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寒冷的秋日清晨,某市人民醫院肝病科的診室里,王醫生正在接診一位特殊的病人。這位病人名叫李建國,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身著略顯破舊的工裝,滿是歲月滄桑的臉上帶著幾分焦慮。
李建國手裡攥著兩張紙,一張是他從社區醫院拿來的檢查報告,另一張是他視若珍寶的退伍軍人優待證。他那濃重的鄉音引起了王醫生的注意,交談中得知二人竟是同鄉,這讓整個問診過程顯得格外親切。
當王醫生接過檢查報告時,他的心不禁一沉。報告顯示,李建國的甲胎蛋白指標已經達到490,這個數值意味著他已經處於肝癌中晚期。老人最關心的卻是軍人優待證能節省多少醫療費用,以及是否一定要住院治療。
原來,李建國曾在空軍某後勤部隊服役。退伍後,他回到農村務農,後來為了生計開始在外打工。就在上個月工地趕工期時,他的右肩突然疼痛難忍。起初以為只是普通的扭傷,貼了幾貼膏藥,可疼痛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越發嚴重。後來連肝部也開始疼痛,伴隨著頭暈噁心的癥狀,這才不得不去做了檢查。
"李大哥,這個病真的不能拖。"王醫生語重心長地說。然而李建國只是低聲說了句"我再考慮考慮",就匆匆離開了診室。
中午時分,王醫生在醫院門口看到了令人心酸的一幕。李建國蹲在角落裡,正在啃著一個冷硬的花捲。看到王醫生走近,老人終於道出了實情:他的兒子四年前患上尿毒症,每天都要做血透。前不久又因併發症住院,花去了五千多元。而他在工地的工資還沒拿到手,此時身上已經所剩無幾。
"我這把年紀了,本想著多掙點錢給兒子治病,沒想到自己也倒下了。"李建國說著,老淚縱橫。王醫生一邊安慰他,一邊承諾會幫他申請醫療補助,同時發動同鄉募捐。很快,愛心援助的消息傳來,讓這位倔強的老兵看到了希望。
第二天,當工地負責人得知李建國的情況後,立即安排提前發放了他的工資。拿到錢的那一刻,這位堅強的老兵終於決定接受治療。"我的兒子還需要我,我不能倒下。"他握著王醫生的手說。
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一位普通的醫生和一群素不相識的好心人,用他們的善舉溫暖了一個遠離家鄉的退伍老兵,也讓人們看到了這個社會依然存在的真情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