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2025年05月11日18:03:03 健康 1125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 天天要聞

石學敏於1962年從天津中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進入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工作。1968年,石學敏隨中國醫療隊前往阿爾及利亞,並擔任醫療隊副隊長、主治醫師。上世紀70年代初,石學敏謝絕了國外醫療機構的高薪聘請,回到天津,1983年擔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1986年,石學敏提出了「針刺手法量學」,科學衡量針刺手法,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劑量化、標準化發展,填補了針灸學發展的空白。

1991年,石學敏晉陞教授,同年被任命為天津中醫學院副院長。

1999年,石學敏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4年被授予「國醫大師」稱號。

2018年5月,石學敏當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灸」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推廣中醫針灸,石學敏生前先後赴100餘個國家及地區講學、診療,出版《中醫綱目》《腦卒中和醒腦開竅》《石學敏針灸學(英文版)》等著作50餘部,其中10部著作被翻譯成英法西等語言出版,成為針灸教材,為中醫針灸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曾說:「 我一直有個願望,等待我們共同實現: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醫,就有中國的針灸! 」

石學敏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1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技成就獎,2006年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8年榮獲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國際貢獻獎」,2014年當選第二屆「國醫大師」,2016年榮獲中國針灸學會「中國針灸傳承貢獻獎」,2017年榮獲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天聖銅人」學術突出貢獻獎。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學敏先後發明「腦血栓片」「丹芪偏癱膠囊"等藥品,再結合「醒腦開竅」針刺法針葯並用,創立了「中風單元」療法,為治療腦血管病開創了新的思路。石學敏共主持完成包括國家973項目在內的科研課題43餘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3項(次),國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學成果獎3項,獲國家專利6項。共培養國內外碩、博十、博十後300餘名,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中醫綱目》《腦卒中和醒腦開竅》《石學敏針灸學(英文版)》等著作50餘部。(來源中國新聞網)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這些日常習慣會讓人不知不覺患上糖尿病 - 天天要聞

這些日常習慣會讓人不知不覺患上糖尿病

很多人一聽到「糖尿病」就很恐懼,因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旦患上糖尿病終身不能治癒。其實,說到底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和很多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關。主食吃得太精細米飯、饅頭、麵條……是很多人的日常的主食。不過,如果日常飲食都是這種「精製碳水」(高GI,高升糖指數食物),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精白米...
體虛怕冷有救了!紫蘇葉這樣吃,寒濕全瓦解,陽氣補全身! - 天天要聞

體虛怕冷有救了!紫蘇葉這樣吃,寒濕全瓦解,陽氣補全身!

大家好,我是中醫王大夫,這體虛怕冷的人,即使到了夏天,依舊愛喝溫水,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腹瀉,連空調都不敢多吹。伸出舌頭一看,胖大白嫩,舌苔白膩。如果你也正被這種陽氣虧虛,寒濕內蘊的狀態給困擾著,今天的內容千萬不要錯過,我會教大家如何用廚房裡
陰陽學說與人體的關係? - 天天要聞

陰陽學說與人體的關係?

一、何為陰陽?從天地的角度來看,天為陽,地為陰。天氣輕清,具有溫熱、明亮、主動、向上等特性,故屬陽;地氣重濁,具有寒冷、晦暗、主靜、向下等特性,故屬陰。 二、天地陰陽之間有什麼辯證關係?交感互藏:天地陰陽二氣相互交感,相互作用。
要想學中醫,最應該了解的中醫的四大基本理論常識! - 天天要聞

要想學中醫,最應該了解的中醫的四大基本理論常識!

一、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如人體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六腑傳化物而不藏為陽,五臟藏精氣而不瀉為陰。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失衡則會引發疾病。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及其運動變化。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 天天要聞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吐槽:「我這30多歲的人了,每天晚上睡覺就跟打仗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早上又起不來。白天一整天都昏沉沉的,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對勁。」我聽完之後忍不住問他一句:「你是不是經常熬夜打遊戲、刷短視頻?」他點點頭。我說:「那你還挺幸運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暑期臨近安全問題不可忽視外出遊玩時一定要遠離野外危險水域如何預防溺水?溺水後如何自救?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讓孩子去游野泳 不要讓孩子私自到水邊玩耍一定要牢記防溺水知識時刻提高警惕來 源:人民網編 輯:龍 英 鄭永揚 編 審:陳忠友監 制:許再晶總監製:劉仁軍 ...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 天天要聞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王博及其作品《毛病》。南方周末記者 吳小飛 攝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作品展上,有一件非典型藝術作品格外出圈。畢業生王博為了了解自己的身體,做了212項檢測,最終查出190個毛病——大到間歇發作的驚恐障礙、肺部結節,小到臉上長的脂肪粒、斑點。所有體檢結果和藥品,共同構成了王博的畢業作品《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