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2022年10月12日12:59:16 科學 1079

北溪管道爆炸,中國衛星卻在第一時間獲得了觀測數據。這不僅代表著我國衛星實力足夠強,也打消了人們此前的一個重要疑慮,那就是如何防止中國的能源管道未來遭到襲擊?

中國日前調動了最先進的地球觀測衛星之一,高分5號02星,對北溪管道發生事故的相關海域進行了遙感監測,以查明有多少甲烷被泄露到了大氣層中。

中方團隊表示,在沒有掌握相關細節的情況下,高分衛星可以顯著縮小觀測的區域。在高分衛星的幫助下,中方團隊第一個準確測量出了北溪管道的甲烷泄漏量,為每小時79噸,這一數據後來也被西方調查團隊所普遍採用。

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 天天要聞

我們都知道,北溪管道爆炸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可現在依舊疑點重重,大部分人都認為美國乾的,側面的證據也有不少,但就是缺乏直接的、一針見血的證據。

俄羅斯方面肯定是想得到這些證據的,但是歐盟拒絕讓俄方參與調查,導致俄羅斯現在很被動:既沒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也找不到證據指控美國。而從目前來看,就算有證據,恐怕也都被毀掉了。

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 天天要聞

中國雖然是旁觀者,但也很擔心:萬一中國和周邊國家之間的能源管道未來哪天也被炸了,到時候我們要怎麼辦?現在應該採取什麼措施,來防止這種悲劇的發生?

這種擔心,從中方對北溪管道爆炸的表態中就有所體現,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明確指出,北溪泄露事件凸顯了跨境基礎設施的脆弱性,中方願同各方共同維護跨境基礎設施安全。

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 天天要聞

中國的擔心絕不是「杞人憂天」。北溪管道所在的波羅的海,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域,北約軍艦和衛星,可以說是24小時都在盯著這裡,但結果北溪管道還是發生了事故。

相比之於,中國雖然不從海底管道進口天然氣,但中國卻與眾多陸地鄰國有著龐大而複雜的能源管道網路,在「西氣東輸」等國家能源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一旦未來中國周邊局勢出現劇烈變化,中國大後方的這些能源管道,自然也可能被別有用心的外部勢力所盯上。

實際上,美國一直以來就很喜歡封鎖對手的能源通路,來達到壓制對手的效果。二戰時期,美國就在海上對日本的能源進口進行了全面封鎖,對日本的戰爭機器造成了沉重打擊。而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也多次揚言,一旦未來與中國發生直接軍事對抗,就將派出美軍航母封鎖馬六甲海峽等海上要道,堵住中國的能源進口。

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 天天要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這一設想開始逐漸站不住腳。一方面,中國海軍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與美國海軍的實力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美國將越來越難以維持其全球海洋霸權;另一方面,中國不斷推動能源進口多元化,逐漸擺脫了對中東能源的過分依賴,大量來自俄羅斯以及中亞國家的油氣進入到了中國市場。

2019年,中俄之間的「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正式建成通氣;而就在不久前,俄羅斯方面表示,途徑蒙古,最大輸氣量接近「北溪1號」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預計將在2024年開工。

北溪上空,中國衛星開始監控,同樣的招數,中國是否能防住? - 天天要聞

可以說,美國只通過海上封鎖的方式,就想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陸地能源管道,似乎就成了比較薄弱的地方。

而中國將如何應對這一情況,顯然我們已經給出了其中一份答案,那就是衛星監控。這次高分衛星雖然檢測的是北溪管道的泄漏情況,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衛星目前的高精度和極快的響應速度。中國的能源管線這麼長,雖然每天都有人工監測,但恐怕也難以做到滴水不漏。而如果有衛星監測的輔助,那麼中國的能源管道將很大程度上杜絕意外的發生。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 天天要聞

新毒株來襲了?專家提醒:囤葯不如保護自己

新冠病毒又來了?我們要做什麼準備?近期,隨著氣溫變化和人群流動增加,全球多地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人數上升的趨勢。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襲美國。自2023年10月以來,多國報告了新型變異株的傳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 天天要聞

五億年前三眼海怪現世:26節身軀改寫進化認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團隊在寒武紀岩層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這種被命名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僅長有三隻眼睛,其多達26節的軀體結構更顛覆了科學界對生物體節演化時間的認知。這項發現為研究現代節肢動物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也重新定義了人類對五億年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讓-伯納德·...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 天天要聞

百萬公里「鳥翼」太陽爆發,24小時內或衝擊地球,地磁暴與極光預警

5月15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場罕見的巨型太陽活動——一片跨度超96萬公里的熾熱等離子體帶從太陽北半球噴發,形成壯觀的「鳥翼」狀結構。這場爆發可能在未來24小時內對地球產生輕微衝擊,或引發地磁擾動及極光現象。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衛星記錄,此次噴發的等離子體帶長度達96萬公里,是地月平均距離(約38.4萬公里)的...
PEEK行業交流0515 - 天天要聞

PEEK行業交流0515

Q&AQ:當前 PEEK 材料的價格是否也是阻礙其在機器人領域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未來從成本角度來看,是否會有一些變化?各企業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 天天要聞

攜青蛙胚胎入境美國,她的案子引發關注

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一名俄羅斯籍的女研究員,在今年2月入境美國時遭美國執法部門扣押。當時她被扣押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隨著更多案情披露,該案一些情節讓人覺得更奇怪了。 根據美聯社....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 天天要聞

她為女性打開了航空世界的大門,卻在一場環球飛行中神秘失蹤

地球是一個奇蹟歷史|美國將國家地理中文網設為星標方能收到正常推送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和她的飛機。埃爾哈特是一位美國女飛行員,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創造了歷史。| 國家地理圖片集1937年6月,當阿米莉亞·埃爾哈特(Amelia Earhart)坐進洛克希德·伊萊克特拉(Lockheed Electra)飛機的駕駛艙時,她..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 天天要聞

甘肅一地現大量飛鳥在天空盤旋,有網友擔心為地震前兆,地震局: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異常

近日,甘肅白銀靖安縣有網友反映,小區上空有大量鳥類盤旋,這些鳥還會反光,該網友擔心是地震預兆。5月15日,靖安縣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告訴瀟湘晨報記者,他們關注到了這個情況,最近晚上都有鳥在飛,不過目前沒有接到異常的反饋。工作人員稱,鳥類聚集並非特別的異常,將持續監測,同時向上級反饋,讓他們去核實,問下動物...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 天天要聞

新實驗打破常識:雞蛋這樣落下才不容易碎!

想像一下你要完成一個挑戰:把雞蛋從一定高度鬆手讓它落到檯面上,卻不能讓它碎掉。你可能會自然地選擇讓雞蛋尖的一端朝下,因為我們總覺得那是它最結實的方向。但這個「常識」,真的對嗎?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組工程系學生通過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的研究顯示,當雞蛋被側向釋放時,它...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 天天要聞

時隔百餘年 海南發現壁虎屬新物種

新華社海口5月15日電 經反覆核實論證,海南省林業局15日確認,時隔百餘年,海南再次發現一個壁虎屬新物種——自然保護地壁虎。這也是首個由我國人員在海南本土發現並命名的壁虎屬物種。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2024年12月8日,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拍攝的自然保護地壁虎。(周潤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