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 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2025年06月05日09:43:10 科學 1502

在全球科技競爭的舞台上,近期幾起重大事件突顯了行業格局的快速演變。從美國出口管制對中國AI人才的催化作用,到台積電頂尖晶元工藝的突破,再到英偉達重奪市值第一寶座,這些新聞不僅牽動投資者神經,更折射出地緣政治對技術發展的深遠影響。以下基於最新媒體報道,為您梳理核心細節。


英偉達: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 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 天天要聞



AI出口管制反促中國崛起,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據6月3日消息,英偉達首席科學家比爾·戴利在接受採訪時直言:美國對中國實施的人工智慧晶元出口管制禁令,正帶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戴利指出,禁令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技術,包括英偉達的H20晶元,這反而為中國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他解釋道:「大量過去替英偉達撰寫程序的中國AI研究人員,現在都在幫華為寫程序。」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2019年僅擁有全球約三分之一的AI高端人才,如今這一比例已接近全球一半。戴利強調,儘管華為的AI技術仍不及英偉達,但已提供「相當可靠的解決方案」。他坦言:「如果不是美國的管制措施,華為可能不會如此快速地成長。」華為在中國市場失去競爭對手後,迅速吸納人才,其自主研發的軟體已在可靠性上取得顯著進步。這一轉變凸顯了管制政策的雙刃劍效應——在限制美國企業短期收益的同時,意外加速了中國本土巨頭的崛起。


英偉達: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 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 天天要聞


台積電2nm工藝良率突破90%,美國工廠產能飆升


與此同時,晶元製造巨頭台積電也迎來里程碑。6月3日消息顯示,其2nm晶元製造工藝良率已突破90%,標誌著半導體技術邁入新紀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正火力全開:產能接近滿負荷運行,訂單源源不斷,主要客戶包括蘋果、英偉達、高通、AMD和博通等美國科技巨頭。目前,該工廠每月生產15,000片12英寸晶圓,並計劃很快將產能擴大到24,000片——這也是其峰值產能。市場對2nm工藝的需求異常強勁,台積電收到的2nm晶元設計數量是5nm工藝的四倍。工廠今年初投產,現生產N4工藝晶元(即5nm和4nm晶元),英偉達的AI晶元正在驗證階段,預計年底前量產;蘋果作為最大客戶之一,將成為首批接收者。然而,產能擴張帶來成本壓力:由於美國生產成本較高且工廠利用率高,台積電可能將晶元價格提高多達30%,這可能推高下游電子產品價格。


英偉達: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 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 天天要聞



英偉達市值重登全球第一,但管制或致80億美元損失


科技股的熱潮在6月4日達到新高峰。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6月3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熱門科技股多數上揚。英偉達股價上漲近3%,收報141.40美元,市值達3.45萬億美元,超越微軟的3.44萬億美元,重奪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頭銜。回顧歷史,英偉達去年6月首次登頂,此後與蘋果、微軟輪番領跑;上一次登頂是今年1月24日。支撐這一漲勢的是其強勁財報:2026財年第一季度,英偉達營收達441億美元,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69%;凈利潤188億美元,環比下降15%,但同比增長26%。不過,前景並非一片光明。英偉達在財報中警告,第二財季收入可能因美國對華H20晶元出口管制政策損失約80億美元。這與其科學家戴利的觀點形成呼應——管制在助推對手的同時,也在削弱自身短期收益。


英偉達:美國禁令逼走大量人才 華為成最大受益者 - 天天要聞


結語:整體來看,這些事件交織出一幅複雜的科技競爭圖景:美國管制意外激活了中國AI生態,台積電的製造優勢帶動全球晶元升級,而英偉達的市值登頂伴隨隱憂。戴利的反思點明核心——人才與技術流動無法被國界禁錮,華為的崛起證明了中國市場的韌性。未來,隨著2nm晶元量產和AI競賽白熱化,地緣政治與商業邏輯的碰撞將持續重塑行業格局。投資者需警惕成本上升和市場波動,但創新浪潮無疑將推動新一輪增長。

注意:所有信息均來官方資料、網路公開報道、科技媒體評測,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管理員更改刪除!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布「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介面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介面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介面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介面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