被稱為中國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的安全。1942年2月至1945年3月,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樊超群回憶,滇緬抗戰時,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都在大理地區暫時駐紮、集結或經過大理奔赴抗戰前線。大理成為名副其實的兵城,也是滇西抗戰的指揮中心和大本營。

1944年,他所在的部隊輪換駐防大理,“那天是深夜,我們部隊在大理城紮營休息。日本的飛機突然來了,丟了好多燃燒彈在駐軍地,火一下子就燒起來,有一個燃燒彈落在了我腿旁邊,我的腿就是那個時候被燒傷的。我被送到昆明陸軍醫院住了三個月,才又重回戰場。”他說著,輕輕捲起褲腿,一道皺巴巴的疤痕清晰可見,“那時候什麼都不怕,就是痛恨日本人,只想着在戰場上多消滅幾個日本侵略者,這傷疤就是我的戰旗。”

緬北戰役是樊超群參與的最重要的戰役之一。緬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北部對日軍進行的一系列反攻戰役。1944年深冬,樊超群所在的第五軍作為先鋒入緬,承擔了緬甸戰場最艱巨的作戰任務。

樊超群至今還清晰記得緬北戰役中的一次夜襲。“1944年底的一天夜裡,我們趁夜接近三個日軍哨所,發現每個哨所只有兩個日本兵站崗。我們一擁而上,迅速將六個日本兵全部殲滅。後來,(我們)發現還有另外十五個日本兵在睡覺,我們一舉把他們全部俘虜。”他語調變緩,低聲補充道,“那一戰我們也犧牲了三位戰友。”

後來,樊超群還跟隨部隊參加了著名的騰衝戰役和滇西大反攻,最終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回憶至此,他動情地說:“打仗的時候,條件很艱苦,但我們作為軍人,一不怕死,二不怕犧牲,堅決完成任務!”

1945年,日本投降,這也是樊超群記憶里最激動與幸福的一刻。“我記得當時大家都高興得跳起來。我們部隊每個士兵都獎勵兩個月工資,每個人都爭着看日本投降的報紙。部隊在昆明聯歡了一個星期。”

抗戰勝利後,樊超群被保送至武漢的武昌陸軍學校學習軍事。1948年畢業後,他所在的部隊在天津參加了傅作義部隊的起義,隨後南下,解放貴陽,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國家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樊超群堅定而自豪地說道,據他回憶,當時他提出了請求,連隊的介紹人積極幫助他完成了黨組織的申請過程,最終在1958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談及如今的生活,樊超群感慨萬分。他表示,看到國家越來越好,他打心眼裡覺得欣慰。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穩定、工作順利,他感慨現在的生活比當兵時好太多了,當時條件艱苦,吃不好穿不暖,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採訪接近尾聲,臨別時樊超群與家人將滿滿的零食糖果塞進記者手中,於他們而言,這些糖果不止是熱情待客的禮物,也是對後輩最質樸的疼愛。

臨別時,關注黔籍抗戰老兵志願者慰問團的志願者將一本專門記載抗日老兵故事的書籍贈予了記者,志願者告訴記者,貴州地區曾經有400多名抗戰老兵,如今僅剩寥寥數十人,且每年的數量都在銳減。記者翻看書籍時發現,在書頁末尾的表格上,大多數老兵的狀態已被標記為故去,一個個名字,一張張故事是那樣的鮮活,背後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他們的名字或許在時光長河中被沖淡,但他們那懷揣着熾熱愛國之心的精神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空之上,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