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2025年05月07日20:44:03 科學 1296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最近不少網友

在河道邊散步時

見到一串串粉紅色的「葡萄」

這些可不是新奇植物

而是外來入侵物種福壽螺的卵塊!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前方高能預警!下方圖片可能引發不適)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福壽螺的卵

多到讓人頭皮發麻

福壽螺原產於南美洲

1981年引入中國後

成為危害巨大的外來侵入物種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每年5月-8月

是福壽螺產卵和孵化的高峰期

沒錯,就是現在!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福壽螺的卵

如果大家遇到

上面這些「粉色葡萄串」

千萬要注意了!

這些危害要知道

1.危害植物生長

福壽螺以植物為食,會啃咬植物的根部和葉子,導致植物的生長受到限制。

2.破壞生態平衡

福壽螺在我國的天敵非常少,加之福壽螺的生命力極強且繁殖速度快,本土物種很難與福壽螺競爭生存空間,會嚴重破壞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3.傳播寄生蟲病

福壽螺體內含有大量的寄生蟲,包括血吸蟲、肺吸蟲、管圓線蟲等,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極易感染寄生蟲病,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如上所述

福壽螺不僅卵多

身上的寄生蟲還巨多

一口可吃出6000條寄生蟲!

福壽螺是一種

人畜共患寄生蟲病的中間宿主

據統計

一個福壽螺中含有的寄生蟲數量

少的有3000條

多的則達6000條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很多福壽螺體內都有

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

如果食用了未煮熟透的福壽螺

當寄生蟲進入人體後

可能會破壞神經組織

導致劇烈的頭痛、噁心、嘔吐、發熱昏迷

以及精神異常等癥狀

嚴重可導致痴呆甚至死亡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如何分辨福壽螺?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目前田螺已上市

為防止大家認錯誤食

3招教你區分福壽螺和田螺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01 如果你吃到的,是帶殼的螺

那就看殼顏色

↓↓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看形狀

↓↓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看硬度

↓↓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02 如果你吃到的,是不帶殼的螺肉

在飯店或是外賣中的很多螺肉,都是不帶殼的熟螺肉。這時需要注意,福壽螺有2個觸鬚+2個唇須。而田螺只有2個觸鬚。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03 看螺的內部

福壽螺是卵生,是粉色卵。而田螺是卵胎生的,裡面是滿滿的帶殼小田螺。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最後,小創提醒大家

目前,針對福壽螺的處理

主要還是以人工撿螺、剷除螺卵

集中搗毀和使用藥劑滅殺等方式為主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如果大家看到福壽螺

或是福壽螺的卵後

也不必驚慌,不要觸摸

不要食用、不要飼養

可以向相關部門反映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趕緊轉發給你的親朋好友

別吃錯啦!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來源 | 杭州交通918 廣東疾控

編輯 | 梁倩怡

校對 |鄭劍鋒

審核 |王婷婷

監製 | 戴潔

轉載請註明以上信息

本條微信部分圖片或來自於網路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一口下去6000條寄生蟲!別碰、別吃!嚴重可致死→ - 天天要聞

新到1600噸!最低29.8元/斤,「果中貴族」還要降價?

頂流扎堆!深圳人集體「請假」!

火炎焱燚!深圳全國第二!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 天天要聞

松典DC226K相機:大學生旅拍神器的硬核技術邏輯

在過去一周的五一小長假里,國人再掀出遊熱潮,輕量化出行與高質量旅拍需求成為焦點。松典DC226K雙攝相機憑藉其「前後雙芯、超清畫質、智能操控」三位一體的硬核配置,直擊年輕用戶痛點。從商業級影像創作到一鍵濾鏡直出,從便攜設計到長續航能力,這款相機如何成為年輕人旅拍新寵?答案藏在技術細節中。硬核配置:前後雙芯...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 天天要聞

太陽抵近探測:穿越火海的科學之旅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太陽抵近探測計劃飛船發射後經地球—木星借力變軌、入軌過程以及最終的科學軌道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爆發對地球周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示意圖。作者供圖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科學家們警告,一場具有1859年卡林頓事件規模的超級太陽風暴正在醞釀。太陽活動的頻繁...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 天天要聞

河南33項重大創新項目通過驗收

本報訊(記者 尹江勇)從電子信息到新材料,從新能源交通到生物醫藥,河南科技創新再結碩果。5月7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今年我省首批33項省重大創新項目集中驗收工作順利完成,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集中落地,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C919迫降在農田」?實為飛機模型將用於科普體驗

速覽- 網傳視頻所謂的「迫降」實際為C919飛機模型在運輸途中的畫面。該模型4月25日于山東製作完成並運輸至安徽蕪湖,後續將模擬駕駛艙,用作科普教育。網傳說法完全是扭曲事實,容易造成誤導。事件背景近日,海外社交平台廣泛傳播一段視頻,聲稱是「C919迫降在山東章丘農田裡的畫面」。然而,該視頻畫質模糊,且機型特徵與...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大,最新Nature!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偉團隊通過給發光二極體(LED)「拍片子」,找到了純紅鈣鈦礦LED性能瓶頸的原因,並成功製備出高性能純紅光鈣鈦礦LED。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5月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 天天要聞

那幽深的地下,藏著人類有史以來全部的秘密

不久前,一則有關埃及金字塔發現「地下城」的新聞引發考古界廣泛關注。一個以義大利科學家為首的科研團隊宣稱:他們在埃及吉薩金字塔群的哈夫拉金字塔下方發現了一處疑似「龐大地下城市」的神秘結構,包括藏有巨大石灰石的平台,還有8條直徑在10米到12米之間的巨大圓柱狀深井。這些井壁就像旋轉樓梯,直達地下約650米處,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