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脾胃科吳醫生。胃部反覆的糜爛為什麼總會出現?會不會造成胃癌?糜爛到底是什麼?大家也不要過於緊張,寫的是糜爛,不是說胃就怎麼怎麼樣爛了。糜爛是什麼?實際上就是胃破一層皮,胃的整個器官外面是基層胃的肌肉,當黏膜破了,破層皮就是糜爛,如果往下再深層的就破潰,那就是潰瘍,就不是糜爛。
為什麼每次做胃鏡都有糜爛?你要考慮每次做胃鏡時候糜爛是不是一個位置,不是說糜爛一直就沒好,而是當時糜爛已經好轉,比如過了一段時間,一周、兩周的已經有恢復好了,但是下次再做胃鏡的時候是因為胃又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所以這時候別的地方又產生了糜爛。
就像感冒一樣,這次感冒了,下次還會感冒,不代表就是一直就沒好,不是這樣,而是說這次感冒已經好了,但是又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比如沒有注意調理身體各方面或者感受風寒了,又感冒了。所以糜爛就是之前的糜爛已經好了,而是這次再出現的糜爛,是由於飲食各方面不注意,又出現了皮破潰的情況,又出現了糜爛。
如果就是在這塊反覆就是沒好,這塊要考慮就不是糜爛,而是一個潰瘍,潰瘍就是到深層去了,需要的調理治療時間會就比較長。如果反覆的胃上出現糜爛會不會出現胃癌?這個可能性也不大,它會出現的是胃黏膜的萎縮,也就是在反覆的恢復,最後恢復能力已經不夠了,於是就出現了萎縮。
但是萎縮之後有腸化,逐漸再往下發展出現異型增生等等,最後才會有可能走向胃癌。所以對糜爛還是也要重視,重視要消除它的原因。造成糜爛的原因有哪些?一般來說可以分為4種。
·第一種,就是飲食方面的飲食的不規律。
→第一個,要飲食規律。因為每次定時吃飯的時候,在食物進食之前,身體本身有生物鐘,就知道了,這時候該吃飯了,於是胃裡面消化液就提前開始分泌了,但是這時候沒吃飯,所以消化液分泌完之後腸胃是空的,就像機器在空轉,空轉對它是有損傷的,所以這裡面的分泌出來多餘的消化液對胃腸就有刺激,就會造成黏膜的損傷,出現糜爛。
所以一定要飲食要有節度,要有規律性,一日三餐按時吃。
·第二個就是常說的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幽門感染之後就會出現這種糜爛的情況,所以知道有幽門螺桿菌的情況一定要去消除。還有就是注意盡量能夠分餐,不讓幽門螺桿菌互相傳染。
·第三點就是作息的不規律,作息和腸胃還有什麼關係嗎?就是如果出現了糜爛,這個時候需要時間去修復它,身體都有休息的時間,如果不按時間去休息還繼續工作,它的休息的時間就被打亂了,沒有被修復到而在身體休息,晚上的時候盡量要少吃東西。
如果身體整個都在休息,只有胃在工作,就剝奪了它休息恢復的時間。當然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就是講的這些辛辣的、油膩的、過甜的都會對胃黏膜產生刺激,刺激之後容易產生糜爛。
·第四個就是經常老生常談講的就是情緒的刺激,當情緒出現刺激時候,對胃腸身體裡面的這些分泌都會造成影響。所以在考試的時候特別緊張,有時候會出現胃疼、胃脹等等一系列反覆的情緒的緊張。
可能偶爾一次的情緒緊張影響不大,但是長期的情緒緊張,而且緊張程度特別高,對胃腸的影響是特別大的。中西醫都講過胃腸方面的疾病與情緒的關係是非常大,胃病可以是一種身心性的疾病,所以在調理胃的時候情緒的調理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知道以上4點就是糜爛容易產生原因,如果消除了4個原因,糜爛就是能夠恢復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以上四點都做到了,糜爛還是一直不好,就建議大家及時的尋求中醫的辨證調理。更快的恢復胃黏膜健康。
如果你也有相關問題得不到解決,也可以把你的情況發給我,我來為你辨證分析一下。